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想买这个”,你的回答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消费观

2019-06-05   育儿秘籍

每次带乐乐去超市或商场,当乐乐指着某样东西要买,或者某项游戏要玩时,我和乐爸都会因意见不同闹点别扭。乐爸对于乐乐的要求一向持反对意见,他觉得“不能惯坏孩子”;而我总是认为“孩子不能穷养”,往往会乐呵呵地为乐乐买单。但看到家里一大堆的玩具后,我又有些头疼,感觉我无条件地答应乐乐,似乎是在弥补自己物质匮乏的童年。

面对孩子对物质的要求,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纠结。尽量满足吧怕惯坏孩子,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但若拒绝次数太多,又怕孩子因此“被穷养”。到底该怎么做才是合适的度呢?

当孩子说“妈妈,我想买这个”,你的回答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消费观。

其实,家长对消费的态度,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以后的消费观。那些习惯了节省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往往以“太贵,不划算”等理由拒绝,孩子长大后也会习惯性地以商品价格决定自己要不要买,很容易成为有钱也不会花的“守财奴”。当然,如果一味惯着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孩子也有可能长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月光族”。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消费呢?

教会孩子分清“需要”和“欲望”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买东西很多是出于“物欲”而不是“需要”。很多人疯狂购物,仅仅是为了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想要摆脱盲目购物,需要问清自己一个问题“我想买这个东西,是因为我需要它,还是仅仅出于欲望?”

妈妈也可以这样问孩子。当然,提问的前提是帮孩子分清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欲望”。妈妈可以举例子给孩子听。我们不吃饭会饿,不喝水会渴,不穿衣服会冷,因此,吃饭、喝水和穿衣服是我们的迫切需要。这样的要求如果不能达到,会让我们的生活受影响,因此就需要满足。

而“欲望”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受影响的东西。比如第10辆汽车玩具,第8个洋娃娃。没有这些,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影响,那么我们在想要它之前就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非得满足。

用“愿望清单”帮助孩子管理“欲望”

教会孩子区分“欲望”和“需要”之后,可以帮助孩子管理他们的消费欲望。毕竟,“欲望”并非不好,只要能加以控制和利用,它是我们人生的助力剂。家长可以帮孩子做一个“愿望清单”,把孩子想要的东西写在上面,承诺等过节或者过生日的时候帮他实现。这样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冷处理”。

4岁以上的孩子,用存钱罐帮助他们树立消费观

已经过了4岁的孩子,家长可准备为他们准备存钱罐。每周固定存进去钱,让他们自由支配(十元左右即可)。同时提前约好,除非是爸妈主动给他买的东西,他自己想要的玩具和零食都需要用自己的钱来买。如果提前将钱花完,只能等下次存钱罐有钱了才能买。

同时准备小本子,帮他记下每次存钱罐里的余额,以及要买东西需要的钱。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学会等待”,还能培养他的理财意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慢慢理解“储蓄”“开支”这些概念,并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你家孩子现在有零花钱吗?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