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固原有座六盘山,是中学时读了毛主席的《清平乐 六盘山》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诗中的长城不是嘉峪关长城、也不是山海关长城,更不是八达岭长城,而是出自在宁夏固原。
于是,我走进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城所在地固原的原州区。我查了一些史料,宁夏的秦长城遗址位于西吉县、固原县、彭阳县。
从固原市区向西北方向行进5公里左右,便来到了原州区的长城旧址。远远就看见长城爬在一道顺向小丘陵之上,就像蜿蜒在黄土地上的一条苍龙,在默默无言中守护着过去那段沧桑的历史,这段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早,秦长城遗址,一位老者在秋风中习武,走进才知道是对于固原文化有着很深研究的魏老师。他告诉我,固原人崇尚习武,而宁夏自古就是中国北部边防前线,素有“关中屏障,自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几乎都在宁夏构筑过长城,令宁夏堪称长城博物馆。时至今日,秦长城、隋长城、宋壕堑、明长城等不同历史时期、用黄土夯筑、砂石构筑、石块垒砌的不同建筑材料修筑的古长城,在宁夏境内累计长度绵延3000多里,形成了一道绝妙的景观。
我沿着长城遗址前行,追寻着历史的文脉与武略,在固原,是战国秦长城的遗址,战国秦长城由甘肃静宁县入境,进入宁夏西吉县,沿葫芦河东岸北行,经西吉县将台乡的东坡、保林、明荣村后,于将台乡的东南侧折而向东,进入马莲乡;又沿马莲川河东北上,经红庄乡,穿滴滴沟,至孙家庄南;折向东,过海子峡河到吴庄北,绕固原县城西北10里的长城梁、明庄、郭庄,到达清水河西岸。
万里古长城,就像是中华的文武之脉,蜿蜒穿越大中国。
一位固原的文化学者老友说,到了秦代,中国农耕地区经春秋战国的洗礼,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帝国;而游牧地区也已经早已学会使用马匹生活和制作奶酪长期储存实物,形成了游牧族群政权。而且两者都开始了自己的扩张,所以在交界地区的矛盾已经不可避免。从秦始皇时期,因地形筑长城。
固原志中记载,固原在夏朝时,就属于游牧部落聚集地区,主要有鬼方、羌方、昆夷等,这些游牧部落饲养马匹,军事势力雄厚,作战时善于长途奔袭。到了秦汉时期,由于游牧民族长期以强有力的军事为依托骚扰农耕世界,历代统治者想尽一切办法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固原地区处于清水河谷地,水草丰美,并且处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一个混合地带,匈奴不断地侵扰秦国北部,引发了严重的军事危机,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和领土的完整,不断加强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街北,这种以静牵动防御工事呼之欲出,构建成易守难攻、坚固的防御体系。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战国秦长城已失去了昔日的宏伟,战国秦长城在固原境内全长约174公里,目前看到的秦长城大都为缓坡,偶有烽火台独立遗址上。那时的筑城方法采用在平地者由墙外取土,自然形成沟壕,相对增加了墙体的高度;在河沟者,利用河沟陡立的崖壁,削壁而成。
长城历经风雨还有墩台、城障可见,墩台是传递军情的建筑,设在视野宽广的“四顾险要之处”。城址是驻兵储粮之所,是前沿的指挥中心,建在交通要道和险要山口之处。目前大都不复存在。长城一般由城障和城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建筑体系。
几千年过去了,这段耸立于黄土地上威武雄壮的长城,如今已与丘陵没什么两样了。遥想当年那激越的战鼓声、那不顾一切的厮杀声,不知有多少人把生命留在了这里。
独立在这长城遗址之上,早已不再有当年的鼓角争鸣,面对苍绿的大地,历史的古道上,内心深处多出了几分对于西牵的民族绵长久远的怀念。
“失我祁连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失我焉支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岁月就这样把当年的历史带走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红军从这走向了陕北.....回望历史,.在生生不息的大地上,更多地,让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希望、坚强与未来。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固原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朱文鑫 发布: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