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民国剧《老酒馆》正在热播,讲述的是民国年间,大连好汉街山东酒馆发生的人与事。虽然该剧由陈宝国、秦海璐、冯雷、牛犇等很多实力派演员,但是《老中医》的失败,让很多观众对这部剧并不看好。
可是《老酒馆》凭借精良的服装化,以及鲜明的人物群像特征,从众多献礼剧中突出重围,不仅获得观众的高口碑,而且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说《老酒馆》目前的成绩已经是远超预期。那么《老酒馆》凭借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呢?
精良的服装化,悬疑的剧情,弥补了开篇的平淡
《老酒馆》是高满堂这样的金牌编剧,高满堂再次之前不仅有《闯关东》这样的爆款,也有《老农民》这样收视口碑俱佳的代表作,可以说高满堂对民国戏还是很有把握的。《老酒馆》开篇在繁华的好汉街,贺义堂正在被父亲追打,老警察的笑骂,引发出陈怀海兄弟的出场,六人全身棉衣棉裤带着棉帽,身上背着锅碗瓢盆等吃饭的工具。
这样的出场,让很多人有种穿越到《闯关东》的感觉,精良的服装化,具有年代感的好汉街,虽然开篇内容平淡,但是随着陈怀海等人摊上命案,让这部剧有了悬疑剧的感觉,而这让人有种观看下去的冲动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客栈命案,金小手事件,老二两的人生原则等故事有种看《三国》的既视感。
《老酒馆》狭小的空间,树立了鲜明的人物群像特征,看尽人生百态
老酒馆虽然讲述的是发生在酒馆的故事,但是却树立了很鲜明的人物群像特征,这与前一段时间火爆的《长安十二时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长安十二时辰》树立了为大唐安危可以死谏的何监,为了兄弟情义大闹长安的龙波,为了长安百姓死守长安的张小敬,出身贵族却沦为奴婢的檀棋,为了理想抱负不畏强权的李必等等。
而《老酒馆》恰恰也树立了这样的人物群像,比如以权谋私的老警察,市井小民的说书先生巩汉林,活得最有原则的老二两,被命运操控的婉容,现实永远比理想残酷的贺义堂,看尽世态炎凉的陈怀海兄弟等等。这样鲜明的人物群像特征,让很多观众很容易记住剧中的人物,而且会给整部剧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功的先例不仅有《长安十二时辰》而且还有《大明王朝1566》,人物群像特征让整部剧更有灵魂,不会出现跳戏。
如果说到剧中人物特征最鲜明的人物,我个人认为并不是看透人生百态的陈怀海,也不是活得最有原则,让人心疼的老二两,而是一生充满悲情的那正红——那爷。而那爷究竟是被时代抛弃了还是那爷主动抛弃了时代呢?
那正红开篇场面人,实际上最悲情。
那爷的出场就解决了小混混强收老酒馆保护费的问题,而且交代了那爷年轻的时候生活在皇宫中,负责教授小王爷们摔跤的工作。可以说那爷年轻的时候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那爷先是让贺义堂开了老奉天,让贺家走上了正轨,可是也是因为那爷误认假王爷,导致了贺义堂家破人亡。
随后作为清朝了遗老遗少,变卖自己的房产,侍奉婉容,可是最终敌不过日本人的强权,婉容最终离去。最后在大街上当着很多人的面,被日本人砍去了留了多年的辫子,发出还不如自己死了的感叹。可以说那爷从出场到现在已经从开始的场面人,变成了悲情人物。
在婉容假王爷眼中,那正红是被时代遗弃之人。
不论是变卖家产伺候婉容,还是被假王爷欺骗,导致贺义堂家破人亡,在婉容,假王爷严重,他们包括那正红都是被时代抛弃之人。在假王爷眼中,那正红是清王朝的死忠,封建思想已经深入那正红这些人的骨髓,只要是与皇宫有关的人或事,就是牵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这也是那正红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其次作为末代皇后的婉容,她已经清楚地知道时代已经不属于他们,他们这些所谓的皇族贵胄已经是被这个时代所遗弃的人。而那正红这样的清朝遗老遗传也都是被时代遗弃的人,因此最后婉容在离开的时候,告诉那正红不用行老礼了,可是那正红跪拜了婉容的背影,在他们这些人眼里,那正红已经被时代所遗弃。
在陈怀海眼中,那正红抛弃了新时代
陈怀海与那正红可以说是接触最多的人,从最初的君子交淡如水,到最后主动劝那爷好好生活,尤其是昨天的剧情中,那正红将接待婉容的工作,放在了老酒馆,而且是通过放房产的方式为婉容尽忠。
陈怀海听后,很是惊讶,这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那正红卖了房产,就相当于没了栖身之所,因为时代已经不再认为清朝所谓的等级观念。昨天面对日本人砍掉了那正红留了一生的辫子,那正红发出,我还不如死了的感慨,但是陈怀海却说,时代已经变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陈怀海眼中,当下已经不在是清廷当道的时代,时代已经发生了改变,而那正红却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以往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是那正红自己抛弃了新时代。
每当时代发生改变,总是看到很多人接受了新思想,批判旧思想,投身振兴中华的大业,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人尤其是这些底层的老百姓应该都是像那爷这样,他们的人品或许没有问题,就是思想被旧朝箍得紧紧的,而且很多人年纪也大了,学习能力早就不比那些年轻人,他们只能守着自己的“辫子”不肯松手。说到底那正红才老酒馆中最悲情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