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的电子游戏行业记录剧《剑指高分》播出有一阵子了,大家都看过了吗?
总共6集内容以六个不同的游戏类型为主题,描绘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一切都在飞速发展的“游戏黄金年代”。
播出两个多月了,豆瓣评分居然还高达8.7没掉。
IGN等游戏媒体也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本剧亮点之一就是接受访谈的业界大佬们:
雅达利创始人,“电子游戏教父” 诺兰·布什内尔;
世嘉当年在北美对抗任天堂的“功臣” 汤姆·卡林斯克;
《最终幻想》系列美术设计师 天野喜孝等等;
甚至还找来了马里奥的配音演员 查尔斯·马尔蒂内担任旁白。
另外,制作精良的8-Bit像素动画和增强现实场景也给这部剧加分不少。
像素风的过场动画
像素叠加实拍的增强现实场景
类似的游戏行业纪录片很是匮乏,这次网飞推出像《剑指高分》这样“博览式的大型纪录剧”,很是得人心、特别是收获了游戏玩家的好评。
过往一些以游戏为主题的纪录片,你看过吗?
之所以没在第一时间推荐《剑指高分》,因为这部剧集给我的更多是“后劲儿”
——除了“大佬”和大家耳熟能详的行业历史,剧中一些关于游戏的“边角料故事”反而更让我更有感触。
全球第一台插卡游戏机“仙童F频道”和创造者杰里·劳森的后代
澡堂里泡出来的灵感
不少日本人都有“澡堂情节”,这里不光可以洗净身体,还是坐落在街巷中的社交场所,有些老澡堂甚至还安装有街机供前来洗澡的人使用。
游戏设计师 西谷亮就喜欢去澡堂打机,所以他在《街头霸王2》里加上了澡堂这样一个“和风”十足的场景。
就像澡堂灵感一样,西谷亮认为沉浸感是游戏的关键,所以他花了很多时间周游世界,四处采风,用相机拍下极具地方特色的场景,用纸笔记录下各种真实的细节。
香港的菜场、泰国的寺庙、日本的宝塔……
这些西谷亮经历过的景色,一一变成了格斗游戏《街头霸王2》中多种多样、细节丰富到“ 令人发指”的背景。
正是这些充满沉浸感的场景,为卡普空的《街头霸王》系列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格斗游戏打下基础。
“兔子”索尼克
比起日本人的澡堂,美国人显然对刺激的过山车更感兴趣,决心进军北美市场的世嘉决定基于过山车的玩法制作一款游戏。
后来这款以“速度”作为主打卖点的游戏帮助世嘉拿下北美主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大家应该能猜得出,这里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刺猬索尼克》,但是你知道最初的索尼克是只兔子吗?
游戏开发之初,主角还未敲定,担任美术设计的大岛直人接到任务,要设计一个速度极快、符合空气力学,必要时可以团成球攻击敌人的角色。
最初的两个设计分别是兔子和熊猫,而刺猬只是个不太被看好的备选方案。
正好当时大岛直人因为私事要去纽约,于是他在画板上画下一只兔子、一只刺猬、一个熊猫化形而来的圆滚滚的人类,拿去纽约中央公园做了个民意调查,意料之外的是刺猬形象最受美国佬欢迎。
投票:兔子 or 刺猬
设计团队心里有了数,这才有了身披“世嘉蓝”,代表着世嘉的“刺猬索尼克”。
SF爱好者的《太空侵略者》
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出现前,电脑还只是生产力工具的年代,少数拥有远见卓识的人就想到了要用游戏重新构想这个世界。
东京电机大学毕业的 西角友宏就是其中的一位。
本剧采访到了西角友宏
这个名字也许有点陌生,但是提起他的作品《宇宙侵略者》(Space Invaders),在游戏行业里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看着H·G·威尔士的《世界之战》长大的西角友宏,长大后学了计算机专业,在这个极客老男孩的想象中,外星人理应是长着触手的章鱼形象。
电影《世界之战》(2005,上)和角友宏眼中的外星人(下)
所以在《太空侵略者》中,最强大的敌人就是外星章鱼。
除了章鱼,螃蟹、鱿鱼、UFO,这些外星侵略者中的敌人形象也全部由老爷子亲手设计,分解成像素点阵图后用铅笔画在方格纸上。
不光如此,整个游戏的概念、设计和编程完全由他一人包办。
就是这款现在看来简陋到极致的游戏,从1978年发售到1982年之间创造了20亿美元的惊人利润,在日本的街机厅回收了无数百元硬币,据说还间接引发了当年的硬币大短缺。
17岁程序猿和任天堂的3D梦
游戏行业又发展了十年时间,玩家对游戏的要求越来越高。
《俄罗斯方块》《超级马里奥大陆》《耀西的蛋》
在技术和创意层面寻求革新的任天堂盯上了一个远在英国的17岁辍学少年—— 迪伦·卡斯伯特。
那时他所在的Argonaut Games正在用破解手段在任天堂掌机Game Boy上非法开发3D游戏,于是乎“东半球最强法务部”任天堂连夜将这个年轻人请去日本“喝茶”。
但等待着他的不是一场官司,而是合作邀约。
