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这句网络流行语用在2019年陵水首届“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再恰当不过。
“三个多月,四百余幅设计作品,很多创意设计方面的人才‘浮出水面’,初步营造了陵水旅游文化创新的氛围,可以说,大赛的目的已经达到。”大赛的承办单位——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文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精品云集,创意迸发,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据组委会统计,本次大赛共收到四百余幅设计作品,其中品牌与包装设计类11件;文化创意产品类267件;工业产品设计163件;数字类影像作品3件;旅游装备类32件。这其间,精品云集,创意迸发,一次大赛呈现的是一场头脑风暴。
《韵》是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之一,也是陵水本土参赛作品之一。该作品将旅游文化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设计出一款方便人们在海边游玩的涉水鞋,鞋面上有代表陵水旅游的各种要素图案,鞋底则巧妙地将陵水地图一分为二。为了实现鞋子的抓地力,作者在鞋底的每个凸起点印上陵水各个乡镇的名字,可谓奇思妙想,粗中有细。
获奖作品《韵》设计图样(组委会供图)
另一件本土个人参赛并获奖的作品《珍珠海岸,海底世界》,是一系列海底精美拍摄作品多媒体套装。该作品将作者于2018年拍摄的珍珠海岸水下生物精美图片、视频,以及作者的海洋环保科普理念包装成为海洋拼图、明信片、画册、鼠标垫、冰箱贴、包装礼盒等,既可作为人们认识海洋、欣赏海洋的文化艺术作品,也可作为游客购买的具有地方文化艺术内涵的陵水礼物。礼盒上有二维码,游客扫描后可观看陵水海底世界的高清视频。
获奖作品《珍珠海岸,海底世界》设计图样(组委会供图)
“陵水的旅游事业正在越来越好,但是旅游文创方面还相对薄弱,现有的文创产品基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很好地承载起对陵水旅游形象的宣传和推广。”陵水县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结合海南建设自贸区(港)以及当前陵水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努力营造陵水旅游文创的浓厚氛围,提高人们对旅游文创的热情和参与度,进一步提升陵水旅游商品设计研发水平,丰富旅游商品体系、提升旅游商品档次,促进陵水旅游商品的品牌化、多样化、产业化发展,进而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陵水特有的品牌活动,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
以赛引才,厚植土壤,做好旅游文创文章
潮和(原名姚宏朝)是通过街上的宣传海报获知2019年陵水首届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的。
潮和是土生土长的陵水人,出生于小渔村的他从小对海洋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微信个人签名是“我的办公室在海底”。目前,他是一名海洋环保主义者,同时是一名国际潜水教练、水下摄影师、纪录片导演,他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奖获奖者。
经常在水底工作的潮和不怎么喜欢抛头露面,很少参加国内的各种赛事,这次却破天荒“浮出水面”参赛,图的不是名次和奖金,而是“本着支持家乡的文创事业才参与的”。正是他“想为陵水旅游文创事业出一份力”的参赛初衷,让陵水旅游与海洋环保有了一次精美的交集。
被大赛“挖”出来的陵水本土创意设计人才还有李帆,他的参赛作品《韵》在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李帆是陵水人,目前是安踏鞋商品管理中心的一名高级设计师(一级),由于工作太忙,他基本上逢年过节才能回陵水,“16日的颁奖典礼,我都没办法回去现场领奖。”李帆说,他虽然身在外地,但当从朋友圈中看到家乡第一次举办创意设计大赛,他就决定要参赛,至于拿什么作品参赛,起什么名字,都是在快要截稿的时候才想好。“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要为家乡做点什么。”李帆说。
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赛中,虽然陵水本土的参赛个人和企业都不是太多,但这毕竟是第一届,从“试水”的效果上看,本次大赛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参赛者,说明陵水旅游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文创的氛围已经初步营造起来,还“挖”出了一些创意设计方面的本土人才。“往后的第二届、第三届,估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意设计人才,推动陵水旅游文创事业不断迈步向前。”该负责人说。
旅游文创是旅游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介绍,就陵水的旅游文创现状而言,作品创意层次不高、文创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工的缺失,都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陵水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景区可以对藤编文创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制陶、椰子壳工艺等加工场所普遍规模太小。
“通过举办这样的大赛,逐步培养陵水旅游文创的土壤,倒逼涉旅企业加强旅游文创这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本地文创商品的创意档次和含金量,使文创商品可看、可吃、可用,更好地承载起宣传陵水、造福陵水的作用。”陵水县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说。(王小武 陈建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6gzFW8BMH2_cNUgAt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