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分止争!文山中院用“月亮凳”断案

2019-09-28     文山日报




“呗侬月亮凳,壮锦美如画,

民族心中福,摆放老人厅,

合分有深意,分开是月牙,

合好一家亲,敬畏呗侬心,

家庭引纷争,老人厅断案,

按序来讲理……”

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双语调解室,双语法官陆正义正在用壮族山歌唱着“月亮凳”,向记者阐释其涵义,瞬间,美妙和谐的音符在调解室里弥漫开来。



在双语调解室里看到,正中间摆放着壮家木制物件八仙桌和双月合拢的月亮凳,上面铺垫绣有和谐图案的壮锦,拉开月亮凳形成两个月牙。表示家庭纷争的当事人各选座一边,合拢月牙表示解除矛盾,月圆和睦。在壮族聚居的村寨,月亮凳放置在老人厅,是寨老、家族及村民用于讲理断案的特殊法具,壮族对此具有敬畏之心。

据介绍,月亮凳又称合欢凳或者团圆凳,是文山边疆少数民族中壮族特有的一种木制双月合拢圆椅,最先是用于调解夫妻之间的纠纷,后来逐渐演变用于为调解各类纠纷。背景墙是壮族的老人亭,老人亭是壮家举行重大活动,比如祭祀和调解纠纷的一个定点场所,一般由寨老来主持,文山中院在双语调解室引进壮族调解纠纷专用的“月亮凳”,目的就是希望能做少数民族的寨老,主持公道,调处纠纷。

在平日调解纠纷时,该院双语法官就在这间调解室里与少数民族当事人围坐一堂,和谐化解了一件件讼诉纠纷。每年双语法官利用月亮凳的特殊性成功调解家事纠纷案件达80%。双语法官陆正义,因通晓壮语、壮族婚俗、编唱壮族山歌以及利用月亮凳的特殊习俗内涵,成功调解了一件件家事纠纷案件,仅他个人承办的壮族家事纠纷案件调撤率就达到95%以上,是调解率最高的双语法官。


“壮族人讲和谐、讲理,把家庭和名声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提及具体的纠纷调解,陆正义告诉记者,对于家庭矛盾尖锐的案子,他会事先跟两边当事人电话沟通,找出双方争议的焦点、心态和诉求,然后请矛盾双方当事人一起到双语调解室,双方当事人先分别坐在分开的月亮凳(两个月牙)上,他则像“老中医”一样,通过察言观色,围绕大家各自的心态和诉求进行调解,再采用唱壮歌传情方式进行“家和万事兴”调解,最终双方在火气全消、心情舒缓主动坐在合拢的月亮凳上,象征双方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纠纷调解就成功了。

(云报客户端记者:黄鹏 通讯员:高燕)

责编:李正红 审核:资云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Cc8eG0BJleJMoPM2KVb.html









4月份停电公告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