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什么要执意援助欧洲?原因有三

2019-10-12     乡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全球蒙受了巨额的人力物力损失,各参战国损失尤为严重。那么,为什么美国在战后仍然要援助欧洲?这可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环境上展开分析。

01 西欧的衰落

1947年2月,陷入希腊内战和土耳其问题的英国主动向美国求援。希腊和土耳其在“二战”之前曾长期与英国站在一起,而已经打了六年仗的英国财政濒临崩溃,已无力维持旧格局了。

当时的英国遭遇了雪灾,农业水平倒回到19世纪以前,工业生产停顿,失业人口达六百万以上,物资的供应和配给比战时还要紧张。英国提出,要挽救昔日的格局,就必须由美国提供大规模援助。

(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

西欧其他强国的情况不比英国好太多。丘吉尔评价,当时的欧洲已成为“瓦砾场、骸骨堂、时疫与仇恨滋生的渊薮。”西欧在接受了联合国110亿信贷和赠款后,仍然穷困潦倒:柏林有大批悲观等死的人,希腊仅能将雅典的供水系统修复,工厂没有原料,也找不到一条完好的交通线以运输产品,各国人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饥饿威胁。

美欧之间的分歧也日益严重。在西欧民众看来,美国对欧洲的帮助聊胜于无,而美国则觉得西欧人不懂知恩图报。当时的苏联则以强劲的政治、工业和经济实力近距离影响着欧洲各国,如果西欧和美国放任希腊和土耳其,苏联的工业实力还有望增加一倍。

02 美国遏制政策兴起

杜鲁门本人起初并不希望美国承担过多的国际义务,但美国却日益感受到了苏联的压力,尤其是在希腊和土耳其,苏联的影响力深刻刺激了美国。美国发现,单靠价值观和体制的亲近与趋同已经无法控制局势。杜鲁门意识到,西欧急须的是暴力和美元:前者可以稳定局面,后者可以重塑西欧的繁荣,双管齐下,有望共同消解苏联的优势。

当年乔治·F·凯南发表的文章《苏联行为的依据》正中杜鲁门下怀,为杜鲁门调整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舆论氛围。凯南认为,哪里有人不满,哪里有人要求改革,哪里就会出现对苏联的尊奉,而这种精神一旦发生,就无法被扑灭,但西方可以设法将这种精神限定在其已经波及的国界之内。换言之,美国可以将苏联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控制在已经对他产生崇拜的国家之内,而美国自己则可在那些国家的国界之外与之对峙。

杜鲁门顺势炮制出“杜鲁门主义”,宣布美国对“自由世界”负有义务。基于对苏联的戒备, 美国国内的反对杜鲁门声音只是认为遏制政策是不够彻底的,他们认为以苏联之大,美国将会在欧亚大陆东西双向被折磨得疲于奔命。但美国已有将领做出了战略判断,并在国会作证:“我认为如果我们失去西欧,……我们要保住自己也会日益困难。相反,即使失去了整个亚洲大陆,我们仍能生存,重整旗鼓,并可能把它夺回来。”西欧被美国视为核心利益所在。

于是,1947年5月22日,美国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法案生效。随后的18个月,希腊和土耳其重回西方阵营,杜鲁门成功了,凯南名噪一时,反对者受到重创。

当时,美国副总统威尔·克莱顿也已在欧洲考察了六个月,他的结论是由于西欧极端萧条,颠覆和破坏活动普遍已存在,若要避免战争,那么只有帮助欧洲重建一条路了。他与艾奇逊一起鼓动总统在美国国内做动员,让美国行动起来。杜鲁门在后来的演讲中将重建欧洲与保卫美国制度、精神与维护国家安全相联系,并正式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这个概念。这些演讲反响积极强烈,大获成功。

欧洲复兴计划在欧洲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与支持。在国内外一片笙歌之中,美国于1948年4月初正式启动欧洲复兴计划。

(马歇尔计划物资的标识)

03 美国的国力

在英国人捉襟见肘的时候,美国妇女可以从容地讨论衣服买何种新款式。

美国慷慨援助欧洲的底气是其强势的实力和地位。杜鲁门执政期间,美国逐渐走向了世界,并攫取了一些世界领导权。

而美国的工农业潜力也被“二战”开发了出来。美国194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二战”前翻了一番强,基本消除了失业问题,股市信心重新建立,并恢复到1929年以前。美国“二战”的总开支是2450亿元,超过了1789年至1940年各财年的预算之和。

当时的美国还要为苏联、英国、英联邦、自由法国和美国自己生产格式军备,然而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却还在提高,尤其是大萧条时期缺少存款的家庭,在“二战”及战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1942年,美国决定开放粮食出口,又受科技进步影响,美国农业产量也在激增。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崩溃后,五年内生产的装备,资料出自《光荣与梦想》)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受到的战争打击不多,自身经济损失不甚大。至杜鲁门执政,其前三年就已经让美国三分之一的人生活水平超过了温饱,当时的美国已经在向富裕进军了。美国制造的工农商品行销于西欧,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

综上,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激活了自己的工农业潜力,又由于自身经济损失不大,最终获得了援助欧洲的底气。而西欧因为“二战”变得面目全非,此时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在“二战”中政治地位不断上升,又因为对苏联的戒心,最终选择参与西欧建设。在现实情况的压力下,杜鲁门判断与其救济欧洲不如重建欧洲,最终推出了欧洲复兴计划。美国走上了援助欧洲之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HMOvm0BMH2_cNUg0a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