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并不是一部哭片,但当那些历史上的高光时刻集中爆发,来自心理的认同,却可以轻易催化我们的泪水。
那些普通人身处的国民记忆,唤醒了我们身份层面上最大程度的共情。
相比于类型化更进一步的《攀登者》和《中国机长》,这一部更像是“命题作业”,但忍不住想说,这才是主旋律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啊!毕竟从没有哪部主旋律作品,让小编从头哭到尾!
从艺术水准上来说,这部拼盘电影也相当出色。七位参与作品的导演,绝大多数都拿出了个人中等以上水准的作品,甚至某些神来之笔堪称杰作!他们的个人气质和风格,让各个桥段百花齐放!
可以说,此前我们对电影的所有期待,都实现了!
今年国庆档的这部《我和我的祖国》,小编真心推荐。千万别因为名字或题材而犹豫,这样的观影体验,实属难得。
《我和我的祖国》
导演: 陈凯歌 / 张一白 / 管虎
/ 薛晓路 / 徐峥 / 宁浩 / 文牧野
主演: 黄渤 / 张译 / 杜江 / 葛优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9-09-30(中国大陆)
片长: 155分钟
1
我
“我和我的祖国”,先说说“我”。
正如我们所知,电影由七位中国顶级大导拍摄,切入点却放在几个小人物的私密记忆中。这份私密,满足了电影叙事的人物塑造,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共情。
一段国家的记忆里,总有无数个小小的个人参与其中,或是推动,或是见证,却都无法避免的成为伟大的一部分。
那些经历,他们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向后辈娓娓道来,而他们所讲的,就是这部电影的角度。
电影里有七个时间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4年首枚原子弹爆炸;1984年女排夺冠;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6年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2017年朱日和阅兵。
而参与其中的人物,有为开国大典设计电子升旗系统的工程师,有香港回归仪式场外的执勤女警官;有幸运抽中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的北京的哥,也有帮弄堂邻居们调电视信号看女排的上海小囝……
身份各异,心态相同,在特殊的历史时刻,他们度过的或许只是平凡的一天,却被定格为永恒。
小编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完美错过了历史伟大之处的故事,徐峥导演的《夺冠》。
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决赛对决美国队,拿下世界首个女排三连冠!从那天起,女排成为中国体育精神的某种符号。
而比赛当天,六年级的孩子冬冬得知了一个噩耗,自己的好朋友小美要跟着妈妈移民了!情急之下,他决定把爸爸刚买给他的乒乓球拍送给小美,两个人约好了放学后冬冬家碰头。
万万没想到,冬冬刚回家,就被隔壁阿叔拉着:“把你家电视搬到弄堂里来,大家一起看女排决赛。”
八十年代,当你家有一台电视,邻里之间这样的要求是没法拒绝的哦。冬冬爸爸出去加班,整套流程只能冬冬自己来。可是1984的老电视,真的搞伐定啊!
黑白渣画质的19寸屏就不说了,信号还炒鸡不稳,要爬到天花板上调整信号。冬冬开启了屋顶跑酷模式,好不容易把电视搞出了信号,却发现不能松手,一松手画面就糊!
想着即将登门的小美,小屁孩冬冬如坐针毡,他想尽各种办法脱离举信号器的窘境,拿砖头瓦片顶,用绳子绑,往上面吊咸肉……但没办法,离开冬冬,那信号就是不来!
中国队的局势也越发紧张,而此时,小美穿过大喊大叫的一群叔叔阿姨,发现冬冬在她爬不过去的楼顶上;而小美的妈妈已经来到了弄堂口,要带小美赶快去赶飞机……
故事的结尾,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当每个人欢天喜地的时候,经历了生平第一次“离别”的冬冬却哭喊着抱住爸爸,不敢说心事,只能说“咱家电视信号太差了……”
这段故事的奇妙,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徐峥对于喜剧节奏的把握,让整段故事呈现出一种夸张却生活化的质感。
在举国欢庆的那天,一个小男孩泣不成声,但或许几十年后,对那一天记忆最深刻的,反而是他。懵懂的孩子还不懂爱,居然已经经历了一次已许国再难许卿……
对那些国之大事,或许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那种伟大的意义,电影里全程看女排显得特高兴的大爷,结束问旁边“他们说的海曼是男的女的”,敢情根本不知道自己看的啥。但他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这就是徐峥,正经里透着不正经。事实上,电影内容的私密,同样延伸到了导演创作上。显然,这个上海弄堂里的故事,带着徐峥本人太多的个人记忆。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拼盘式电影,但千万别觉得拼盘一定是每个菜都一般,恰恰相反,如《纽约,我爱你》《巴黎,我爱你》等拼盘,差点都成了经典。
或许是得益于制作费用的充裕,更因为每段短片的篇幅有限,顶级导演们在各自的时长里螺蛳壳里做道场,唱了一场好戏,在小编看来多半都达到了个人作品里不说最高,但肯定上流的水准。
宁浩的小人物+中年危机,徐峥的上海小弄堂生活,薛晓路的都市男女情愫,当然还有管虎的情感集中爆发。无论是故事还是手法,几位导演这次都玩了把大的!
