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小传:与蔡元培齐名的教育家,广西大学的“一代宗师”

2019-08-01     万象历史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凌空子)

【1940年8月1日】马君武小传:与蔡元培齐名的教育家,广西大学的“一代宗师”

民国有一位弃政从教的大师,致力于改造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推广现代高等教育。他与北大校长蔡元培齐名,被时人并称“北蔡南马”,他就是广西大学的校长马君武!

1881年7月17日,马君武生于广西桂林恭城县。9岁时父亲去世,家里没有了收入。母亲为人缝衣艰苦度日,年少的他在母亲严厉管教下,痛下决心“拼命读书”,“立志做人”。后在亲戚家的私塾附读,打下了扎实的旧学根底。

1898年(17岁),光绪举行维新变法,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89年(18岁),马君武考入广西桂林体用学堂,开始接受西学。并于1901年冬,在知县的资助下,成为广西第一批留日学生。

1902年(21岁),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十分敬佩。从此,马君武追随孙中山。1905年8月第一批加入同盟会。他和黄兴、陈天华等人共同起草同盟会章程,并为《民报》撰稿。

1905年11月(24岁),日本取缔清国留日学生,3000多留日学生退学回国,聚留上海,筹集资金办起“中国公学”,马君武担任教员。

1907(26岁),由于“中国公学”革命党人活动频繁,学潮不断,受到政府注意。为避免被清政府缉拿,马君武远赴德国,留学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四年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11年(30岁),武昌起义爆发后,马君武回国,作为广西代表参与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1912年,在北京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在北京政府“国会”出任国会参议员。

(前排右一为马君武)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马君武被迫离开北京,再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经过四年的研读,马君武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的第一人。1916年,袁世凯死去,马君武回国,恢复国会议员职位。同年7月,他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护法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

1921年(40岁),马君武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总统府秘书长,并一度任广西省省长。新官上任,他出台了诸多新举措,却遭到广西旧势力抵制和阻挠。1922年,马君武于逃离广西至上海。

1924年( 43岁),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实行改组,思想保守的马君武和冯自由、章炳麟等人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三大政策。国民党内部党争纷起,马君武竟一度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后又重新恢复。

马君武在尔虞我诈的政坛上四处碰壁,心灰意冷的他最终选择退出政坛,不再从事政治。他将余生精力投身到教育之中,曾先后出任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将这两所大学办的有声有色。

1927年,刚刚执掌广西军政大权的新桂系李宗仁“为培养建设广西必须之人才”,邀请马君武回到广西,筹办大学,并将校址定在了梧州。

1928年10月10日(47岁),省立广西大学在梧州蝴蝶山正式开学授课,马君武亲任校长。广西大学是广西的第一所大学,为广西现代高等教育开了先河。

马君武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也以“学以致用”为办学理念,形成了著名的“德国工科大学模式”。

(广西大学的马君武像)

他致力于实用科学,将“保卫中华,发达广西”作为校训,在广西大学陆续开设了“理工农矿”四个学院。他到全国各地去筹集资金,购买大量实验器材,并开办工厂,为学生提供良好实习场所。

他还打破世俗,在校园里发起“锄头运动”。在马君武的带领下,学生们挖操场,栽树木,不到三年时间,就把一座荒山野岭建设成安静而又秀丽的校园。

1936年,广西大学从梧州迁到桂林。抗战爆发后,桂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汇聚了一大批中国顶尖的文化名人。

在马君武邀请下,广西大学迎来了竺可桢、李四光、陈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到校任教,非常辉煌。不久,学校就被国民政府升格为国立广西大学。

马君武曾三任广西大学校长,力推现代高等教育,功不可没。他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齐名,时人誉为“北蔡南马”。

(马君武所作广西大学校歌)

1940年8月1日,马君武积劳成疾,在桂林病逝于广西大学校长任上,享年59岁。

由郭沫若、夏衍主编的《救亡抗日》发表社论《悼马君武先生》,广西各界举行公祭,军政要人纷纷发来唁电。朱德、彭德怀评价其“教泽在人”,周恩来送来挽词,誉之“一代宗师”!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432篇作品,营员“凌空子”的第20篇作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hcD7GwBJleJMoPMsT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