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的元谋热坝,依旧骄阳似火。
在江边乡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启宪安置点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顶烈日,战酷暑,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水电路网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
“水电移民工作是元谋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我们干的好不好,做的实不实,人民最有发言权,群众满意就是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尺。”随着元谋县委书记习雁掷地有声的话语,元谋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工作推进会搬到了水电移民项目一线,搬到了施工现场。
元谋县以问题导向、实干导向、民生导向为动力,坚持学习教育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检视问题在一线、整改落实在一线,以群众获得感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向深处改、向实处干,让主题教育落到实处、细处,民心所在处。
以基层为课堂,在一线推进学习教育。坚持把基层作为学习教育的“主课堂”,县委常委班子以上率下,通过个人自学、理论中心组、举办读书班等形式带动全县871个基层党组织11658名党员把“学习之花”落地生根。利用县“一馆一廊一园一基地两中心”红色资源开展“学党史、学新中国史”党史党性教育。为老党员、流动党员、“两新”党员送学上门,组建117个主题教育宣讲团和23个微党课宣讲小组开展初心使命宣讲,构建“一十百千”大宣讲工作格局,截至10月底,全县累计开展宣讲298场次、参学党员达24431人次。
以现场为考场,在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推进元谋“一极两中心三基地四示范五大园”发展目标,围绕解决全县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诉求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调研出发点,科学选定529个调研课题,采取随机、蹲点、专题调研等方式,深入脱贫攻坚、水电移民、项目施工的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以问题为考卷,在一线深入检视问题。 聚焦问题、直面矛盾,在基层听意见、从一线找问题,形成了4个方面60个突出问题清单。根据“1+9”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梳理出9个方面143个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制定197条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分类处置、综合施策,通过明责、定人、定时限,全力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
以群众为考官,在一线抓好整改落实。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抓实边学边查边改,能立行立改的马上改、需长期整改的建章立制改。针对群众关心的移民子女就学难问题,结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筹措资金11041.47万元,规划新建江边中学,元马小学、甘塘小学、机关幼儿园、甘塘幼儿园,保障1442人移民学生第一时间入学就读;着力解决元马小学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问题;针对行路难问题,羊街镇对通乡道路进行改直、拓宽、修补建设。凉山乡争取资金100万元对大凉路进行修缮,整治安全隐患,协调恢复了县城至凉山公交车运营,方便群众出行;针对饮水难问题,新华乡争取项目资金272.55万元,对集镇供水未覆盖的10个村组和两所学校实施管网延伸工程,解决4219名群众师生饮水困难;针对就医缴费难问题,县人民医院明确专人负责,调配收费人员,在患者就诊高峰期开通2-5个门诊收费窗口,优化付费流程和方式;采取 “五统一”市场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全县果蔬交易秩序不规范的问题;创新“4+2”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798件,化解率高达99.39%,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24件。
以民生为答卷,在一线推动跨越发展。把主题教育与抓稳增长工作结合起来、与打好“3+3”攻坚战结合起来、与“六个年”“五个一批”工作和“十个一”警示教育结合起来、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结合起来、与改善民生福祉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8月被省政府命名为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一县一业”示范县; 9月黄瓜园镇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以青枣为主导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元谋洋葱、有机甜玉米、牛蒡、鲜食葡萄4个产品被评定云南省2019年绿色食品“十大名品”,成为全省获得“十大名品”个数最多的县市。在水电移民、脱贫攻坚、重大项目攻坚工作中,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有77名处级干部和晋升副处级职级干部到项目一线任指挥长、副指挥长,乌东德水电站1.2万名移民10月底全部搬离库区并入住新居,实现了水电移民工作“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任务。(元谋县 陈国宏 段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