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引入“云”的概念、协同快手各业务板块的数据及生态,快手云剪和云直播有机会优化视频生产的整体流程,帮助专业创作者们便捷、高效地产出作品。
作者 | 任彤瑶
短视频消费正在升级。
用户对优质视频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在生产端,大量专业、准专业创作者在打磨短视频上耗费了大量心血。与此同时,短视频直播在各类大型活动、赛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直播技术支持有了新需求。
这些专业创作者们亟需量身定制的新工具协助生产。对各个平台而言,掌握视频生产上游也至关重要。生产工具对视频形态、社区氛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平台们需要符合自身生态的工具。
为满足内容创作者更专业、多元的需求,4月22日,快手在光合大会上发布了两款全新的免费视频工具:云剪和云直播。目标是向专业自媒体、MCN机构、媒体机构等专业和准专业创作者,提供易用高效、便于协作的云端产品。
除了视频剪辑工具的常见功能,基于快手强大的音视频处理算法能力,快手云剪还提供了智能封面、自动配音、自动字幕、画质增强、视频去抖、自动横屏转竖屏等系列智能工具,并聚合了丰富的版权素材供创作者使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款WEB端产品,创作者无需下载软件,打开浏览器即可使用,尤其适合团队多个成员之间共享和协作。
快手云直播则全面开放了直播能力,创作者可以通过OBS等专业软件,利用专业设备推流,还支持延时直播、插播垫片、实时导播、多平台转推等能力,通过开放直播OpenAPI的方式接入了运动相机、全景相机、无人机、编码器等累计140家合作伙伴,并基于平台用户反馈,开发出诸如“直播剪辑”等智能生产功能。
从生产端改造的角度看,这两款产品不止是工具,通过引入“云”的概念、协同快手各业务板块的数据及生态,快手云剪和云直播有机会优化视频生产的整体流程。这两款新产品将赋能快手的专业、准专业创作者,帮助他们能便捷、高效地产出更精致的视频作品。
01 | “专业”的痛点
对已经拥有快影和直播伴侣两款终端工具的快手而言,推出云剪、云直播目标明确:满足一部分更专业的创作需求。
2019年,一段名为“存在即完美”的快手短视频刷爆全网。这个总长3分多钟的视频,运用了160 段快手老铁们的视频片段,展现出从孩童到老人、从城市到乡野的众生百态。这段视频其实就是大量素材拼贴配上音乐,没有炫酷的特效转场,但实际耗费心力并不少。创作者赵明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找齐素材,在每段视频中反复调试筛选,逐帧挑出那些长度只有一秒、零点几秒的合适片段。
和赵明明类似的创作者不在少数。在快手,除了那些随手打开摄像头、轻松分享日常的普通老铁,还有一批对视频精度、制作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专业自媒体、MCN机构、媒体机构。这些专业和准专业创作者的数量逐步增加,正面临工具不够用的状态。
创作者们处理大体量素材有困难,还可能面临团队难以协同、硬件设备跟不上等问题。比如做航拍的创作者,一般是出差取材,拍完回酒店传给后方剪辑,云盘、社交软件传输各显神通,还需要面对修改过程中漫长的反复传送。
直播是另一种挑战。2020年快手一共进行了17亿次直播,其中不乏如春晚转播、一千零一夜晚会、周杰伦直播首秀、董明珠带货专场等多机位的大型直播活动。如春晚的快手转播就创下了2524万人同时在线的最高记录。
据快手音视频中台负责人曾凡平介绍,这些大型直播的背后,是无线图传、专业编码器、网络、切换台、调音台等一系列专业设备的保障,还有一支大型直播经验丰富的团队做现场技术保障。快手技术团队希望能够把其中尽量多的能力转移到云端实现,让更多主播在更多场景下顺畅接入快手强大的直播基础设施。
新工具不仅是老铁们的需求,也是快手平台本身的需求。随着视频生产人群扩大,剪辑软件的多端化与易用化是必然的趋势。它解决的是贴近视频供应端的问题——以更低的门槛,刺激更多的原创内容。如B站、抖音等视频社区平台,都在积极迭代自己的剪辑软件。
工具不仅会影响内容产出的效率,甚至会从根本上影响内容产出的形态。中国的视频生态竞争激烈,工具常常与头部分发平台之间呈现出绑定关系。换句话说,软件在功能设计上必须考虑平台特性,也反过来影响平台的内容供给与整体生态。
