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立遗嘱考虑身后事,你怎么看?

2019-10-18     壹创新商学

今年9月,在一档电视节目《我家小两口》中,退役的电竞选手若风在这档真人秀节目中找到了一个律师为自己立了一份遗嘱,在这份遗嘱中,若风为自己详细规划了自己的财产划分情况。

而实际上,若风还只是一个92年出生的90后,与过去大家观念中的那种避忌生死,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写遗嘱的观念不同。

若风说:选择立这份遗嘱的原因就在于自己作为一个电竞选手,打游戏越到晚上越兴奋,失眠到极度依赖药物,为了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选择立遗嘱。

如今定立遗嘱这种事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专属了,即将迈入30岁大关的90后,不仅在心智上各方面更加成熟,而且开始有目的的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立遗嘱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90后更能面对死亡的后果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与死有关的任何话题都是一个值得避忌的话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哪怕是一个与死有关的数字4,大家都会想方设法的规避掉。

之前奇葩说里面就有一期节目和大家讨论过有关生死的话题,大家在辩论现场畅所欲言,对生死问题看的十分坦然,但是回归到整个社会现实来看,生死相关大家还是避之唯恐不及的。

因此马东在《奇葩说》里总结说:“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

但是相比之前中国人观念里面大家对谈论“生”的迷之热情,对“死”却几乎闭口不谈的的状况。90后似乎比以前更能直面接受有关生死的话题。

根据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8年8月份,中华遗嘱库里面已经有200多位90后为自己订立了遗嘱,这其中最小的订立遗嘱的对象只有18岁。

这部分人里面,有白领、有学生,有自己创业工作的人。在山东大学教授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的王云岭教授认为,如今出现90后立遗嘱,是在有关生死教育的青年论坛、高校课程、国家安宁疗护推进以及媒体相关报道的影响下,首先促使年轻群体的生死观念发生了变化。

立遗嘱不是对死亡的焦虑,而是预防未知的风险。

90后的身上压着很多座大山,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每一座大山都像一道符咒一样压在每一个年轻人的身上。

没有办法,我们就是赶上了传说中最好又最坏的时代,高房价、二胎时代、延迟退休一系列的问题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值得庆幸的是这诸般的压力没有压弯90后的腰,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不易,更加愿意为未知的未来去做打算。

之前有一个提前给自己定遗嘱的同事就和我们说过自己订立遗嘱的初衷:每天都加班,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实际上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与其忧心忡忡的想着未知的未来,不如早点儿立下遗嘱,也好在意外发生的时候,能够心无牵挂的走。

年纪轻轻就要顶起一片天的90后,实际上比谁都活的清楚和明白。大家都想让自己活的高高兴兴,没有任何的压力,但是现实真的很骨感。

不可预知的危险随时都在发生,立下一份遗嘱,实际上不仅对自己有了交代,等到未来真的有什么意外发生的时候,能够给自己一些安慰感给身边人一份责任感,现在立遗嘱不是对死亡的焦虑,而是90后面对风险的一种方式。

90后的遗嘱财产内容还包括虚拟财产

之前有网友讨论90后立遗嘱的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有人开玩笑地说要不要把自己的各类社交平台账号给平均分配一下,好让自己的继承人成功继承自己的衣钵。

实际上,年轻人和其他年纪立遗嘱人的最大不同,就是将自己的虚拟财产都写进了遗嘱的内容。

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介绍:大多数订立遗嘱的90后,手里的财产多以现金存款和虚拟财产为主,很多年轻人会将电子财富、游戏账号等写入遗嘱。

信息化运行的时代,不管是支付宝、微信还是QQ等都已成为一种有别于现实财产的虚拟财产。这些“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财产,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还有很多人开通了淘宝网店,有人是粉丝千万的超级网红,有人在游戏里面购买了非常多的装备,这些或许有经济价值或许有纪念价值的东西,90后选择纳入遗嘱写清楚,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财产损失,还能够给自己的亲属一份保障。

很多人因为感觉不吉利而对死亡这个话题选择了避而不谈,但死亡并不会因为我们不提,就不来,这是我们每个人面对未来必须需要经历的事情。

还好年轻人对于生命的态度比较理性,既然避免不了死亡的到来,那我们就学着去规避死亡带来的风险,因此我们写好遗书并不代表想不开,只是想留下一些念想,将对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转嫁出去,这何尝不是一种年轻人面对死亡坦然而又积极的态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dXx8m0BMH2_cNUgZr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