当时的任天堂并没有开发3D游戏的能力,公司的高层也想知道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在他们的掌机上运行3D游戏的。
游戏“巨鳄”请迪伦来,原来是要请教他如何开发3D游戏
一番攀谈下来, 宫本茂大佬非常满意,将任天堂下一代家用主机 “超级任天堂”的计划全盘托出,想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迪伦·卡斯伯特协助自己开发一款“超任”平台上的3D飞行射击游戏。
当时的《星际火狐》团队,前排中间为宫本茂
迪伦当时的办公室,是整个任天堂大楼里唯一允许宫本茂吸烟的地方。
这款游戏,就是后来我们所知道的《星际火狐》。
宫本茂从伏见稻荷神社的数千个红色鸟居中得到启发,在游戏中设置了很多大门,借此产生穿越物体时的刺激感。
他又以神社狐狸作为原型,设计出了这个超级受欢迎的主角火狐·麦克劳德。
借助卡带上协助3D运算的Super FX芯片,《星际火狐》的3D表现力在同期主机游戏中相当出彩。
这款游戏很快就取得了400万份的惊人销量,也带领着任天堂和更多游戏公司进入了3D时代。
神一样的电影,*一般的游戏
一位游戏开发者,曾经把“神作”变成了灾难。这人就是雅达利游戏《E.T.外星人》的制作人 霍华德·斯科特·华沙。
当时雅达利高层一意孤行要赶在圣诞节前推出由斯皮尔伯格电影《E.T.外星人》改编的游戏,赚一把“快钱”。
当这个版权费价值2500万美元的“烫手山芋”落到霍华德手上的时候,留给他的只有五周时间,并且除了美工以外就只有他一个开发人员,这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手项目36小时后,霍华德就要坐着喷气式飞机去和斯皮尔伯格见面了;
他不眠不休地完成了粗糙的初版设计,没想到斯皮尔伯格本人还挺满意。
这个只花了36个小时构思,5周时间进行开发的游戏虽说成功赶上了圣诞节发售期,但也成了摧毁雅达利和整个北美游戏市场的一颗炸弹。
追忆往事,霍华德还是一脸无奈
《大金刚》vs.《金刚》
《大金刚》是1981年问世的一款任天堂街机游戏,这只大猩猩也是任天堂的标志之一——但故事的主角不是它,而是一场官司。
任天堂街机游戏《大金刚》
大名鼎鼎的“金刚 vs. 大金刚”版权案,原告被告分别是环球影业和任天堂。
《大金刚》和《金刚》,光看名字就有几分“借鉴”的意思:
大金刚掳走马里奥的女友,还从高处丢出木桶阻止他营救,怎么看都和帝国大厦上发狂的金刚脱不了干系。
电影与游戏对比
形势对任天堂很不利,如果官司输了,当时规模还非常小的美国任天堂很可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代表任天堂的辩护律师约翰·卡比带着团队往返于全球各地,寻找《大金刚》没有侵权的证据,他们发现“金刚”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大猩猩代名词,有诸多以金刚命名的注册商标都没有构成侵权。
约翰·卡比
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
上庭的那天约翰·卡比搬来了一台大金刚街机,斯威特法官显然对这款游戏很感兴趣,他说这是法庭上最愉快的一天,只是证言和陈述破坏了他的好心情。
约翰·卡比帮任天堂取得了官司的胜利,后来还在任天堂法务部供职多年,“东半球最强法务部”威名远扬。
任天堂为了答谢这位圆滚滚脑袋的律师,奖励了他全世界唯一一艘冠名“大金刚号”的帆船,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款新游戏——《星之卡比》。
游戏设计师的脑回路也是......
《剑指高分》里这样的“边角料故事”还有不少,它们不是长篇累牍的历史,也不是歌功颂德的石碑,只是一个个身处这个行业的普通人,亲身经历过的细碎故事。
故事的主角可能是日本某个格子间里隐藏着的一位曾经的电竞冠军;
可能是在《麦登橄榄球》里首次加入了黑人球员的EA员工;
也可能是三位从MIT辍学,冒着法律风险为街机开发升级套件的程序员......
这些人的故事也许在整个电子游戏的历史进程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却编织起了《剑指高分》里西方视角下的电子游戏黄金年代,一切都刚刚起步的那个时代。
就如游戏媒体GameSpot的评价所说,《高分》更像是“一堂游戏黄金年代的历史速成课,充满了有见地的采访和睿智的文案,以及最重要的,海量启发性的信息”。
这些朴实无华的小故事在电子游戏已然从小众变为主流的今天显得尤其珍贵。
回望过去,这个每年独揽千亿美元市场、几乎是整个电影票房市场三倍规模的庞大产业,不也是从一个个“边角料”发展而来的吗?
如果你对电子游戏的发展感兴趣,喜欢游戏、甚至自己就身处游戏行业,请千万不要错过《剑指高分》里这些精彩而珍贵的故事!
本文为极客电影原创,欢迎转载
加入社群 / 转载开白 / 文章投稿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