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这么牛】系列报道之一:全路拔头筹 风景在背后

2019-11-29   南昌铁路


集团公司代表队

在全路车辆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回眸

11月8日上午,经过为期4天的激烈角逐,国铁集团车辆系统2019年客车职业技能竞赛在昆明胜利闭幕。南铁代表队以80.41分的总分,在全路18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夺得团体冠军这一分量最重的“金牌”。这个分数比亚军足足高出了1.32分。而亚军和季军之间,只有0.01分的差距。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举行的全路货车运用职业技能竞赛中,南铁代表队夺得团体二等奖和检车员团体冠军。

对此,国铁集团机辆部副主任吴国栋并不感到意外。他直言:“南昌局集团公司车辆系统很有技术底蕴,夺冠实至名归。”

(南铁选手在全路客、货车辆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


精准培训 沉淀深厚底蕴

国铁集团组织的全路客、货车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才举办一次,可谓是各集团公司车辆系统整体技术水平的“高考”。要想在这样的大赛上获得团体佳绩,不能依赖个别尖子“包打天下”,得靠整体实力才能胜人一筹。

集团公司车辆系统历来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从车辆部、各车辆段(动车段)到车间,各级领导都将职教工作当成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大计来抓。南昌车辆段的皮郑江、肖善红,福州车辆段的计培民,南昌南车辆段的谭志勇、杨彪,福州东车辆段陈勇等一大批全路叫得响的技术能手,不是被安排在段职教科,就是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不断为车辆系统“人才蓄水池”补充新锐力量。

(学技练功师带徒)

在日常技术培训方面,各车辆段(动车段)按“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开展差异化“精准培训”。他们将适应性培训工作化整为零,突出班组长“每周一学”、“每月一练”培训的主体责任,建立车间“每季一检”抽考机制。这个机制充分发挥了班组长、班组业务辅导员教育培训职能,使精准培训起到对职工技能“补缺堵漏”的作用。为增强职工学技练功的自觉性,南昌车辆段在主要行车岗位星级员工评定办法中规定,以年度为考核周期,按理论考试、实作考试、工作业绩3:4:3的考核权重评分。这个事关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评定机制,极大激发了职工群众学技术练功的积极性。


(现场演练抠细节)

据统计,仅南昌车辆段,今年前10个月就已举办了适应性培训班共94个,培训人员累计达9803人次。在组织普训的同时,他们还组织了6期客车检车员技术骨干强化培训班、1期DC600V客车车下电源装置检修骨干培训班及1期塞拉门维修骨干人员培训班,共培训132人次。这些技术骨干不仅在日常生产中成了班组里的顶梁柱,而且有多人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江西省技术能手、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部分技术骨干在普速客车区域成立“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不仅解决了许多现场维修难题,而且吸引了不少青工加入到“学技术,攻难关”的行列中来,起到了以点带面,加速人才梯队培养的作用。


捍卫荣誉 汇聚不竭动力

今年5月,接到国铁集团组织全路客、货车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后,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而周密地部署了相关工作。各车辆段通过段内选拔、江西省“振兴杯”技能竞赛层层考验,脱颖而出的技术尖子实在太多,如何优中选优,竟然成了集团公司车辆部“幸福的烦恼”。最终,经过公开选拔,综合评估,确定了参赛人选。

(赛前准备 多学几招)

南铁所有参赛选手,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赛前准备工作。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之后,集中精力做好参赛“模拟”演练。参赛选手们仿佛回到了高考前夜。只要稍有闲暇,必定手不释卷,每日睡眠时间一压再压。为帮大伙儿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南昌、福州、南昌南、福州东车辆段职教科还为每个工种准备了50套模拟试卷。选手们啥时有空,就啥时去职教科刷题。

理论复习还好说,实作训练则大不易。时下,“三保三增”攻坚会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车辆段的库存车大都上线创效益去了。扣车作训练专用?这种事想都别想。别说根本不可能集中聚齐竞赛所涉及的10余种车型,就算是有这么多车,各车辆段也找不到空闲股道可供长时间摆放。选手们的实作训练,只能结合日常检修工作一并进行。教练员们每天从早到晚,得不停地赶场,争分夺秒地指导徒弟们训练。

这样的状况,整整持续了两个月之久。虽说苦不堪言,但教练员和参赛选手们均咬牙坚持着。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参赛的机会来之不易。只要走上赛场,每一个人都代表南铁,胜负关乎集体荣誉。这些人心中那股绝不轻言放弃、誓为南铁争光的坚定信念,以南昌车辆段的孙志斌最具代表性。

(用心检点 练就慧眼)

