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223344”模式将在全省推广

2019-11-19   宜宾日报

11月18日,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首批试点(兴文县)成果新闻通气会在成都召开。

宜宾日报金江网讯(记者 邓烨 文/图)11月18日,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首批试点(兴文县)成果新闻通气会在成都召开。全省首批唯一试点县——兴文县普查成果在此前通过了专家评审,圆满完成三大试点任务,为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可供借鉴学习的经验和模式。

今年以来,四川省启动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兴文县按照“普查试点与落实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部署同行,与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目标同频,与县域加快脱贫奔康产业转型的需求同步”的原则完成了兴文县8镇4乡1300余平方公里的资源普查。以实地普查为基础编制了《兴文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为科学谋划兴文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兴文县主要负责人介绍,兴文普查成果具体体现在四个“新”上,即新梳理、新发现、新认识和新评价。全县共查明文化资源4大类902个(含古籍、传统器乐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旅游资源1003个(含8个大类25亚类98个基本类型),其中三、四、五优良级资源397个,占比39.6%。

展出的兴文特产。

兴文全县新发现文化资源77个(含首次发现古籍类资源,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线索),发现旅游资源480个。其中,旅游资源以喀斯特地貌、山岳、峡谷、瀑布跌水、康养气候地等为主要特色。文化型旅游资源以特色村寨、农家乐、农业园区、苗族文化、僰人文化、红军文化、农副土特产品和现代节庆为主要特色。

在全省普查工作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兴文县立足试点实际,突出特色亮点,总结了兴文“223344”普查工作模式:即在普查对象上,明确为文化和旅游2类资源;在普查方式上,统筹调查、普查2种方式有机结合;在普查组织上,建立行政、技术、专家3支队伍;在普查进度上,分为前期筹备、普查调查、成果编制3个阶段;在普查方法上,用好“查、找、问、议”4字要诀;在普查成果的运用上,着力推动加快智慧文旅全域发展、加快文旅经济开放合作、加快文旅科技教育发展、加快构建文旅发展格局的4个方面的转化。

据普查成果通报,兴文“223344”普查工作模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切实可行,将在全省普查工作宣传推广。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志军出席会议并通报了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