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了“最美奋斗者”和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9月29日,共和国以国家名义授予42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以彪炳千秋的至高荣誉。七十载栉风沐雨,他们用无悔青春书写了奋斗者对事业最炽烈的情怀;七十载乘风破浪,他们用无私奉献表达了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最深沉的情怀。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情怀必将是奋斗者永久不变的精神之源。
一、 伟大的新时代需要伟大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从秦汉隋唐到元明清,建设大一统国家一直是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理想。近代中国,割地求和成为中华民族最苦难的集体记忆。但国人时刻铭记:祖国的大好山河,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财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夙愿。
江山代有人才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爱国是时代楷模不变的信念。信念如炬,九死未悔。近代以来,在革命先驱的身上展现了舍身取义、天下为公的爱国情怀;抗战时期,在抗战英雄身上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建设者身上展现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爱国情怀。回顾风雨历程,正是这些时代楷模怀揣理想,公而忘私,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不论历史如何变迁,爱国始终是时代楷模共同的特质。
爱国是时代的主旋律。一百年前,五四运动中的爱国青年们奔走呼号,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化作了最响亮的时代呼唤。救亡图存,传播真理,成为了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追求。虽国祚更迭,但家国情怀传承不息。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为民族、为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成为了当代爱国者的共同誓言。爱国,是时代新人的共同呼声。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毕生的真情投入和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情怀,让爱国情怀成为青年人最根本的人生信念。
二、伟大的新时代需要伟大的事业情怀
事业是个人发展的毕生追求,是每个建功立业者情怀的载体。中国古人追求“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马克思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个人在事业中发现、凝练并完善兴趣;在事业中寻找安身立命之本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方式;在事业中满足对于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无数共和国的建设者无不是将事业作为倾其一生的终极追求,成就了新中国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抵御外辱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救亡图存的事业。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并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持续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伟大成就擘画了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吹响了圆梦与冲刺的号角。中华民族正是在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巨大飞跃。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志存高远,勤学苦练,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实干兴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磨炼意志,锤炼精神,锻炼品格,让事业情怀成为青年人最靓丽的生命轨迹!
三、伟大的新时代需要伟大的人民情怀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建设的所有事业莫不是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百业兴旺,正是每个中国人的辛勤付出共同缔造了辉煌的成就。
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无悔宣言。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与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水乳交融、鱼水情深。“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证明,只有一切为了人民,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永续前进动力,永存事业激情,永载发展史册。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牢固树立人民观,牢记党和国家的嘱托,勇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砥砺前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所有的青春力量奉献于人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事业奋斗的目标,让人民情怀成为青年人最持久的情感表达。
【本文系兰州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项目“社会整合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在陕甘边区的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崔明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