10月21日,离开赛还有13天。孙志斌在这一天的实作训练中不慎受伤,左脚小趾断裂。九江市人民医院的骨科专家会诊后,称西医对这伤情无药可治,只能用塑料板固定伤脚,卧床静养45天,待它自行愈合。

静养45天?那比赛怎么办?孙志斌一口回绝了各级领导让其退赛休养的好意,他坚定地表示:“时间来不及了,临时让人顶上,会拖累整个团队。我都准备了这么久,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上赛场!”被他的刚烈深深打动的金牌教练皮郑江,动员各种社会资源,终于为他寻获了一位退休在家的骨科老中医。老中医也被孙志斌的精神所感动,倾其平生所学,为他量身订制了一套特殊医疗方案,并叮嘱再三:赛前仍需静养,参赛时只能用脚后跟承力,千万别让脚趾再受刺激。

孙志斌赛前虽被迫静养,但实作训练却一天也没落下。他仿照电影《飞驰人生》男主角的做法,坐在床上口呼手比,在脑海里一遍遍抠实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细节。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努力保持自己的技术状态。


无惧困难 逆境强势夺冠

此次南铁代表队在客、货车技能竞赛中分别夺得团体冠军和团体二等奖,虽不似玄奘要度九九八十一劫,但也遭遇并战胜了重重困难。

以最具代表性的客车竞赛为例。昆明的高海拔,让参赛选手们下车伊始就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高原反应。许多人从凌晨2、3点开始就失眠,白天难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好在车辆部思量周全,提前了数日率队抵达昆明适应环境。车辆部领队李祖程、南昌车辆段总工钟国才、福州车辆段总工林建金客串体能教练,他们仨儿每日一早组织大伙儿晨练,总算在比赛前将选手们的状态调整了过来。

好不容易克服了高原反应,11月4日下午参观实作竞赛场地时,眼前的情景又让南铁代表队大吃一惊:这场地实际上是昆明车辆段新建的定检库,库内地沟很浅,人钻进去直不起腰。与平时训练大相径庭的条件,意味着选手们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一整套动作必须重新调整。极富经验的皮郑江和肖善红处变不惊,他俩在短时间内归纳出新的技术检查要领,逐一传授给每位参赛选手。事后证明,这套新要领非常管用。非但如此,每天实作比赛结束后,甭管多晚,教练组都会开总结会,为第二天的比赛制定策略,并极力帮选手们减压。

(征战春城 傲视群雄)

高手过招,比的不仅是技术和心态,一些客观因素有时也会对比赛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实作比赛开始前,南铁代表队在出场顺序上抽到了“下下签”:客车检车员项目最后一个上场,车辆乘务员项目倒数第二个出赛。这就意味着参加这两个项目的南铁选手得在“禁闭室”里熬上一整天,白白消耗精力和体力。等他们终于能上场时,天都黑透了。白天一眼就能看“透”的故障,晚上只能凭借着手电筒的光亮费力搜寻。而更换闸瓦片托、分解组装车钩这两个需要和铁锈“较劲”的项目,南铁代表队却又抽到了第一个出场。同等技术水平的选手完成这两个项目,先出场的肯定更费时费力。

非但如此,由中车集团专家组出的实作故障题,无论是思路,还是设置手法,都与现场出身的教练们有明显差异。例如,在全车制动故障检查这个项目中,专家组出了个极其罕见的“单元制动缸活塞杆连接圆销错位”故障。由于圆销所处位置非常刁钻,无论是眼看、手摸,还是检点锤敲击,都难以察觉。得注意到制动管线的微小错位,方能顺藤摸瓜瞧出端倪。

困难一个接一个,但都没能动摇南铁选手们力争上游的决心。扎实的技术功底,过硬的心理素质,辅之以教练员们的点拨,南铁客车代表队的19位参赛选手在赛场上将南铁职工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个个都为夺得团体冠军贡献了力量。其中有8人获得了好名次,5人荣获“全路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拖着伤脚咬牙上场的孙志斌,以0.05分的差距,屈居客车检车员个人全能第4名。这个成绩在南铁选手中算不上最好,但却让诸多同行肃然起敬。南铁货车代表队10位参赛选手也有5人获得了好名次,其中4人荣获“全路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南昌铁道》近期就南铁选手在全路车辆技能竞赛获得佳绩作了连续报道)


南铁选手们个个不含糊,来自南铁的4位裁判也是好样的。他们在比赛中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在全路选手中有口皆碑。最终,客车竞赛组委会从全部72名裁判中,根据选手评议,优中选优,仅授予了两人“优秀裁判”荣誉称号。集团公司车辆部涂晓剑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