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专稿 文/陈梦娇】
为更好践行媒体舆论监督,
探索建设性新闻,
助力苏州高质量发展,
今天(11月27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苏州广电总台、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联手共建的
“建设性新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同时,国内多位社科专家和高校新闻学院负责人齐聚苏州,共同研讨苏州广电总台“建设性新闻”案例探索成果。
仪式现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一心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金洁
何为建设性新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表示,建设性新闻是一个可以融通中外的概念,“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正在向公众传播格局转变,在此情况下,新闻产生方式发生变化,媒体的角色也会发生一定变化。”
唐绪军告诉看苏州记者,曾经,舆论监督报道给人的印象是负面的,但在建设性新闻的理念里,记者要积极参与到事件中,给受众希望,最终调动各方解决问题。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唐绪军
看苏州记者了解到,此次在苏州大学“落户”的“建设性新闻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家专门针对建设性新闻成立的组织机构,在采访中,唐绪军向看苏州记者透露了该中心成立的两个“小意图”。
首先是借建设性新闻的理念推进媒体融合,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理念上的步伐,强调动员社会公众一起参与解决问题。
其次是提供苏州广电总台和苏大传媒学院共建的抓手,如今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原住民,如何培养新闻职业理念,需要新的办法,而建设性新闻正好可以作为培养下一代新闻工作者最有效的抓手之一。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一心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作为苏大最年轻的学院之一,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心的成立不仅推进了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杨一心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沈玲认为,建设性新闻实践课题的时代性、本土化探索将成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树立和秉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上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 沈玲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总台长,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陆玉方介绍,今年七月,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大学三方共建传媒学院,今天的揭牌仪式和研讨会标志着共建工作实质启动,也是学院共建后首个跨地、跨校、跨界的实务项目。
“新时代呼唤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实践,近两年来,苏州广电总台从最早的个案报道切入尝试,到新媒体品牌栏目的建设探索,着力唤起受众用户的积极心理和积极行为,培养公共传播思考能力和媒介素质。”陆玉方说道。
苏州广电总台党委书记、总台长,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 陆玉方
此外,会上还举行了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聘任仪式,以及首批特聘研究员、秘书长等聘任仪式。
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与会的诸多专家表示,这无疑是建设性新闻发展的利好消息,对探索建设性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路径起着重要作用。
看苏州记者了解到,此前,苏州广电总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开展建设性新闻实践研究,“看苏州”新闻客户端作为试点单元,在日常生产中按照建设性新闻操作要点进行选题和策划,让人们看到的不再只是冲突与负面新闻,也让新闻带来解决之道与希望。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苏州广电已经在“建设性新闻”上收获了“上海迪士尼案”、“苏大女生状告轨交案”、“爱奇艺案”、“翡翠河事件”、“老小区加装电梯”等一批极具影响的典型案例,不仅成功推动了社会问题的解决,而且积累了宝贵的报道经验,为“建设性新闻”报道模式在全国推广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在今天的活动中,
苏州广电总台党委副书记、副总台长吴妤
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苏州广电总台
建设性新闻的课题实践,
来自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
对其进行深入研讨。
苏州广电总台党委副书记、副总台长 吴妤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殷乐:
苏州广电总台“一槌工作室”成了我常追的栏目之一,目前介绍的几个爆款也都是该工作室打造的。媒体角色转换到了新媒体语境中,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是什么?以迪士尼案为例,苏州广电的探索很好地把连接政府和公众的作用发挥了出来,这种边界意识是非常好的。同时记者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做法治文章,一下就让人亲切、有带入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昌凤:
苏州广电总台的几个探索可圈可点,在如今的新技术环境下,提出建设性新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苏州广电总台从实践出发,因地制宜,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做建设性新闻,甚至是把智能化的技术、数据等纳入到建设性新闻这个研究范畴里,是未来值得探索的前景。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严三九:
在创新社会治理环境下,如何发挥媒体重新定位的作用?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在这方面做到了“自觉”,在几个案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此外,苏州广电总台利用建设性新闻理念指导节目生产,在解决问题、传播纠偏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节目内容生产,培育不同价值观,利用直播等形式,借助社会力量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在促成社会认知、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上起到积极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 张明新:
在多元声音的当下,主流媒体应有对建设性新闻的实践和探索,媒体如何起到推进社会治理的作用?苏州广电总台的几个案例做出了很好的证明。无论是迪士尼案件还是轨交案件,都是在社会治理提升方面有了很好的突破。
下午,
各新闻领域的专家们
继续对苏州广电总台
建设性新闻的课题实践
进行深入探讨,
并参观了苏州广电总台。
相信未来
在专家的助力之下,
建设性新闻研究中心
可以更好地利用专业研究,
携手媒体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共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