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系列电影已经不仅仅是电影,而是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自2013年上映以来,《冰雪奇缘 1》就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旋风,之后就在成为现象级电影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这部由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和迪士尼以往制作的动画片有些相似,但在某些方面却又完全不同。《冰雪奇缘》改编自丹麦作家HansChristian Anderson的民间故事,迪士尼公司购入改编权后,加上精良的动画制作和视觉效果,使得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会成为小朋友们的最爱?影片中到底有哪些元素像磁铁一般牢牢地抓住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以及影片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特别的感受?我觉得可以从以下4各方面来阐述这部影片的主题。
反抗
在《冰雪奇缘 1》中,几位主角被告知要听话,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他们一直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主动权,试图逃脱束缚自己的牢笼。这也是影片试图展示给孩子们看的道理:感到挫败和绝望是很正常的,你有权利不去迎合别人对你的期待,做你自己!而Elsa公主在这方面似乎做得更绝,她不但奋起反抗,还和那股束缚自己的力量对抗、斗争,以挣脱他们,去迎接新的人生。
孩子们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生物时,比如父母,常常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失去力量感,这时Elsa公主就给了他们榜样和力量感,这也是小朋友们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大原因:影片教会他们可以反抗自己的父母和一切外在的束缚,从而去发现真正的自我。
身份
当Elsa公主唱起那首“not being where she is meant to be”时,很多孩子都会想到一件事——自己对于学校或是家庭缺乏归属感。影片中的女王身穿鲜艳的长裙时显得精致无比,而换上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套装时又显得威严和强悍。这似乎告诉孩子们: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着装打扮,无论你想呈现哪一面的自己,这都是你的自由,不必胆怯和犹豫!Elsa公主经过反抗和斗争,获得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对于很多还处于迷茫期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榜样人物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教导他们将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争取得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这就是幸福。
姐妹情
这部影片和迪士尼以往动画片的一大差异就是,把重点放在了姐妹情的叙述上,而不是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在影片中,Elsa有好几次没能保护好Anna,这让孩子们也产生了类似的情感共鸣——当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兄弟姐妹时,内心的内疚和自责油然而生。同时,影片也教会了孩子们一个道理:当处在一个团体中时,尊重自己的特殊性以及和其他队员之间的差异性。少做比较,多多合作,才是王道。
信任
在影片中,Elsa常常骑着water horse前行,为什么是马,不是龙或者其他生物呢?要知道马是一种野性十足、难以预测的动物,但也绝对忠诚和聪明。Elsa和马建立的这种主仆关系,也是影片试图传达的一个讯息:无论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之间,信任都是最重要的情感链接。当Hanz背叛了Anna时,故事没有讲述Anna是如何复仇的,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解Hanz这个人身上,告诉我们人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是会有所改变的,而诚实这种可贵的品质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信任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的一门课,但它必须有前提,因为这是老天对待那些诚实、可靠的人所馈赠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