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美渔港”东平渔港:渔业强 渔村美 渔民富

2019-07-30     海洋与渔业

作为阳江市阳东区四个沿海镇之一,东平镇享誉四方。著名的东平渔港是“全国文明渔港”之一,是粤西地区重要的渔港之一。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谦常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以来,东平的捕捞生产逐渐下降,目前正是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落实“往深海去、朝陆上走”的发展方针,同时借助东平渔港深厚的渔家文化,打造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真正实现渔业强、渔村美、渔民富。

渔业发达,盛产海鲜

阳东区全区海域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0公里,其中相当一部分海域资源就在东平。

依托东平渔港,渔业成为该镇的拳头产业。早些年,东平的鱼翅产量占全国的40%,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鱼翅产量逐渐下降,至今已经没有生产鱼翅了。阳江市阳东区农业农村水务局副局长陈开干介绍说,“人们的饮食中有‘上八珍’和‘下八珍’,而东平既有渔家‘三宝’,也有独具特色的‘海八珍’。”“海八珍”指的是八种海鲜产品,其名称皆为三个音节,用阳江话念不仅押韵还朗朗上口。

据了解,东平镇下辖渔委会9个,从事渔业生产人员达1.5万人,其中从事捕捞、养殖有1.4万人,加工服务业约1000人。2018年渔业产值15.85亿元,捕捞业占56%、养殖业42%,加工业2%。


“朝深海去、往陆上走”

与其他渔港一样,东平渔港同样面对捕捞渔业不景气的现实。为迅速恢复渔业生产力,帮助渔民走出困境,当地政府提出了“朝深海去、往陆上走”的发展策略。一方面,政府积极引导有能力的渔民发展远洋捕捞和深海网箱养殖,另一方面,鼓励渔民拆解小船上岸,发展陆上海水养殖。

针对渔船问题,李谦常表示,目前,阳东区的“小、旧、木质”渔船已基本拆解更新完毕,集中更新改造小渔船93艘、减船转产117艘,有效提高了渔业安全生产水平和渔业管理效能。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阳东区的海水养殖逐渐形成气候。据了解,全区沿海镇的海水养殖面积达到十万亩,有近江牡蛎、青蟹、南美白对虾等品种,东平则以鱼类养殖为主,“海纳公司在南鹏岛附近海域养殖金鲳鱼,收益不错,是‘朝深海去’的典型代表。”

2018年,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2019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阳东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开展准备工作。2019年3月,作为广东为数不多的海水养殖产业园,阳东区对虾产业园上榜2019年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李谦常说,产业园的建立将对东平渔港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渔业发展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据悉,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对虾养殖聚集的功能区、先进区、科技转化核心区,水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的展示区,生态环保绿色水产养殖业的样板区。

下一步,当地政府将借助“十佳最美渔港”的品牌效应,将东平渔港建设总体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相结合,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渔业第二、三产业,围绕“两个中心”加大渔港建设力度,打造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中心以及渔业信息、技术推广和文化教育中心,更好地服务省级现代农业对虾产业园,促进渔业产业兴旺。


打造渔家旅游文化品牌

以渔港为载体,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东平成为滨海旅游的新力军。据统计,2018年到东平镇的游客量达140万人次。在各式各样的“打卡”景点中,以“珍珠湾渔女像”最为出名。

相传南海龙王的女儿羡慕人间,变成海豚到大澳渔村游玩,途中遇到西南浪搁浅。正在危急关头,被渔民水生哥相救,得以保存性命。事后,她感激万分,化作渔女,取名珍珠,长居大澳渔村。后来,人们筹募资金在山顶建造了一尊30米高的花岗岩石像,即如今所见的“珍珠渔女”,沙咀环取名为“珍珠湾”。目前,“珍珠湾渔女像”已经成为东平渔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带动了东平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的发展。

说起东平渔港的旅游品牌,不得不提2017年广东省唯一榜上有名的“最美渔村”——大澳渔村。大澳渔村位于东平渔港东侧海边,至今还保存着广东省最完好的古渔村风貌,疍家婚嫁和咸水歌等丰富的南海渔家文化也广为流传。

当地政府大力推动改造工程,重点挖掘疍家、渔歌等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特色民俗文化项目,期待通过对渔村古居的保护和修缮,打造具有渔家风情的“中国南海传统渔居古街”。目前,东平镇已经投入了数千万对大澳渔村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渔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渔港建设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东平渔港港口三面环山,港池宽阔,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据东平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东平渔港自1975年开始建设,累计投入1.956亿元,建成渔业码头4座(码头总长285米),另港区内还建有口岸码头1座(码头长100米),防波堤5条总长1801米,护岸2351米,渔港周围已硬底化。为保障东平渔港的正常运作,有关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修护。

东平渔港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目前只能防小于11级的台风,这是远远不够的。多年来,避风能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始终困扰并制约着东平渔港的发展。李谦常坦言,渔港建设的投入偏少、节奏偏慢,“渔村建设没有专项资金的扶持,希望未来能与自然村建设工作看齐。”

此外,李谦常表示,政策滞后还体现在休闲渔业和渔船的管理工作上。东平镇是广东省海钓基地,因开展休闲渔业尚未有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每次组织海钓活动都存在很大安全风险,作为管理部门,推动休闲渔业发展面临很大阻力。”他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完善休闲渔业经营的配套政策,让休闲渔业走上合法、有序的道路。

在渔船管理工作中,生计渔船还存在管理空白。李谦常介绍到,所谓的生计渔船是夫妻两人用于近海捕捞的渔船,不仅安全性低还存在生态破坏的行为,曾被列入“三无”渔船行列。目前,对生计渔船的管理办法尚未明确,但李谦常认为不能搞“一刀切”。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李奕雯

编辑:林超 金亚平 罗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TdQmwB8g2yegNDJc6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