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只画了一幅画,却成千年经典!放大50倍,颠覆了世人的眼球

2019-08-28     陈洪标写字说画

陈洪标|文

他一生只画了一幅画,却成千年经典!放大50倍,颠覆了世人的眼球!

《千里江山图》局部。

有的人画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有留下;有的人一辈子只画了一幅画,却成了千年经典,而流芳百世。这幅画就是《千里江山图》。

宋徽宗赵佶。

画这幅画的人就是北宋晚期出生于1096年的王希孟。王希孟因具绘画天赋,十多岁便通过严格的考试,被选入宫中的翰林图画院,最不可思议的是,竟然从几百位画师中,被当朝皇帝宋徽宗赵佶看中,选为自己的唯一传人,手把手教他画画。

王希孟画像。

宋徽宗这个皇帝,在政绩上不怎么地,但是在书画颇有造诣,是出了名的“不爱江山爱书画”。在绘画上,自创了“院体花鸟画”,开一代画坛之风气。

宋徽宗国画《瑞鹤图》。

在书法上,不仅草书《千字文》长卷成为传世巨作,还自创了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的“瘦金体”,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一笔。吟诗作词更是小菜一碟,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他把画家的地位,提高到了读书人之上。成立宫廷画院,设“艺考”广招绘画人才。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

王希孟在宋徽宗那里学了几个月,进步很快。在18岁那年,王希孟向皇帝老师提了一个要求,天下这么大,他想出去看看,并扬言要画一幅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要牛逼的山水长卷,来歌颂大好的大宋河山。王希孟出去半年,画了一幅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于公元1113年回京,献给宋徽宗。这是用一匹整绢画成的,高51.5厘米,长11.915米,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比5.287米的《清明上河图》长2倍多。宋徽宗看了这幅长卷立刻被震撼了!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可惜这位旷世天才,只活了20多岁便撒手人寰,一生也就画了这一幅画。对于他的去世原因是个千古之谜,史书未曾留下只言片语。而这幅《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远比《清明上河图》震撼。这幅巨作以大青绿为基调,描绘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色彩丰富,描绘精细,意态生动。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千里江山的雄伟壮观。简直就是航拍下的宋朝江山。

局部放大50倍。

最震撼的是,局部放大50倍,完全颠覆了世人的眼球。首先“一步一景,咫尺有千里之趣”,竟然每一个局部都能自成一体。

局部放大50倍。

其次画中人物多如蚁数不胜数,不是山野劳作,河上捕鱼,就是结队进山,或流连于绿波,或休憩于小亭,无不生动活泼。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还有,画面上苍松掩映的瀑布,就连每片树叶,深浅明暗各有变幻。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最令人吃惊的是,画中的村落、廊桥隐匿其中,山脚、屋墙、水天交接处,用深浅各异的赭石色渲染,屋顶用浓黑,用笔敷彩精细,轻重浓淡灵动活脱,美不胜收。甚至连不同的船、吃水多少等不同的细节,都精心刻画了出来。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在其中感受到大宋的江山气韵。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PFO32wBJleJMoPMd7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