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新的管教方法好用却不长久?你需要的是“智服”

2020-08-07     育儿小米

原标题:孩子不听话,新的管教方法好用却不长久?你需要的是“智服”

邻居可可有个三岁多的女儿,人人都说

三岁是惹人烦的年纪。打开窗户

经常就能听到可可暴躁的声音:“快吃饭!”、“你到底在想什么啊?饭居然洒了一地”、“你不要再哭啦!”。然而她前两天给我发微信说:“我找到了

管教孩子的好方法

,宝宝近期很乖,你可以耳根清净啦。”

本想打趣回她不要高兴得太早,这不好日子没过了几天,就又能听到从隔壁传来的“战斗”声音。可可又发来消息说:“我就快要爆炸,

明明很奏效的新方法,怎么突然就不管用了呢?

相信有不少父母都和可可有一样的感觉,比如宝宝总是贪玩,不按时吃饭,家长绞尽脑汁地想要“对付”孩子。就会想出各种方法,有的会采取严格控制吃饭时间,错过饭点就没有饭吃等做法。

是不是发现或许一开始有用,但没几天孩子就又“打回原形”了呢?

“有效”变“无效”的原因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孩子100招》的作者指出:妈妈们总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却从来不给孩子自我反省的时间。

我也有过和大家一样的经历,发生在哥哥三四岁的时候。他那个时候特别迷恋一部动画片,甚至晚上做梦说的话都是动画片里面的台词。我们也尝试过很多禁止哥哥看动画片的做法,却

总是无法执行到底

。而在和哥哥“斡旋”的那段时间里,我发现了孩子行为反反复复的原因是什么。

行为模式固定

我们之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是因为家长发现了其中有不正确的地方。但是如果仔细回想,孩子的这种不正确行为并不是他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最早开始这么做的时候,

经过了父母的默许

宝宝常常贪玩不吃饭,而在他第一次这么做的时候,家人其实是认可的。并且会想尽各种方法让他吃饭,比如追着喂饭,比如会等着他玩完再吃。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

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方法

,就想要改变孩子。

但此时孩子的行为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或许说在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这么做是正确的。

试探家长的底线

无论孩子同意与否,父母都会开始纠正孩子。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在自家宝宝身上,也许你的某一种方法

能够触碰到了孩子的底线

。比如明确告知孩子如果不按时吃饭的话,就只能等待下一餐。娃尝过了

挨饿

的滋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会

很乖

父母此时

也就放松了警惕,认为方法奏效了

。但此时孩子的固定行为模式就开始出来“捣乱”了,因为在宝宝的内心深处,他对新的管教方法存在一定的好奇心或者是畏惧心。“担心挨饿”的阶段过去后,他还是想要先玩玩具,并一点点地试探父母。

这个时候的父母必然又会开始

恢复“暴躁”,认为孩子是“孺子不可教也”

。宝宝看到自己

“固定模式期”

的那个熟悉的

“暴躁”

父母后,他也会停止做出改变,因为大家其实都没有变。

如何有效地“纠正”孩子

《斯托夫人的教育》中指出:让孩子在快乐的心情中去学习好的行为,比带着受责备的坏心情去养成好习惯要容易得多。

发生这样的状况后,大多数父母会把

“纠错”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孩子“不听话”

。同时在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会知道导致每次的“纠正之旅”都以失败告终。真的是只能接受现状,让孩子任其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一起来试试以下的办法。

首先,先找准孩子的“缺点”。

这里指的“缺点”也许并不是孩子真正的缺点,而是父母认为行为不合适的地方。之所以说是“找准”,是因为宝爸宝妈们需要明白,你接下来是

想要改变孩子饭前玩玩具的行为,还是按时吃饭的问题

。这是两个问题,但也许改变一个,就能顺其自然的改变第二个。

其次,确定“改造”模式。

这点是要求全家人要统一意见,一旦出现妈妈管,奶奶喂的情况,这个基本就难以进行下去了。全家人立场一致,让孩子感受到所有人的决心,对娃来说,也是促使自己改变的一个基础。

再次,父母要道歉,控制情绪。

在孩子“变乖”后再次试探底线的时候,父母的失控让孩子看到了以前熟悉的表情,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会

唤醒

孩子的固定模式。此时爸爸妈妈应该对自己的

不恰当行为向孩子表示抱歉,赢得娃的理解

最后,做到持之以恒。

都说想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需要28天的坚持。我们作为成年人也明白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需要

准备好一定的耐心和耐力

尤其是我们发现新方法在从有效转向无效,也就是当孩子开始试探家长底线的时候,父母更要压住心中的怒火,别暴躁。

一如既往地坚持既定方针,不要被孩子的反反复复打乱自己的阵脚

。要让孩子明白一点,我们是“来真的”,不要有侥幸心理。

妈妈来叨叨:

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不用父母权威压制孩子,不理所应该的干涉。

若想要改变他们的不恰当行为,就需要安静下来思考,想一想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认定孩子就是“不听话”。

一位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孩子哭了怎么办,妈妈的反应直接影响心理发展,别做错了坑娃

孩子会走路还求抱抱,家长“过度保护”,影响“自我意识”发展

孩子每天玩得脏兮兮,家长头疼不已,用这几招不哭不闹解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umZ0HMBeElxlkkalB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