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深评|希望美好的医患关系永不休止

2020-03-24   浙江新闻

资料图片

3月22日,浙江又一批援鄂医务人员210人乘机返乡。就在前一夜,西湖边的亚洲最大户外高清大屏为会杭州“最美逆行者”点亮,围观群众们热泪盈眶,由衷欢迎白衣战士凯旋而归。

这只是疫情中,群众与医护人员互爱互敬的一小面。抗疫期间,医患互相配合,井然有序;抗疫归来,群众夹道欢迎,满怀感激。这样融洽和谐的画面让医护们纷纷感慨:多年前的医患关系又重新回来了。

“多年前的医患关系又回来了”,这句话让我们读出了欣慰背后的辛酸。很长时间内,群众诟病看病难、看病烦,抱怨医生看病冷漠,质疑背后有医药回扣。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与不配合使得双方关系一度剑拔弩张。

疫情期间,医患关系的回暖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否认,这样的回暖是特定背景下的产物。一方面,政府全额承担了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就诊费用,从经济上为医患双方减少矛盾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患者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知之甚少,对医护人员此刻挺身而出心怀感激。大敌当前,医患双方同仇敌忾,共同进退,自然关系亲厚。有治愈出院的患者对医护人员深情“表白”:“那些说星星很亮的人,是没有看过护士的眼睛、医生的眼睛!”武汉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时,有的病人落泪了、有的病人不愿走了,更多的病人要与医护们相约明年再聚。

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呼吁的医患关系吗?灾情下的守望相助会不会成为昙花一现?医患关系不能只看到疫情当下的好,更要看到过去和未来,每一个平凡的日常。如何让这种良性的关系维持常态,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命题。

其实,医患间本就没有根本的对立。疫情的出现,只是为公众重新认识医护、读懂医患关系打开了一扇窗户。

疫情中的武汉方舱医院,被网友们誉为“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模样”。14所方舱医院,35天时间,12000多新冠肺炎轻症患者“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背后是所有患者严格遵守医嘱、连生活作息都听从安排;是医护人员不仅考虑医疗救治,更贴心地兼顾起患者心理压力;是医患双方彼此融洽,能在医院内欢快地唱起地方戏、跳起大秧歌……当医患双方打破了心理戒备,也就突破了治疗障碍。医者有仁心、患者有爱心,这是医患关系最结实的基础。

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良好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制度保障。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适当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降低群众就医的后顾之忧,能够调节医患之间由于经济压力而引发的矛盾。当医患之间没有了直接的经济冲突,才能为医患关系长久向好创造环境。

另外,我们也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幸福指数”。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中央专门提出,将湖北省(含援湖北医疗队)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标准提高1倍、薪酬水平提高2倍,扩大卫生防疫津贴发放范围,确保覆盖全体一线医务人员。正是这些对医护人员的优待政策,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背后强大的支持力量。疫情之外,我们也应注重健全完善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善医疗环境,让医护群体能舒畅地在阳光下行医,让仁心仁术发挥出最大的社会价值。

无论何时何地,美好的医患关系都值得珍惜。医生有“医德”,患者有“患德”。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于医患双方有益,更是整个社会的福祉所在。方舱医院已经休舱,希望美好的医患关系能永不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