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人生】黄关全:难舍的制服梦

2020-01-03   保山警方

他从小就有制服情结,1978年,他穿上了军装,圆了自己的第一个制服梦。2001年,在他脱下军装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另一个制服梦——警服。他就是保山市公安局政治部组织人事科的副调研员黄关全。从军23年,他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副团级领导干部。转业从警18年,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41年的工作生涯,他始终坚持如一,从未愧对过身上这身制服。

坚持梦想

圆梦部队

作为一名农村小伙,黄关全学习成绩优秀,但从小就喜欢制服的他,向往着能当一名解放军,穿上绿色的军装。他放弃了考大学和高中毕业就可以直接到银行工作的机会。他能否说服自己的父母,圆自己的梦想呢?

“好男儿就应该到部队挥洒热血。”黄关全的制服梦从来都没有动摇过。最终黄关全放弃了上大学和银行工作的机会,说服了家人并征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19岁的他毅然应征入伍来到部队。刚到部队,与他想象中的军营有些差距,新兵训练的时候也比较辛苦,他自己的思想也曾经动摇过,后来通过自己学习以及领导的关心、鼓励,他调整了心态,刻苦训练,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

历练沙场

做实思想政治工作

在部队,黄关全喂过猪,喂过鱼,捡过牛粪,搞过通讯。1979年3月5日,一心想上战场的他如愿以偿参加了自卫还击战,组织安排给他的任务不是一线作战,而是负责物资保障,运送武器、弹药、油料、药品。他知道革命工作各有分工,物资保障也非常重要,踏实细心的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在部队做政工,黄关全已经任团职干部,但是他总是主动接触战士。“大家在一个战壕、都是战友”,通过和战士一起打篮球,散步,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士兵的思想情况。通过自己的多年的政治思想工作总结,黄关全还总结了一套工作方法,就是观察要细致,通过观察士兵走路时的精神面貌、吃饭的饭量、睡觉时的睡姿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士兵们存在的思想问题。23年的军营生涯,他只休过4次假,对家庭照顾较少,有一次女儿初中体能测试,女儿打电话给他说:“其他家的孩子有家人陪同,准备着水和饮料,自己就一个人,可自己还是坚持把长跑跑完。”当时他感到一阵阵的辛酸与愧疚。

转战警界

乐当民警贴心人

2001年,在转业的时候,黄关全放弃了到昆明工作与自主择业,因为对公安制服的热爱,他毅然选择了公安队伍。

来到保山市公安局组织人事科工作,他主动学习相关书籍,业务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组织人事工作就是要做到热心、细心、耐心,还要坚持原则。”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总是耐心的和民警讲解工资、警衔等相关问题,直到民警理解;尽最大的努力帮民警解决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刚转业到公安工作不久,黄关全到施甸进行考核,在路上遇上一辆马车翻入河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正在河中挣扎,时值冬天,黄关全鞋子都来不及脱就跳入河中,成功将老太太救上岸。他就是这么一个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人。

政工工作要做到100%正确

转业到公安工作后,黄关全逐渐了解了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艰苦性,公安机关政治部组工干部成天面对的是琐碎繁杂的具体事务,民警希望解决的矛盾问题多。但是黄关全从不觉得这是一件苦差事,为了做好民警的工资和警衔等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和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一天来回跑四五趟是常事。“工资和警衔等不是99%的正确,不能出一点差错,必须100%正确。”对涉及民警切身利益的问题,黄关全吃透文件精神,熟读条款细则,及时把政策贯彻到工作中。由于工作出色,黄关全被评为全市优秀组工干部。

参加工作以来,黄关全同志在部队荣获三等功3次,军级单位嘉奖1次;在市公安局荣获三等功2次,2001年2月被保山市委政法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优秀组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