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去年暑期档被骂到下线的奇幻大片《阿修罗》,年初贺岁档被群嘲的硬核视效大片《云南虫谷》。
上映前被大V夸上天的华语科幻大片《上海堡垒》一上映,就遭遇了滑铁卢,豆瓣评分一路下滑至3.2,日票房低至百万。
制作六年,投资过三亿,导演以为能够创造华语电影新辉煌的超级大片成了观众口中的年度超级烂片。
但,《上海堡垒》真的有这么烂吗?
未必,至少在我2019年的观影经历中,论故事之无趣,《上海堡垒》远比不上《断片之险途夺宝》的荡气回肠;论演员表现之浮夸,它也比不上《九龙不败》的不知所云。
哪怕去掉影片中价格不菲的特效场景,仅保留鹿晗与舒淇间毫不来电的纯爱故事,它的观影绝望感也比《猪八戒·传说》、《老公去哪了》弱的多。
如果再加上其他忘掉姓名的烂片,那《上海堡垒》大概连年度烂片TOP10都进不了。
《上海堡垒》
此外,影片在特效场景的设计、科幻故事的本土化方面的努力也诚意满满,足够成为后世科幻片学习的榜样。
更难得是,《上海堡垒》关上了科幻元年的大门,但却创造性得曲线救国,打开了一扇窥见华语电影未来的窗。
片方认清了科幻电影的现实,观众感受到了华语科幻的差距,就连平日里不容撼动的超级偶像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
2019年春节档,一部打着科幻旗号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上映。
既没有足够震撼的阵容卡司,也没有挑战其他大片、一统春节档的霸气,再加上华语科幻摘不掉的“五毛”特效标签。
彼时的它还不敢自称大片。
但就是这样一部不被看好的电影重现了“战狼式”的胜利。
口碑持续上升,排片日渐增加,票房持续走高,最终创造了46.55亿惊人的票房成绩。
电影成为华语电影票房总榜亚军,主演吴京也成功晋身百亿男主演。
特效爽到爆,故事也不再是欧美系的英雄觉醒,日韩系的毁灭世界,成了符合中国的认知观念的“保家卫国”。
灾难来临,我们要守护地球的一草一木,甚至跑路时也要背着地球。
主流科幻电影中的美女与英雄的情感纠葛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留守儿童与父亲之间的父子和解
拯救世界便拯救了儿子,听懂爸爸的话就是国家的好花朵。
尽管大雪掩盖一切,但片中的的一草一木皆依旧不失中国风貌,济宁派出所,济南避难点,就连宣传标语都要颇具春节气息的“喝酒不开车”。
中国终于创造出了可以赶英超韩,甚至比肩好莱坞的视觉特效,比肩一线大片成绩的科幻电影,完成了华语电影人多年的夙愿。
特效太震撼了,科幻感太足了,故事太中国了,这一切就是我们期待的华语科幻。
“中国科幻元年来了”、“华语科幻大片出现了”
看过的观众,没看过观众,看衰的大V,看好的大V心中都燃起了这些激动人心的话语。
《流浪地球》之后,谁能接棒华语科幻大旗,带领华语科幻走向未来也成为观众期待的事情。
时间退回2015年,前后脚的功夫,《流浪地球》、《上海堡垒》以及《疯狂的外星人》三部科幻电影先后立项。
2013年,《上海堡垒》进行了剧本创作,本可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不想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前两部电影上映半年、赚了一波好口碑后,才姗姗来迟。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为争夺超级能源仙藤,外星怪物倾巢出动,人类最后的据点上海堡垒成了人类与外来客的决战之所。
泡防御保护罩、机甲无人机群、上海大炮,守卫军想尽了所有办法、动用了所有科学手段对抗外星来客。
鹿晗饰演的应届大学生江洋,舒淇饰演的指挥官林澜,高以翔饰演的大炮指挥官杨建南,形形色色的地球公民也都投入到这场决战中来。
外星人进攻地球,地球人奋起反击的灾难科幻电影并不少见。
《独立日》、《世界大战》、《洛杉矶之战》,以及好莱坞制造的中国特供大片《环太平洋》,每一部都凭借震撼的视觉效果、末日来临的绝望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灾难始终“与内地观众无瓜”,哪怕少数有良心的科幻大导为回报中国观众的热情支持,满足中国观众的期待,也仅仅是象征性地拆掉云南谷地和镜头中一闪而过的长城。
外星人眼中,泱泱五千年的中华始终比不上北美的纽约、英国的伦敦,甚至日本的东京。
《上海堡垒》无疑满足了广大中国观众的期望,外星人不仅“光临”中国,还要拆掉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保护地球的主人公从来自纽约的高中生彼得·帕克成了来自培京大学的大学毕业生江洋,指挥官也从川普换成了中国上将、中国女武将,甚至最终武器也从无限手套换成了更大、更粗、更耗电的上海大炮。
背景变了,好莱坞的美女英雄套路也变了。
江洋与美女指挥官林澜之间相互爱慕,却互不倾诉,为数不多的对话也仅仅停留在“我们一起去加班”,“我们一起去修发射器”等颇具后现代写实意义的对话。
科幻片中英雄与美女在酒吧共饮、生情、顿悟,进而携手对抗外星人的经典套路也成了末日来临的加量不加价,为了陪对方吃饭而放弃减肥。
故事开端发生在上海,最终决战发生在上海,击败外星人也发生上海,这是一部完完全全地发生在上海,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但却很难引起中国观众、甚至上海观众的共情。
哪怕上海的标志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在外星怪物炮火下轰然倒塌,观众感受到的也是华丽的特效,而不是主角故作伤感的悲伤。
换句话说,主角都不悲伤,还指望观众悲伤吗?