“市面上根本不缺工具。”快手云剪的产品经理余世兵在采访中坦言。快手的音视频团队意识到,专业生产者们在短视频制作的每一环都有痛点,但这些痛点不是快影、直播伴侣、乃至市面上已有的任何终端型视频工具能完美解决的。
2020年中旬收购视频技术公司OnVideo后,快手的音视频团队开始着手研发新的剪辑与直播工具,他们决定引入“云”的概念,从整体生产流程上做变化,为上述提到的专业生产问题提供解答。
02 | 深入视频制作每一环的“云”
“有没有云,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其产品逻辑和未来方向都会不一样。”余世兵告诉《三声》。目前市面上的视频工具主要瞄准剪辑这个环节,产品迭代也集中在这一方向。但在云端,“工具”的作用有机会深入到视频制作的每一环。
终端软件下载后,使用时无法与用户发生更多连结。而云端软件,不仅提供了多人协作的空间,创作者的行为、数据也有机会被保存整理,进而与平台、素材发生交互。从素材选择、内容组织到分发流程,都有可能因此产生改变。
在云剪上,素材上传后会直接保存在云端。快手音视频中台负责人曾凡平举例,比如当下有现场的团队把素材上传到云剪,同事可以无缝地进行立即剪辑包装,比手机屏幕更大操作也更简单。合成也是在云端进行,创作者可以同时继续剪辑其他视频。
快手还提供了热门素材库,包含“旅游片头”、“古风素材”等二十多个细分类目。这些素材都是根据站内动态及时更新的。此外还进一步优化了剪辑流程,为用户提供智能封面、横屏转竖屏、视频去抖、智能去痕等功能。
在云直播上,快手提供了多种直播方式,支持更专业的直播设备。导播导演的工作方式也因为“云”而变得即时而轻便:据介绍,云直播无需硬件设备,能为多路直播提供迅速的实时切换,垫片视频随意编排,并在素材库中提供水印、贴纸、特效等。
快手还开放了自己的发布功能,支持各种第三方平台、设备制作的视频一键发布至快手,也支持直播云转推至多平台。快手音视频中台负责人曾凡平介绍,在快手合作伙伴的手机应用内都可找到快手的直播入口。比如“全景相机”的直播功能在360手机应用内就能找到。
在开发过程中,为了将端的视频剪辑能力移植到云上,让体验接近本地软件,产品团队在视频侧做了很多技术优化,甚至可以说是突破浏览器的极限。
产品团队还与数千人的核心种子用户群保持频繁交流。这个群体囊括了快手各个垂类,不同领域的专业创作者为功能完善提供意见。余世兵还记得,有一位创作者每周都给产品团队70多条反馈意见,用Excel表格列得整整齐齐。
比如”直播剪辑“这一功能,就是根据快手游戏主播们的需求研发出来的。主播们的直播时间一般都很长,如果让他们播完后重新在动辄十几个G的素材中拉片下载、剪辑、包装渲染,会耗费很大精力。直播剪辑能让主播们在直播过程中,就通过智能识别快速筛选电商、游戏、比赛场景的精彩片段,快速剪辑短视频争首发,刺激创作者群体从直播到短视频的二创产出。
03 | 改造生产侧,助力创作者
余世兵表示产品功能会逐步迭代。“我们有一点能力就提供出来,在哪个领域跑得好就开放给这个垂类,一个个类别跑。比如把游戏做得更好,接下来可能做体育直播的垂类,循序渐进。”云端的部分功能也会跟快影APP做更多的联动和协同。
据他介绍,云剪未来的迭代有两个大方向:一是继续优化制作与协作的流程,把从前割裂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二是智能化,真正提升生产效率。
“我们的目标是,基于人工智能的AI粗剪能达到成品的80%效果,创作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去调整创意表现效果就行了”。
一个可能的问题是:便捷的智能识别和剪辑,会影响创作者的原创能力吗?余世兵觉得,要相信算法,更要相信创作者。
每个人创作习惯不一样,同一场直播,给到每位创作者的智能推荐也不一样。除了音视频团队本身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领先积累,3亿DAU、每天有超过3000万条短视频被上传的快手,还拥有搜索、消费、创作习惯等丰富的分析维度,为AI识别的灵活应用提供了具体的结合场景。
千人千面、智能推动、消费互动……目前技术对视频消费侧的改造已经很丰富,内容理解、分发、变现通道都已变得通顺,但对生产侧的改造还处于初步阶段,而快手正在成为改造的尝试者。
云剪云直播,加上快影和直播伴侣等产品,快手正逐渐形成便捷智能的视频工具版图,实现从便捷快速到专业处理,从非专业到准专业、专业创作者等多层次需求的全覆盖,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高效的创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