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炸天!《小丑》终极预告解读,提前预订年度神作

2019-08-29   银河电影局

一个人到底可以有多疯狂?

也许历史上那些孤独的实践家们会给人们答案。


然而,在现代疯狂就变得令人捉摸不透,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炸弹,随时会给人们带来破坏和毁灭。

就在几小时前,将于10月上映的华纳电影《小丑》放出了终极预告,带人们一睹为快了这个漫画中能让世界天翻地覆的犯罪狂人的起源。

总计2分24秒的时长,相比今年4月份发布的版本大多都是新镜头,几乎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解读略长,注意阅读时间,可以直接看视频)

去向某处

如同水珠滴落在冰冷地面的钢琴声中,一辆列车缓缓行驶着。怨脸的小丑本人头部依靠着车窗,看向窗外,他似乎要去某个目的地。

紧接着,小丑开始做鬼脸逗坐在前座的小孩子,你会发现这里的小孩年龄大概应该有10岁左右。也就是说小丑虽然逗笑了他,但这种很明显用来逗更小些孩子的方式会认人觉得诡异,所以孩子的母亲大声斥责了他。

小丑也“羞愧”地低下了头,这里小丑的行为显得有些“不正常”。

心理医生

首先有三个镜头:小丑在街上走着;小丑在紧紧勒住皮鞋鞋带,仿佛在勒什么人的脖子一样,骨瘦如柴却狰狞的躯干,以及执拗而扭曲的表情都在暗示他似乎已经伤害了什么人;小丑从房间中走出,模仿普通小丑放肆地大笑,但随即这种笑一转角就消失了。

紧接着你会发现,在上一个预告里与小丑谈心的心理医生,告诉小丑:这恐怕将会是最后一面了。小丑并没有露出任何伤心的神色,而是自得地望向医生并嘲讽她,嘲讽她每周只是在做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接着就是第一个预告片中,小丑在街上被人捉弄、殴打的快速过场,以及与首支预告对应的:小丑停留在镜子前,而这次你会感到他似乎处在爆发的边缘。

爆发前夕

当小丑狠狠讽刺了心理医生后,镜头有个长达近两秒的拉黑。黑屏过后,背景音乐也随之消失。

小丑无奈地在病房中,守着病入膏肓的母亲,此时电视上的节目吸引了他。他注意到了主持人对他的嘲讽。这里:无论是电视上的还是电视前的小丑,都还似乎处在懦弱心态里,但相比此前的不幸遭遇小丑却明显多了几分不应有的愉悦。这意味着,小丑很可能即将进入某种转化。

真人秀本该就是大给大家欢笑的节目,但是小丑却领会错了主持人的用意,主持人的“嘲讽”激怒了他。在这里,局长不禁要感叹一下杰昆的表演:他没有刻意展示这种愤怒,而是通过嘴唇微微颤动,以及“僵硬”的面部表情,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这个男人似乎已经怒不可歇了,在他平静的外表下似乎已经有什么疯狂的野兽被释放出来了。

大秀序章

随着进入高潮的音乐声响起,一辆列车穿过了斑驳的列车站。

小丑随手在垃圾桶里扔下了一个小丑面具,背后模糊的镜头中,却能看到人群在不断厮打着,并且还有更多人加入——也许是帮忙,也许只是被吸引到混战中的牺牲品。

但这些却无不暗示是小丑造成的一样——他内心的疯狂开始觉醒了,他开始享受给周围带来混乱与痛苦了。

小丑一改此前预告中悲戚的模样,他站在一个高处(这里背景是树林,应该不会太高,可能是平地,或许是母亲的葬礼上?)向低处的某物笑着。然后若有所思地看向远方。

亲密第二人

随着电视中的新闻镜头闪过,你会发现这似乎是某一种抗议形式,有人在人群中高举“我们都是小丑”的纸牌。这是此次预告片又曝光的一个亮点,让人不禁想起了《V字仇杀队》的感觉。

