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会碰到有人来询问“医生我想给我孩子查一下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追问病史的话,基本上都是“听别人说这个细菌很厉害会致癌的”,或者“我自己幽门螺杆菌阳性,怕传染给孩子”,甚至“我就想给孩子做个体检”。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家长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拒绝,为啥呢?接下来我一步步讲给你听。
问题
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
3、幽门螺杆菌怎么传染的?
4、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检查?
5、哪些儿童需要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
6、哪些儿童需要治疗?
7、如何判断孩子的幽门螺杆菌被治好了?
8、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长得有点像“乌贼”,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胃的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
据统计,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我们人类发现幽门螺杆菌的历史才30多年,当时发现幽门螺杆菌的两位研究者就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可见该菌在医学史上的地位。
而在我国,有报道显示,中国医院内有症状儿童的Hp感染率为29.2%-53.2%,其中12 岁以后的感染率显著上升,儿童Hp感染率与基础卫生设施、个人及家庭卫生习惯和家庭社会经济情况相关。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
很多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往往是体检的时候才意外发现自己被感染了。
而幽门螺杆菌也并不是这么和善,儿童时期8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50%以上的胃溃疡都是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当幽门螺杆菌被根治后,溃疡的复发率就下降了。说明幽门螺杆菌在溃疡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长期消化不良、部分缺铁性贫血也存在相关联系。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发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不过对于儿童来说,常见的影响主要在消化道溃疡这类疾病上,而并非胃癌。
3、幽门螺杆菌怎么传染的?
传染还是遵循上图,但是目前还有没一个特别明确的传播途径,最有可能的还是考虑口—口传播及粪—口传播。因此,这里还是要呼吁下,不要口对口的给孩子喂食。
另外“粪—口传播”,不是说直接接触粪便,而是可能被粪便污染的菜叶、水源、手,再经口传播,所以蔬菜食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手部卫生一定要重视。
4、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检查?(注1)
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很多,分为有创的和无创的。
最有效的有创检测就是通过胃镜检查,采取一些胃黏膜进行培养,如果培养结果是阳性,那就是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来说,这项检查特异度100%(注2),是最准确的,也是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不过这项检查存在着复杂、耗时等缺点,而且太小的孩子对于胃镜检查的配合度太低,所以并不作为首先。
相对于有创检测,尿素呼气试验(通俗称为“吹气试验”)这种无创检测对于儿童来说,就容易接受的多了,只要口服一片标记碳13尿素药片(注3),然后等20分钟左右后对着检测卡吹下气就可以了,这种检测的敏感度75%~100%,特异度在77%~100%。
如果孩子太小,吃不下药品怎么办?这时候还有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很好理解,就是拉堆便便,拿去化验,如果结果阳性,提示存在感染。而这种检测的敏感度97%~98%,特异度在95%~100%。
还有一种抽血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可以检查一段时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不过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血清抗体可以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阳性,因此这项检查不能作为是否存在当前感染的诊断标准。
注1:除了血清抗体检测,其他检查前需停用质子泵抑制剂2周,抗生素和铋剂4周。
注2:特异度,简单的理解就是这个指标越高查出来的越精准。
注3:尿素呼气试验中,其实有两种药片,一种是碳13,另外一种是碳14,对于儿童来说,推荐使用碳13,因为碳14虽然安全,毕竟还是存在一定辐射的。
5、哪些儿童需要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就回到了文处的那一幕,很多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听闻了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知识后,就想着要给孩子做个检查,但是大部分都被我给回绝了。
因为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是有指征的:
消化性溃疡
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组织淋巴瘤(注4)
慢性胃炎
一级亲属有胃癌的患儿
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对于功能性腹痛患儿,不建议性幽门螺杆菌检测
注4:
这条是15年中国国内的专家共识,但根据17年5月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联合北美小儿胃肠病、肝脏病和营养病学会共同发布儿童和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管理指南中,这点已经被删除了。
另外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推荐行无创检查,这点是15年国内专家共识中不具备的。
所以,一般没有上述相应指征的,只是为了想知道而检查的,我一般都拒绝了。当然,你要是很坚持、很坚持地想知道孩子有没有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OK,吹个气也是很方便的。
6、哪些儿童需要治疗?
其实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一直存在两个声音:
一个是激进派,主张一旦发现,不管有没有临床症状,立马治疗。
而另一个是温和派,主张不需每一个幽门螺杆菌患儿都治疗,毕竟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容易,治疗过程中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收益不大。
因此对无症状的患儿来说,是否要治疗的问题,我认为需要跟你的就诊医生好好的商议下,谨慎做出判断。
不过如果存在“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级亲属有胃癌的患儿、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这类情况的患儿,我的意见是积极治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决定治疗,就要严格按照疗程服用,不要中途擅自停用。
至于具体的治疗方案大同小异,我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毕竟要讲清楚治疗方案,那是另外一篇文章的事了 。
7、如何判断孩子的幽门螺杆菌被治好了?
检查了、吃药了,最后到底有没有被治好呢?这个可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严格按照疗程治疗结束后,再过4周,就算是症状消失了,也建议复查。
首先还是推荐尿素呼气试验(通俗称为“吹气试验”),也可以选择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胃镜下胃黏膜活检培养。只要3个检查任一一项阴性就提示“这次”(注5)幽门螺杆菌被根除了。
注5:
为什么说这次呢?因为幽门螺杆菌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虽然几率不高,但是毕竟存在,国内的数据是4~25%不等,所以不能觉得一次治好了就终生保险了。
8、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既然儿童容易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且治疗好后还存在复发的可能性,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预防呢?
家长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被重视。
不要口对口喂养,这不仅仅是预防幽门螺杆菌,而是可以预防很多疾病,比如现在流行的手足口病也是一样。
做好洗手及手部卫生,这里不单单指儿童的手,还有家长们的手也是一样。
注意食物卫生,特别是农家传统方式种植的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煮熟煮透。
至于分餐的话,我认为这点不太好操作,毕竟传统摆在哪里,要是真的要分餐的话,家人的沟通必不可少。
参考资料:
1.小鱼鱼医学界儿科频道《幽门螺杆菌诊治,从娃娃说起……》
2.儿科学第8版
3.中华儿科杂志2015年7月《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本文首发:医学元素
原标题:关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八个常见问题
本文作者:杨凯
责任编辑:李小荣
有奖调研
扫描下列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参与《执业医师法》修订
还有话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