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青神县 乡村妈妈们开始“大学”生活了

2020-04-11     新京报乡村

妇女是农村留守人口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提升农村妇女素质,是稳定家庭结构,做好社区营造,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今天(4月10日),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宝镜村社区大学2020年第一堂线下课开学。前来上课的30多名学员是来自宝镜村各个村湾的留守妇女,她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钩织挎包。

组织宝镜社区大学的是青神县妇联、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承担现场教学任务的是苏母艺术工坊的冯燕霞等3位手工钩织能手。

课堂上,村民们从辨认图解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学习钩针技巧。宝镜社区大学的“学生”平时不是操持农具,就是烧火做饭,对编织这样的细活,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做,现场教学互动频繁。

经过一整天的学习,每位学员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挎包。参与今天活动的葛小雨是一名尚未开学的大三学生。她在现场也体验了一把妈妈的“大学生活”。

宝镜社区大学课堂。王洪康 摄


在葛小雨眼中,性格温和内向的妈妈平时一个人在家种菜采茶、喂鸡养鸭,几乎很少有时间与村里的婆婆婶婶们闲聊。在宝镜社区大学课堂上,尽管操持钩针、毛线并不像操持家务那么熟练,但是活动中,葛小雨还是发现妈妈非常投入,完全沉浸在课堂学习的氛围里。

“我和妈妈都是第一次拿钩针。之前我妈扎染过一条围巾,也是在社区大学完成的,能感受到妈妈向我‘炫耀’作品的那种成就感。平时我和爸爸都在外面上学、上班,妈妈一个人照顾家,看到她能享受‘大学生活’,我们也感到特别开心。”葛小雨注意到,在今天的学习间隙,青神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送来健康知识,丰富的课程让学员们乐在其中。

宝镜社区大学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留守人口社会支持项目”中的一个示范点,由青神县妇联和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着手实施,旨在更好地服务社区留守人口,提升村民素质。

类似今天的社区大学课程,在宝镜村已经持续开展了一段时间。此前的讲授内容除了手工艺品制作,还有特色点心制作等实用课程。在社区大学的驱动下,宝镜村邻里关系更和谐,乡村自组织和互助小组更加活跃,有力地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

   

王纪辛(媒体人)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何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tu3aXEBiuFnsJQVIW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