2
我的祖国
观看《我和我的祖国》,一次又一次被震撼。
横跨七十年的时间去观看几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其实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世殊时异,当年的情绪我们现在依然能体会;而优秀的导演,却能让我们进入那个真切的历史瞬间。
管虎导演的《前夜》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应该说,在“我和我的祖国”这个命题范围里,管虎是最切题的。
他真的找到了一个该情境下的小人物,把他放在了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
什么人?工程师老林,大名林治远,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他曾在升旗的时候紧走几步到毛主席身边,讲解电动升旗的用法:“主席,您摁下去然后转一下……”
但在24小时以前,满脸无奈的他刚刚告诉开国大典工程部总指挥,“电动升旗,无法保证。”
百废待兴的北平城,当时甚至做不出一根35米的旗杆。最终确定的22.5米高,是林治远用四节自来水管焊起来的,但难题不止于此,要知道电动升旗在国内尚属首例,一切都要自己摸索!
还是那句话:留给老林的时间不多了!彼时,天安门广场已经全面戒严,为了试验电动升旗,老林在自家院子里搭建了按三比一比例缩放的升旗系统。但这一夜,他要面对的问题不只是系统本身……
其实,老林有备用方案,能手动升旗的国旗班成员已经整装待发。但他就想让那个国旗在自己这升起来。“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就为了升起这面红旗”。气喘吁吁爬高上低的老林,心里有着太多沉重。
随着老林的视角,我们来到了这一天的北京城。原来在开国大典那天,当年的人们是那么欣喜,亢奋!
前门大街两旁,操持各种灯笼彩旗的每个人,都带着那样快活的笑;听说老林他们需要某些金属,上千老百姓举着家里的马勺、铁锅蜂拥而至,在半夜三点希望给开国大典尽一份力。
在历史书里,我们看过太多次关于开国大典的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没有那天北京城里的匆匆一瞥,没有那天狂奔着跑向天安门广场的老林,我们或许不会真切地理解,关于建国,当时的老百姓原来是这样的心情。
《我和我的祖国》就这样,拉我们进入了一个个我们或陌生,或熟悉的历史瞬间。原子弹爆炸时,车上狂洒报纸的学生;香港回归时,远处小楼上抚胸凝视的男子;朱日和阅兵,目送战友们飞向阅兵场后返航的女飞行员。
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
触动我们的,是祖国的伟大,更是让我们代入其中的平凡生活。在那些情境里,从未觉得我和我的祖国离得那么近。
3
我,和我的祖国
从今天的票房表现和口碑来看,不难发现《我和我的祖国》有极大的可能,会成为今年国庆档的大赢家。
在电影刚刚立项的时候,或许没有多少人看好这部“命题作文”,但随着一条条物料曝光,我们也不断拔高对其期待。而当我们发现这些期待都在作品里落到了实处,电影简直就是惊喜。
电影聚集的“梦之队”阵容没有白费,演员演技的全面到位,让作品的各个部分都熠熠生辉。尤其是葛优葛大爷!真·熠熠生辉!(手动狗头)
没有了讽刺锋芒的宁浩,作品依然把握住了市民生活的气质,还是相当有料,而葛优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
很久没见葛大爷以这部电影里相当戏剧化的方式来表演了,必须提到的是摸牌那段戏,眉飞色舞的感觉简直了!葛大爷搞笑起来也是没谁了。
而几位大导演给电影注入的细节,或许只是他们的基本操作,但看起来真是赏心悦目。
比如,管虎执导的《前夜》,里面对于当年北京的复原简直到了惊喜的程度,有很多用心的小细节。比如里面的解放军战士,操着各地口音南腔北调,一耳朵就听得出真实和用心。
而在三比一搭建的小升旗场地,从军乐队请来的替补小号手,跟一个解放军,一个工程师和一个群众,经历了一次模拟的升旗。开国前夜,几个人悄悄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默然静谧的夜和孤独的小号,浪漫得让人泪流满面。
电影当然还是有其问题的,比如转场的安排显得突兀,若干点题的台词安排也略显直白,也有的故事不够出色。但是,电影的切入点和视角,确实让这部“命题”作品足够打到我们内心深处。
管虎说,从天安门正面拍伟人的作品太多了,我想从他们背后拍一个故事。但镜头里,我们也看到了广场上每一张欢笑的脸。
私密的“我”,遇上“我的祖国”,从此一刻也不能分割。
何其有幸,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邂逅腾飞,但穿越时光、看到了那些过往岁月的我们,仿佛听到了老友秘辛之后,忍不住想给一个拥抱。
如果还没安排起来,赶紧定去看《我和我的祖国》行程吧,不知道,你会最喜欢哪个故事呢?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藤井树观影团”已同步入驻平台
| 微博 |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豆瓣 |
| 搜狐号 | 企鹅号 | 什么值得买 | 大鱼 |
| 趣头条 | 虎嗅 | 百家号 | 新知 | 大风号 |
合作、投稿、咨询请联系:17717464097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