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业开始重启,针对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旅游业的如何进行恢复性发展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马勇。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郝菁 陈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业开始重启,针对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旅游业的如何进行恢复性发展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马勇。
“变”与“不变”
“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可以用‘三个变’与‘三个不变’来概括。”马勇指出,新冠疫情给我国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和冲击更加明显。在经历疫情后,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度加强,长时间的“宅”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同时又增强了人们对外出的渴望,这带来的是消费观、消费体验、消费频次三个方面的变化。而何为“不变”,具体来看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不匹配的态势不变。在新冠疫情之前,实际上旅游增长也在面临着一些困惑,尤其是在旅游消费领域的供给和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结构方面均出现了不匹配。旅游产品所涉及的业态、类型等方面,都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旅游的追求。所以在新冠疫情之后,这种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态势仍然还会延续,也是需要行业发力突破。
二是科技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变。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技术推动行业发展还在增强。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我国所有的旅游企业关门歇业,消费者不得不宅在家中,运用包括中国联通、移动的4G、5G网络,利用VR和虚拟、智慧旅游等科技方式,在家虚拟旅游。在这个过程中间会发现,经历这次重大疫情之后,未来旅游高质量发展中一系列现代科技的助推作用会逐步加大、越来越强。这启示着未来旅游业整体消费过程中,要广泛借助现代科技多元化的手段来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三是旅游消费迭代升级的趋势不变。我国旅游业近10年中呈现出非常快的发展速度,旅游已经成为国人大众消费的刚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存在着一种旅游消费升级的趋势,同时也存在着旅游消费分级的现象。这次疫情给我国文旅业应对和振兴发展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经过此次新冠疫情,旅游消费迭代升级的总趋势没有改变的,甚至还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持续的加强。
如何提振旅游消费热情?
在后新冠疫情时代,如何来有效提振广大国民的旅游消费热情?马勇指出,只有通过系统的思维创新才能实现突破性发展,在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还面临着很大的恢复与振兴压力。为了能够使全国的旅游消费获得尽快的恢复,同时能够促进文旅产业重振雄风,提升产业价值收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创新:
——创新推动康养加休闲多元化的产品供给。疫情的冲击给我国文旅全行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对于旅游企业来讲,无论是旅游景区、旅行社或者酒店,都需要在创新思维引领下规划好旅游消费依托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着力点应该放在康养和休闲这两个领域,增加这些旅游产品的研发创新和有效供给。只有在通过这些领域发力才能够实现突破。在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将会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提振。要开发和推出一些爆款的能获得旅游消费者兴趣的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旅游业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的产业前景无限。
——创新驱动旅游消费供应链的变革和重构。疫情已给旅游消费者带来了一些广泛的影响和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影响最大的是推进了旅游消费供应链的变革。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实际上经济社会在消费层面已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新零售的提出和成功实践,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的一些需要业内去深入思考和探讨引入的新模式。在新零售的推进过程中,旅游消费产业供应链,在新冠疫情后面临着更大程度上的引入变革客观压力,同时也需要通过创新来驱动旅游消费供应链的变革和重构。
另一个方面是基于5G时代智慧旅游的赋能,智慧旅游在这场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应用,大众宅在家里就能够借助畅快的中国联通和移动的5G与4G网络,体验全景客的云虚拟旅游、巅峰的云论坛、旅豆学堂的云培训与云乐享购物体验等等。从旅游消费全价值体验的供应链视角,有了一些创新渠道和消费供应链的培植。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旅游消费供给链的变革和重构。
——创新推进品质旅游企业再造与价值提升。对于后疫情时代而言,全国文旅行业的恢复发展不能再重走老路,不能够靠之前那种低品质、低收益的价格战来赢得自身企业的竞争优势,因为这只会更大程度的影响旅游企业的恢复发展和价值提升。未来的恢复发展应该着力在品质旅游企业的再造和价值提升方面,可以从旅游产品的全价值链构建、游客满意的全服务链导入、三个方面高品质的价值再造等方面入手。
马勇预计,自驾游、研学游和家庭游在疫情后期会发生明显增长。围绕着城市周边游,包括乡村游,一种定制化休闲游的频次也会提高,甚至会成为一种高频的消费趋势。面对疫后的消费者,旅游产品品质把控是未来旅游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只有通过推动品质旅游企业的再造和价值提升,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振旅游消费和促进旅游企业收益的增长。
来源:新华财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