这里短暂的镜头刚好对应了首支预告中:“市长”接受采访时所表述的那个似乎已造成悲剧的混乱,似乎暗示是由小丑一人造成的。

昏暗的电梯中,小丑看着一个女子(第一支中与他喝咖啡的那位),你能感受到,这个小丑没有懦弱、不安与自卑,而是开始自信起来。

紧接着,他粗犷地在自己脸上涂着油墨,手拿一束花走在一个长廊中;小丑在台阶上张扬地舞蹈着。这里短暂的镜头都是对首支预告中的相应镜头的补充及呼应。

新镜头是:小丑在聚光灯下向舞台致敬,舞台下仅坐着电梯女子一人,这也暗示了两人的关系——这部影片除了母亲与小丑亲密,这个女人可能就是第二个人了。

似乎,小丑在女友(妻子,甚至仅仅是朋友)的支持下,找回了自信。这和刚刚在电梯中的自信能够衔接上,小丑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女子才对自己表演有了自信。

全民小丑

在小丑自述中,他向一张报纸上露出虎牙的小丑,同样展示出了野兽般的疯狂。紧接着,脸戴刚刚被他丢在垃圾桶的面具的人,作者出租车中一晃而过,小丑兴奋地看着那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自然微笑。

第一支预告片中,《摩登时代》放映式的典礼上的抗议示威,在这支预告片中也演化成了暴力冲突,戴着小丑面具的人们开始和警察厮打在一起。场面变得混乱不堪,但小丑却在抗议的人群中开心地笑着,他对此似乎非常欣慰和满意。

小丑打开了门,他的女友看着他似乎感到非常惊讶,注意这时的小丑装束与刚才不同,明显穿得更正式,并且脸上涂抹着油彩,紧接着他就和女友热吻起来。这里展现的男性魅力与正式的装束,可以见得小丑很可能刚刚完成了一场非常令人满意的“演出”。

紧接着又是一段旧预告的混剪,他用头撞击着医院的铁笼、被追逐着,向刚才市长一样的人物恣意地笑着。哪怕市长感到愠怒,用拳头砸向他的脸,但观众也没有看到小丑的惨状。

随着音乐越来越高昂,酒水在杯中晃动,救护车疾驰而过撞向警车,观众看到了小丑独自抱肘,在没开灯的舞台幕后抽着烟,似乎一切都与他的策划有关。

有人(不确定是否是小丑)砸着车,探员从地铁站中慌张而出,观众也很快再次看到了刚刚的混乱。而那个追逐小丑的探员,却彻底被人群拖住。

而小丑在昏暗的灯光下,戴上了面具,随着列车灯光不稳定而导致的闪烁,他与混乱的人群化为一体。

小丑是众人,众人是小丑。

华丽出场

小丑在幕后,对着刚刚在节目中嘲讽自己的主持人说着,让他在介绍自己时说自己是小丑。主持人和一旁的人感到诧异,并且小丑的神色里也闪动着不安分的影子。

这让人不禁推测:小丑当时在舞台上可能的确被认作是一个“笑话”,这次的演出只是节目组的一次“善心”,但他们却不知道小丑已经完成了转化。

快速抖过的音乐中,观众看到了诸多混剪:小丑在医院中表演,滑稽却很癫狂;然后在舞台上他就受到了观众的欢呼;但他却私下里在胡同中疯狂地踹着垃圾桶;主持人隆重地介绍某人的登场(小丑);小丑背对冲向他背后警察们(刚刚的混乱)的行进中拿起了烟卷;华丽的大门前却尽是带着小丑面具的人的暴力行径;小丑独自一人在极其幽暗的灯光下跳着扭曲的舞蹈。

音乐戛然而止:小丑站在了舞台幕布之后,随着背景被放慢的介绍声中,幕布被周围看呆了的工作人员举起,小丑随即摆出了亮相姿势——自此,第二支预告全部结束。

总的来说,这支预告段落非常清晰,很多人也会注意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和4月版本进行了前后呼应。除了很多旧镜头在新预告中成了短暂混剪素材,新预告还延续了旧预告的叙事故事线,接着旧预告讲了些新的“故事”。

