在荣成,当您“老啰”不用忧心,因为这有“四心”(上)

2019-12-02   中国荣成

人总归要变老,老人生活的多方面都需要人照顾,免不了儿女担心、老人忧心。近年来,在荣成兴起的社区敬老、养老热潮化解了不少忧虑。以信用为媒,荣成市细致精准的志愿服务项目设计,汇聚社会力量,破解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诸多困难,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暖心午餐、义务洗衣、免费维修等多样化服务,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构建起温馨、便利、生活化、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在老有所助中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老有所养”集聚起信心与力量。

近日,华侨社区在公益食堂为百岁老人祝寿

最近,山东政协“联合日报”介绍了荣成这一现象。提出,荣成体系化的社区居家养老实践,不仅为其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带来了有益参考,其运作模式更可以广泛复制,从而助力山东省乃至全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暖心、细心、爱心、信心”

构筑起荣成社区养老体系化的创新实践,

本期带您来看“四心”中的“暖心”和“细心”。

一碗碗暖心饭:让老人食无忧

“没想到80多岁了,

还能吃上一份可口的热乎饭。”

11月1日上午10时45分,20多位老人聚集在荣成市崖头街道河西社区冠通公益厨房里,不一会儿,饭香菜香扑鼻而来。10时55分,最后一个紫菜汤出锅,2名志愿者开始分餐,两菜一汤配上米饭或者馒头。


我不要米饭,我要馒头。

我爱吃米饭,给我这个吧。


志愿者按照老人们的不同需求,把饭菜端到他们桌前。

这里的饭好吃,又软又烂,荤素搭配,健康养生。


85岁的老党员夏吉桥笑着说。

在荣成,当您“老啰”不用忧心,因为这有“四心”(上)

《人民日报》报道崖头街道河西社区冠通公益厨坊

河西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

公益厨房主要为社区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及70岁以上的残疾人、优抚对象提供“暖心午餐”,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两菜一汤,现在有28名老人前来用餐。

根据老人不同的退休金制定了不同的收费标准。收入3000元以下的只收1元,3000元到5000元的,收3元,5000元以上的,收5元。


低价位的收费,无盈利纯公益,能保证公益厨房的持续运营吗?

目前来看,根本不需要担心公益厨房的持续发展。


而这份自信的底气,

华侨社区公益厨房找到了答案。

11月13日,华侨社区公益厨房在经过半个月的试运营后,正式“开张”。这是崖头街道第三家公益厨房,采用了企业赞助、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社区组织、志愿服务的运作模式,迎来了更多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支持。而厨房的12名厨师,是我们通过厨艺大赛PK出来的。

在荣成,当您“老啰”不用忧心,因为这有“四心”(上)

社会赞助方面除了爱心企业赤山集团的一笔10万元资金,“还收到了米面油肉、爱心伞、毛巾等物品,仅试运营期间,就有6家爱心商家捐赠支持。”


采用同样模式的第四家公益厨房,将在年底前投入使用。最难的场地问题已经解决了,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解决场地难问题,

正源自于第二家公益厨房——

府新社区公益厨房的“曲折”创新。

作为11000多人的老社区——府新社区,80岁以上的有88人,60岁以上独居的有482人,还有19位失独老人。为了尽早地让公益厨房项目落地,府新社区另辟蹊径,采取了取餐送餐的运作模式。以12元的成本价订餐,老人们可以就近到店里用餐,或者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取餐,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由志愿者上门送餐。



公益厨房的模式创新,只是崖头街道为了一碗碗热乎饭主动作为,探索求变的一个缩影。

  利用每周六的时间,玉龙社区组织志愿者用爱心捐赠的米面,做成一份份“爱心小馄饨”,送到社区80岁以上老人的家中。


目前,崖头街道的17个城市社区一区一品、社花齐放,还有一个固定的“生日会”。

社区每个月选取一个周末,集中所有当月生日的老人,组织居民和志愿者给他们过生日。


每逢传统节日,社区则会组织志愿者制作传统美食,“端午粽子、中秋月饼、立冬饺子等等”,也是送到老人家中,既是让他们吃一顿热乎饭,也是送上一份人间温暖。


一件件细心事:针心针意解民忧

社区老人生活无小事!


在为鞠远渤老人送餐时,府新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新玲顺便把社区将为老人们免费拍婚纱照的事告诉了老人,老人高兴地拿出珍藏了57年的结婚证,“这是1962年手写的结婚证,这是1956年的小学毕业证和1959、1962年的中学毕业证。”鞠远渤给王新玲一一介绍着。“这些都太珍贵了,我去给您塑封了,带回来。”细心的王新玲看到老人这些珍贵的资料卷在一起已经泛黄,主动说道。在送餐回来的路上,坐在志愿者车上的王新玲执意要亲手拿着这些资料,直到放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桌的抽屉里,才放心地去吃午饭。

在河西社区的公益厨房,一个“洗乐坊储衣柜”立在入口处,红蓝色的“待洗衣物”和“洁净衣物”标签十分醒目。


这是专门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居民提供的一项公益服务,老人们来吃饭时将衣服放在待洗衣物柜里,由志愿者免费洗衣缝补后放入洁净衣物柜,老人们再来用餐时,可以顺便取走。

为解决老年人除了吃饭问题,衣物缝补、家电维修等生活难题,河西社区组织成立了“洗乐缝艺坊”和“罗锅桥维修志愿队”。


洗乐缝艺坊

社区出资购买洗衣机,发掘有缝补特长的8名志愿者,固定每周四为洗乐缝艺坊服务日,为老人提供免费洗衣、缝补等服务。

罗锅桥维修志愿队

由10名社区志愿者组成,主要提供扶手、墙面、电力等基础维修、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今年,社区还引导爱心商家‘前程维修’加入到服务队中,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能力,扩大了服务范围。


洗乐缝艺坊

罗锅桥维修志愿队

在康平社区,“针心针意”志愿服务队得到了爱心商家捐赠的三台缝纫机,帮助老人们缝补衣服,擅长手工的社区志愿者定期制作工艺品义卖或者给老人们作礼物。义卖的收入就用来买米面,做成暖心盒饭送到老人家中。

这样的志愿服务队每个社区都有,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各有不同。这份不同,来自于对每个社区情况的精准“诊断”:

A

通过长期的入户走访,了解社区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B

通过多样化的志愿活动,了解志愿者的不同特长;

C

通过组织联络驻区的商户、企业、共建单位等,寻求支持与合作。

最终,形成了17个社区一个个“独具特色符合实际需要”的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