如同影片最后,汇集仙藤能量的上海大炮一击毙命,成功战胜外星人。
导演滕华涛在创作《上海堡垒》时,也想着让电影场面更宏大,特效设计更震撼,男女主角颜值更高,能够让电影一经推出,就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体验,闪瞎所有同行的眼镜
一炮而红。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愿望,电影在江南小说《上海堡垒》的基础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剧本创作,之后又进行了三个月的实景拍摄,然后便是长达数年的特效设计与调整。
直到影片上映前,导演滕华涛在接受四味毒叔采访时,还强调影片仍在调整阶段,争取让所有细节尽善尽美。
再结合影片中演员口型与配音的不搭,可以确定影片肯定进行了不止一次、甚至高达数次的台词修改。
此外,从CG特效场面与人物实拍戏份间的脱节、不搭调也能推断出电影的场景调整也经历了数轮。
甚至可以猜测,漫长的拍摄周期中,故事、场景都进行了大换血,而演员却还拿着2013年的剧本表演。
影片中舒淇与鹿晗间寡淡的情感也极可能是在推翻、重建的反复修改中创造出来的。
一定程度上,不厌其烦的修改确实提高了影片的质量,让故事干脆利落不拖沓,让演员的情感更为直接,让特效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但这一切却只能是对《流浪地球》某种程度的提高,绝对谈不上超越前者,更别提扛起华语科幻的大旗。
影片首映式,鹿晗人气的助推下,出现了一票难求、千元一票的盛景
辛苦数年的主创团队见此盛景,自以为努力数年的劳动终于获得了观众肯定,号召一帮网络大V无脑吹。
将影片的热度、口碑一次又一次地推上了高潮,为影片不断造势,生怕别人不知道《上海堡垒》即将全方位超越《流浪地球》。
群捧之下,主创团队更坚信影片能火这个事实,即便上映后口碑遭遇滑铁卢,官博仍旧发出了灵魂四连问:“这是烂片吗?”
确实,《上海堡垒》不是暑期档最烂的电影,但一定是宣传方式最烂、最失败的电影。
自媒体的发展让更多观众有了表达、评价电影的机会,这些评价或许不够专业,不够公正,不够客观,但却足够具有煽动力。
片方通过大V带动观影无可厚非,但是脱离影片质量的无脑群吹,提高观众的期待,然后再让他们大失所望。
这样宣传除了自断后路,引起观众的集体抵制,别无他用。
尽管故事简单到令人发指,演员演技毫不在线,宣传手段失败到极致,但《上海堡垒》对市场而言,仍旧是利大于弊。
作为商业大片吸引观众的法宝,大IP+大流量对华语商业大片的发展不仅无过,反倒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的吸引力,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进入影院。
像王小帅的小众文艺片《地久天长》就在主演王源的粉丝效应下,创造了四千余万的票房佳绩。
但这种吸引的前提是,导演有足够的实力运用这个致胜法宝,将IP的价值与演员人设巧妙平衡,实现流量与口碑的共赢。
对于偶像演员来说,演技仍是演员所必备的技能,没有演技,全靠抠图早已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上海堡垒》的导演与演员显然忽略了观众的需求,只想用更大的流量创造更高的票房,更大的噱头博得更广的关注,至于观众喜不喜欢,骂不骂街大概从未进入他们的视野之内。
《上海堡垒》绝对不是第一个因此失败的电影,但绝对是败的最惨的。
上映五天票房勉强过亿元,回本无望,偶像的形象也在顷刻间崩塌,口碑败了个干干净净,导演的科幻梦更是碎了个干干净净。
科幻电影的大门关、开本就是正常的事情,哪怕成熟的好莱坞市场也会有赔个干干净净的特效大片。
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被《上海堡垒》关掉了,但也许明天就会有一部《流浪上海》来打开这扇大门。
但《上海堡垒》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又一次认清了国产科幻的现状,看清了我们与成熟电影工业的差距。
《流浪地球》的辉煌只是看上去很美。
《上海堡垒》,科幻迷、鹿晗粉可以一看。
码字民工:小配角
免费编辑:威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