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之前的功能机时代,日本手机品牌在国内还很畅销,索尼、索爱、东芝、富士通等都算是高端品牌,但是最近几年日本手机品牌逐渐淡出了国内手机市场,甚至连大名鼎鼎的索尼都快被消费者遗忘了。
但与此同时,日本却掌握着手机核心元器件的供应,比如JDI和屏幕以及索尼的摄像头传感器,而日本的技术也不容小觑,夏普就是最早推出全面屏手机的品牌,后来才在国产手机品牌中流行。那么为什么日本有这么好的资源,却做不出畅销的手机呢?
运营商模式
首先要从日本本土市场说起,日本手机市场跟国内大不相同,日本手机市场几乎已经被运营商所垄断了,因此不管你买高端机还是低端机,基本上都是运营商定制机,而且是有锁手机,需要跟运营商签订几年的协议。也就是说手机厂商不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跟随运营商的需求,运营商需要什么样的手机,就做什么样的手机。
当厂商不需要讨好消费者的时候,那就做不出消费者喜欢的手机。这样的思维方式一旦进入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就会摸不着头脑,做出的产品总是感觉不接地气。
强于硬件 弱于软件
日本品牌的工业设计能力以及实体产品的打造能力还是很强的,比如索尼、优衣库、MUJI,但是日本手机品牌对于软件系统设计与交互理解不到位,导致日本手机系统使用起来并不好用,更别提针对本地服务的优化了。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在大众场合我们几乎已经看不到日本手机品牌的广告了,而日本手机品牌的讨论目前仅仅局限在数码发烧友这样的小圈子中。而定价过高导致销量也很难上涨,在58同城二手版块中,日本手机的价格通常跳水很厉害。
以上种种原因综合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日本手机产品科技树点歪了,第一个做出了全面屏手机,却留了一个大下巴;拥有4K屏幕、960帧摄像的黑科技硬件,却连系统优化都做不到位;研发方向的跑偏再加上定价过高、市场营销不到位等因素,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手机市场,显然难以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