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高达8.7的这部动画片,其实是一部父母教育片

2019-07-30     嘟嘟医生轻松孕育

最近几天嘟妈的朋友圈被一个画着烟熏妆、一口大板牙、穿着插兜裤、看起来有点“丑”,还叛逆好斗爱整人的小孩刷屏了。

他就是最近爆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人公哪吒。这部电影上映3天,票房突破7亿,豆瓣评分高达8.7。

这次的哪吒不再是《封神榜》中看到的那个割肉还母,拆骨还父的决绝委屈形象,而是那个手持混天绫,脚踩风火轮,对着天地,大喊:“命运对我不公,我就要和他斗到底”的哪吒。

而从一个注定要遭受天雷到逆天改命,拯救苍生的少年,哪吒的成长要归功父母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哪吒一出生就魔丸附体,性情暴虐,险些酿成大祸。太乙真人本来是要杀他与襁褓之中,哪吒的妈妈殷夫人舍命救下骨肉。

太乙真人又告诉她,没用的,元始天尊已经给这颗魔丸定下死期,这孩子3年后还是要死去的。

殷夫人说:“可不管他是不是魔丸,不管他会不会死,他都是我怀胎三年生下的骨肉啊!”

为了救孩子,李靖和太乙真人跑到天界,为了给孩子求得生的希望,并且默默决定为哪吒挡天雷。

殷夫人努力为百姓斩妖除魔,只是为了给孩子行善积德。因为忙碌,对哪吒疏于陪伴感到内疚,为了陪“天生神力的”哪吒踢毽子,殷夫人被踢受伤,需要穿铠甲,还是依然不放弃,说:“吒儿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当哪吒被冤枉时,作为父母没有误解他,为了帮他洗清冤屈,哪吒3岁生日宴会,作为一方总兵,李靖一一磕头,也要把百姓请来。

当哪吒时日不多时,母亲建议远离纷扰,隐居起来过平凡的日子,父亲坚持选择留下来,让哪吒学仙法,走正道,即使三年以后死去,也不希望是作为魔丸死去。

在这个故事里,李靖夫妇从来没有放弃过哪吒,一直默默的帮助哪吒找回自我,无条件的包容接纳他。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电影《海洋天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父亲得了绝症,在濒临死亡之前,忍受着病痛,也要教会自闭症儿子大福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找一个容身之所。

患有自闭症的大福和哪吒其实是一类人,大幅生活不能自理、智力有问题、离开父亲都活不下去。

哪吒被村民们认为是妖魔,就不该存活在这个世界,人们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山。

但是他们的父母不认,哪怕命运给我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我也要去奋斗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他人避之不及,可哪吒的父母却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正视差异,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倾其所有给孩子温暖与爱,始终没有放弃管教哪吒,并希望孩子能受到世人的认可。

重之行 爱的枷锁

反观影片的中的另一对父子敖丙和龙王,龙王生下敖丙就对他充满了“欲望”。

虽然给他灵珠,给他最硬的万鳞甲,但是也给了他振兴龙族的使命。

而当全体龙族拔掉身上最硬的鳞片,为他铸就坚不可摧的万鳞甲,那个万鳞甲就像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了孩子”一样,将整个龙族升仙的希望都压在敖丙幼小的肩膀上。

敖丙不单纯是他的儿子,更是他未竟事业的继承者。

所以即便是灵珠转世,敖丙也有了要毁灭整个陈塘关的恶魔瞬间,也让他在关键时刻没能做出那个善的选择。

无条件的爱与包容成就了“魔丸”哪吒,而“灵珠”转世的敖丙却因为原生家庭教育走向歧途。

孩子的“坏” 原生家庭的“错”

李靖与龙王多像我们生活中的两种父亲。一种永远在身后默默支持你;一种永远威严,为你谋划好未来道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替你决定了一件又一件事。

这让我想起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她高考填志愿,被父母逼着填了自己不喜欢的中医,最后学出来去医院实习,一点也不喜欢医院的环境,每天过的很痛苦,实习三个月结束,就决定不再当医生。

她父母当然不会同意,医生这个职业在父母眼里既稳定,社会地位又比较高。岂能轻易放弃?

于是,每天电话短信连环夺命call,可谓一哭二闹三上吊,并且深夜发短信哭诉“养你这么大不容易,一点也不听话,不当医生就断绝关系”。

那段时间的她痛不欲生,明明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为什么还没有一个外人理解自己?后来她慢慢回家越来越少,与父母的关系也没那么融洽与亲密了。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些父母和他们孩子,让他们给彼此打分。

“如果给您的孩子打分,您会打多少分呢?”

听到问题的家长们纷纷开始细数起孩子的不足之处,然后迟疑地回答:“70分吧” “85分?” “我觉得90分吧”……

当记者问起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如果让你给爸爸妈妈打分,你会打多少分?”

孩子们扬起稚气的小脸,骄傲地回答:“嗯,100分”,“我给妈妈100分!”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在父母眼中孩子总有许多的缺点、不足之处。

前两天微博热搜话题#上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打压和批评教育,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是投票最高的,是众多网友不可抹灭的童年阴影与痛苦。

遇到不接纳自己的父母,轻则一顿棒子炖肉,重则可能一生都在找寻别人对他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嘟妈很赞成“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

我的那位同事就是这样,心思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虽然她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但就是改变不了。别人说过的话喜欢反复琢磨,是不是我哪里不够好?别人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而那些从小在爱里长大,被无条件接纳的孩子总是更加快乐,更容易幸福。因为他从父母哪里已经学会了如何爱人爱己。

就像张爱玲在《造人》中说:小孩是从生命的泉源里分出来的一点新的力量。而这点小力量能否健康成长为未来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一股强大力量,需要父母从一点一滴出发,好好地呵护。

当她考试考的不够好时,当她做的事没有达到你的要求时,当她不够完美时,请你好好爱她,仍然接纳她,她会活出属于自己的灿烂。

好的电影总是能在刹那间刺中你的心,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似曾相识的处境,感同身受的悲欢离合。

嘟妈希望每个父母带着孩子或是自己在电影里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uIdQmwB8g2yegNDdq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