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打窝最关键?错!养窝比它更关键

2019-08-06   大王的钓鱼日记

阅文之前,温馨提示:快乐出钓,安全第一!文明作钓,垃圾带走!为娱而钓,幼鱼放流!

“钓鱼不打窝,钓到也不多”!“要想鱼上岸,就要粮食换”!这些关于打窝的俗语,钓友们应该都知道。而这些俗语,也说明了在野钓时打窝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野钓过程中,很多钓友会有一些疑惑!明明我也打窝了,可为什么钓着钓着就没鱼了?明明我也续窝了,可为什么鱼还是不吃饵呢?这里就要提到了作钓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养窝!打窝只是起到一个引来鱼的作用!而真正起到留住鱼,并使鱼放心吃饵的关键便是养好窝!给鱼创造一个既有食物,又能放心觅食的环境才是王道,才是最终鱼获的关键!这里就有钓友问了:“什么叫养窝?如何才能养好窝呢”?下面便与钓友们分析一下!

养好窝才能更好的上鱼

什么叫养窝?

在垂钓过程中:当连续中鱼时,很多钓友不是乘机抛竿继续,而是停下来向钓点内抛一部分窝料再开始;当鱼口不好的时候,很多钓友选择了听天由命!但也有钓友却继续保持一定的抛竿频率;当中大鱼后,很多钓友不是急着把鱼引出水面看大小!而是轻轻的把鱼引到钓点外,在水下默默地把鱼遛翻;当鱼口过多过乱的时候,很多钓友会停下来休息一会,等鱼散散再钓!上面这些钓友的做法,在钓鱼中我们常见,其实这时他们便是在养窝!正如上面我们所说:始终给鱼创造一个,既有食物又相对安全的觅食环境,这就叫养窝

补充窝料是一种养窝方法

如何才能养好窝呢?

我们在垂钓时因鱼情、钓点、钓法、饵料不同,所针对的鱼种也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钓对象鱼!根据所钓对象鱼的不同,我们所采用的养窝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钓鲤鱼、草鱼等大型鱼养窝

这类大型鱼因体型大、食量大,在食物方面更喜食一些固状的饵料。并在生长过程中养成了觅食谨慎,警惕心高的习性!所以在垂钓这些鱼时,充足的窝料和安静的环境就成了养窝的关键!

首先及时补充窝料!

我们打下大量窝料诱来鱼,在经过连续上鱼后,不要再急着去钓!这时要适当的向钓点内补充一部分窝料。有钓友会问“鱼口正好时不赶紧钓,你去补什么窝”?其实这样做是有好处的,是为接下来的作钓过程打基础!其好处一是:连续中鱼后,因被鱼吃或鱼中钩后对水底的搅动,使钓点内窝料所剩很少!适当补充窝料能起到更好的留鱼作用。二是:连续中钩的大鱼,在挣扎时会引起窝点内其它鱼的警觉。稍停一会,能降低大鱼觅食时的警惕心,防止炸窝现象!

其次保持窝点安静!

我们说过大鱼警惕心高!一旦让它察觉危险,便会四处惊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炸窝”!当大鱼中钩时,不要急于提出水面看鱼大小。鱼拍击水面形成的水花声,很容易引起窝内鱼的警觉!在能控制住其逃窜方向时,不要和它在钓点周旋。迅速把它引到钓点以外,并且尽量在水的中上层遛鱼,从而减少对窝点内其它鱼觅食的干扰!

以上两点便是钓鲤鱼、草鱼等大型鱼,在养窝上应注意的事项和养窝技巧!

窝养好,大鲤到

二:钓鲫鱼、白条等小型鱼养窝

相比钓大型鱼时的打大窝、固状饵,钓鲫鱼、白条等小型鱼更着重于饵料状态!并且小型鱼聚窝较快较多,常会有乱层乱口现象!所以钓小型鱼时,饵料的状态和钓点内鱼的多少便成了养窝的关键!

首先改变饵料状态!

因小型鱼食量偏小,我们在作钓过程中,钓点内一般不会出现无残饵诱鱼的现象!那么为什么却会出现鱼口越来越少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用搓饵的时候!这就和我们的饵料状态有关系了。钓小鱼所搓饵团较小,在长时间静止水底时,鱼便对这种饵团失去了觅食兴趣!这时我们可以放弃搓饵,拉几团大饵诱诱鱼!让饵料在水中雾化开成絮状,减慢饵料的下降过程,从而在动感上引起鱼的觅食积极性!这也是为什么鱼开口差时,有钓友会拉动竿子让饵料动一下的原因,利用饵料的动感去诱鱼。

其次控制抛竿频率!

钓大鱼我们要守,尽量少提竿以防惊鱼!而钓小鱼时,特别用拉饵的时候!我们多通过抛竿频率,去做到诱钓结合!然而也不是频率越高越好!当鱼口开始减少时,说明钓点诱鱼的残饵过少。这时我们要适当的提高抛竿频率,并把饵团拉的略大一些。通过增加水底的雾化区和残饵,做到更好的诱鱼留鱼!而当鱼口过多过乱,出现乱漂象或乱层现象时(多出现于钓小鲫鱼或白条一类),我们就要适当降低抛竿频率,并把饵团拉小一些或改用小搓饵。通过减轻水中的雾化区,把鱼控制在钓层上!严重时可暂停一会,以减少钓点内鱼的数量,避免因鱼多抢饵造成的乱漂现象!

以上便为钓鲫鱼、白条等小型鱼时,在养窝上应注意的事项和养窝技巧!

养窝是决定鱼获的关键

总之:无论钓大型鱼还是小型鱼,打好窝把鱼诱来,只是作钓过程中的一个开始。而在整个作钓过程中养好窝留住鱼,并让其放心积极的吃饵,才是钓好鱼的关键!


我是大王的钓鱼日记,原创手写不易!如果您看完觉得有点意思,烦请加个关注!更多更好的钓鱼问题及视频,期待与您探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