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日子,Peter Lindbergh 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Peter Lindbergh 是谁?
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对于他拍摄的照片,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不陌生。
去年刷屏的章子怡素颜照便出自他手。
没有磨皮,也没有修图,那个曾经美的明艳动人的女人,就这么在镜头面前,毫无保留地交待自己。
时间对谁都无情,就连章子怡也开始不那么好看了。笑起来的时候,嘴边开始冒出细褶,皮肤不再如年轻时紧致,眼角也有了皱纹。
然而有雀斑有皱纹的她,身上褪去了招娣的娇嗔,玉娇龙的张扬,骨子里却流露出来别样的女人味。
不仅仅是章子怡。
他镜头下的周迅,不再古灵精怪,灵气逼人,但眼眸中却全是动人的故事。
奚梦瑶和刘雯,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精致的妆容,隔着屏幕依然能够感受到她们传达的力量。
衣衫不整,满脸慌乱的张曼玉,一如她的电影世界,入目即入戏。
简单的黑白影像,却散发出未经修饰的自然情绪。
在无数摄影师,熟练的用各种修图工具展现出一个完美女人时,Peter Lindbergh 选择回归最简单最单纯最真实的状态。
“很多女人要求我把她们的腿拉长,或者把她们的眼距拉宽,这太疯狂了......”
Peter Lindbergh只希望:“让女性,让所有人,从对青春和完美的恐惧中解脱出来”。
在他的镜头里,展露出女性几乎没有化妆的面容。没有修图,没有后期,褪去所有伪装,就这么把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最真实的容颜赤裸裸的展现出来。
很多女性的身上很难看到娇羞柔嫩的少女感,可是你怎么能说她们不美。
凯特·布兰切特,只是往那一站,便是独一无二的女王。
乌玛·瑟曼老了,那又怎样,笑起来照样性感的要人命。
伊莎贝尔·于佩尔,谁说迷人不可以一辈子。
妮可·基德曼。
海伦·米伦。
罗宾·怀特。
她们都不年轻了,可那又怎样呢?
年轻和完美本就不是美丽的定义。
Peter Lindbergh表示:女人的美,是独立、率性、带着层次的美,你能从眼神和肢体中看到她们的故事。
他拍摄过无数超模,看着那些超模从芳华正好的二十多岁,走到四五十岁,但在他看来:“她们每一个人现在都比27年前更加美丽、更加有趣”
“一个能对自己说Yes的人,就是美的。”
他曾拍摄了一组布兰达·李的照片,照片上那位西班牙舞者尽情舞蹈着,很多人觉得不漂亮。
多少人因为旁人的声音,去活成旁人想要的样子,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不要被环境干扰,不要试着取悦他人。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想做的事情,保留自己的那份‘优雅’。”
这是Peter Lindbergh所坚定的,也是他想传达给拍摄者的,在他的镜头下,不需要顾虑,只需要将真实的情绪展现出来。
那才是被无数人忽视的,真实的美。
那张照片记录的不仅是她开始显露岁月的身躯,更承载着那几十年的风雨和故事,那是如此宝贵的东西,怎么可以被忽视掉。
多少人把它狭隘地定义在了躯壳的漂亮上,可是一个人的容颜能保持多久?五年?十年?可一个女人的美,却是时间慢慢沉淀出来的。
还记得此前有人批评袁泉太瘦,皱纹也变多了,不复当年。
袁泉淡然回应:“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四十岁以后的脸才能演的。”
去年,南都周刊就年龄的问题采访杨澜,杨澜亦坦言:
时间一晃就过了二十年,脸上皱纹也出来了。但当我回头去看,我知道这二十年我都一步一步做了一些什么,我觉得很踏实。所以我觉得可以相对从容地面对年龄的事情,也不忌讳谈自己多大,我今年48岁,本命年,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做这么多事情,有爱的人在我的生命里。
岁月赋予她们的除了松弛的皮肤,除了皱纹,除了白发,还有那份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蕴藏在体内的能量。
20岁的容颜,30岁的理性,40岁的自信,50岁的韵味,60岁的气质,70岁的阅历.....没有哪个时间段不是精彩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
如果想做的事情都在手上,想爱的人都在身旁,该领悟的道理都明白,该练达的人情都清楚,那流失的胶原蛋白,都是我们给时光交的学费,衰老就是成长的勋章。
允许那些岁月的痕迹出现在脸上,那其实正是美的一部分。
卓别林有句话: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
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
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真实
女人的美,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魅力,无论是妙龄少女,还是成熟女性,或者是已经白发苍苍的老者,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美。
“我对美的认识从未改变。美就是敢于做自己。”
我想这正是 Peter Lindbergh 带给所有女性,最宝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