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张床,王羲之抱得美人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东床快婿”一词,这个词背后,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并且透露着浓浓的八卦气息。





架空历史剧《琅琊榜》的热播,让才冠绝伦、智博奸佞的“麒麟才子”梅长苏吸粉无数。观众为电视剧点赞的时候,可能心里也会问,听起来高雅玄乎的“琅琊”是什么意思?发布琅琊榜的琅琊阁又位于何处?

影视剧中的琅琊阁



历史上,的确有琅琊这个地名,古代写作琅邪,亦作琅玡,主要指今山东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曾有琅琊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东晋开国君主司马睿就曾为琅琊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诗中的“王谢”即指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琅琊王氏是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美誉,还是当地的顶级门阀。

顶级门阀是什么意思?就和下面这位身份差不多




那么琅琊王氏中出现了哪些重要人物呢?


首先是王翦

王翦是琅琊王氏的开端,这个人和廉颇,白起,李牧并称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他和他的儿子王贲为秦国打下了五国,战功赫赫,而且在那个战火纷飞,人心叵测的时代,他得到了善终,这无疑是一种高明手段。


王翦



其次是王祥,对,就是卧冰求鲤的那位孝子。

其实无论是学识,还是军事才能,王祥都不是特别出众,但人家靠着差异化才能——孝顺也照样能流传千古。


王祥



王祥的曾孙你也认识,就是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



这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家族,有钱、有权、有势、有才,还有貌,因而代代良性循环,是名门家族待字闺中千金小姐的夫婿重点考察对象。

东晋某年,太尉郗鉴的女儿已及笄(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到了出嫁的年龄。郗鉴的女儿出身高贵,聪慧过人,又出落得如同下凡仙女。这么好的女儿,一定得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婿才行。


谁家公子配得上呢?

除了琅琊王氏还能有谁?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但也有例外。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犹豫之际,辗转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管家回去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饼,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


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相亲的事早忘光了。当他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

听完管家的描述,郗鉴沉思片刻,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的判断标准真是……不忍吐槽)



事后,郗鉴刻意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个年轻人是王羲之,得知他才华横溢,尤其擅长书法,很是中意,最后便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郗璿与王羲之成婚后,夫妻志同道合,恩爱非常,经常在一起秉烛夜谈,切磋书法技艺,他们的姻缘,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东床快婿”又称“东床坦腹”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在这个故事里,除了关键人物王羲之是绝对的主角外,他躺着的那助攻道具罗汉床也很是抢眼。

对现代年轻人来说,罗汉床这个名字似乎很陌生。但其实,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就是拉人上床(坐上罗汉床)或者上炕。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曾说过:罗汉床才是古往今来最理想的卧具。


观复博物馆中就收藏有马未都先生早年间收来的一件罗汉床珍品。内行人看到这张床,立马就能了解它的价值:黄花梨、百宝嵌、龙纹……这一系列重磅元素结合在一起,决定了这张床绝不可能出现于平常百姓家。




那么,这张罗汉床床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

马未都先生当年是如何发现这张罗汉床的?

它上面的纹饰究竟有多精致?

精彩就在今天“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头条号更新的《宝物有故事》中。


识别文中二维码即可进入“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头条号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