但是与之截然不同的是:旧预告的故事似乎都被翻转了,观众有了另一个视角可以看待这个故事。

比如,一出场小丑去向某地——实际上是去看心理医生,夹杂的混剪过后,他没有像首支预告中那样应付医生(也可能应付完了),而是狠狠地讽刺了医生,对她的治疗充满了不屑。

首支预告中的“勉强应付”(或许导演一开始就把他第二支的“诡笑”剪辑成了这样,很多这样的例子)

他的经历确实充满了不幸,但这些在首支预告中被大量描述的这部分,在新预告中全都化成了对心理医生的不满。

第一支预告片中,他更像是一个被生活抛弃的可怜人,导演也别用用心地把类似镜头全剪在了一起,就想让观众感受到小丑的无助和绝望。


然而,这并不是导演真正想表达的。第二支预告中,所有的悲惨似乎则全都化成了小丑疯狂的动力,并且尽管他“不正常”,但他所作所为却像一个“英雄”。

但这个英雄,绝不是《V字仇杀队》中的V,他看起来似乎更趋向满足自己扭曲内心、欲望一些,更像一个诡计多端、躲在幕后默默发狠的反派。这里别有一番滋味。

而奥斯卡级别的导演、编剧托德·菲利普斯在自己电影上映前,愣是把它玩出了上下集的味道。两支预告应当完整地来看,似乎才是对《小丑》这部电影的完整表达。

观众看过第一支预告后,更多感叹的是:生活为何会难为普通人,把普通人逼上绝路。但是到了第二部,你就会感到:既然生活待我不公,为何不狠狠地踹它一脚?

第一支《小丑》找到了“小丑”(不是漫画那个)作为普通人无力的一面,让人感叹他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那样疯狂,这种视角拉近了小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多少能对他产生些共鸣;第二支则将小丑所有的压抑和不满全都释放了出来,观众虽然对这种“报复性”的成长感到微爽,但他无时不刻似乎也在隐藏着“非人民英雄”的气息,让人感到隐隐不安。

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两支预告片而已。

当然,这也让没看过电影的人们有了理由相信,这种制片水准似乎早就超越了一般“漫改片”,它是完全有理由冲击奥斯卡的。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完全阉割漫画元素,但你很难说这不是一件好的改变,相反,这使得整部电影、“小丑”这个角色看起来更贴近现实。

这种既视感想必也很笼罩整部电影本身。相对于早已被符号化的小丑“毁灭世界”来说,看起来更加有趣和有劲。


但有一点,这似乎也让小丑成为了唯一的小丑,因为他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不需要其他人参与”的独角戏,任何一个角色加入进来都会使它变味变质。直白点:这部电影不能融入DC电影宇宙,蝙蝠侠的出现只会让它逊色。(当然不排除DC故意搞个诗意的前传,因为预告片中的年代偏旧,还有一个向小男孩发笑的镜头,那个小男孩谁说不会是宿命的“某人”呢?这很难说完全不会与DC电影宇宙相联系)

前两天,导演还特意在自己Ins上放了六支短片,都是一些新预告镜头的短暂闪现(稍有加长)。导演在上面都打上了仅一帧的水印,按照发布顺序来看,六支预告的水印就成了8.28新预告的“提示”。


你能感受到,制片方、剧组(导演)对这部影片的精细程度,他们对它真的付出了一定的精力,并且是自然而然地付出。仅仅两支预告片,就能让人看得如此心潮澎湃,局长不禁开市期待一个多月后的正片上映了。

6支短片

全民小丑,全民疯狂?或是全民反抗?

电影的意义似乎通过两支预告片也变得模糊不清起来,这里局长不禁推测:导演完全有可能玩一些其它的花样,比如看起来他把一个精神病人变成了人民英雄,但实际上会更淳朴些:他就是个人民英雄,而非人们熟知的反派,这也许是个小人物悲怆反抗不公社会的影片。

或者,他根本和英雄沾不上边,只是一个孤独的精神病人。

但,谁知道呢?依照导演目前的精心设计来看,《小丑》会把小丑变成任何人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