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走向毁灭的作战计划:中途岛作战

2019-11-27   国家人文历史

文|萧西之水

日本一直在灌输民众自己有多么不可战胜,攻击一次日本本土会让日本民众怀疑他们的领导人是否可信。而且发动一场攻击从心理角度来说也同样重要⋯⋯美国人是真需要提一提士气了。”

这段话出自詹姆斯·杜立特在去世前两年发表的一份回忆录,其中详细记载自己在1942年4月18日率领航空队轰炸东京的过程与感触。这位航空界先驱人士为大量新飞机做过试飞,也率领16架B-25“米歇尔”轰炸机在美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试验性”空袭东京、横滨等地,为他的后来人、亦即1945年初大规模轰炸东京的美国飞行员们开创先河。

从战术来讲,这次空袭几乎没有意义。为了保护美军航母,所有飞机执行轰炸任务之后都不再返回,而是飞往中国大陆降落,为了延长航距,每架B-25轰炸机仅仅携带3枚225公斤高爆炸弹、1枚454公斤燃烧弹、1枚小型照明弹。所以日本方面只是伤及皮毛,美军也只是象征性报了珍珠港一箭之仇。但从战略上看,“帝都遇袭”事件却让日本军人有了“不能让天皇陛下遭遇危险”的念头,于是日本海军选择执行一项让自己走向毁灭的作战计划——中途岛作战。

事实上,“中途岛作战”的出台时间很早,也很富争议。

中途岛航拍图

1941年12月奇袭珍珠港时分,美军航母都在外执行任务,侥幸躲过一劫,这让美军留下与日本鏖战的有生力量,美军广泛采取“打了就跑”(hit and run)的游击式空袭给日军带来很大压力。1942年2月1日,美国航母“企业”“约克城”分别空袭了吉尔伯特群岛与马绍尔群岛,日军虽然早早出马拦截,却未能捕捉到;2月20日,航母“列克星敦”空袭拉包尔港,随后扬长而去;3月4日,航母“企业”继续将爪子伸到了距离东京不到1000海里的南鸟岛。

几次空袭之中,日本海军水面舰艇都没能发现美军航母,日本航空战力也没能有效拦截美军舰载机。按照日本军事准则的思维,一旦航空权受到威胁,第一反应便是出动全部可以出动的航空力量,发动“先制攻击”(突袭)与“要地攻击”(战略轰炸),以攻代守,仿照珍珠港行动再聚集一次全部航母,在太平洋找到一个离美国本土较近的目标发起突袭并占领,吸引美军做出“激烈反应”,派遣航母主力前来一举拿下。正如山本五十六自己所说:“海军有必要专取攻势,给予敌人沉痛打击。敌军实力是我军五倍乃至十倍,必须针对敌军痛处施加猛烈攻击。”但既然已经突袭过一次珍珠港,夏威夷自然会有美军重兵把守。那么既要尽可能离美国本土近,又要尽可能远离美国陆军航空力量作战半径,日本联合舰队几经思索,便选取了距离夏威夷西北1000海里、作战力量不强的中途岛作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