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悬疑犯罪片,后劲儿太大!

2021-01-11     极客电影

原标题: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悬疑犯罪片,后劲儿太大!

无剧透,请放心食用

把千丝万缕的线索串连起来,搜寻真相,找出真凶。

如果人脑能被复制,灵魂也因此转移,那我们在案件中追缉的,还会是传统认知中的某个罪犯吗?

脑细胞是不是已经沸腾?

1月15号即将上映的电影《缉魂》,就要让你坐在影院里烧一烧脑,感受科幻悬疑类型片带来的“爽”感。

先来看看点映场影迷们的评价:

没想到,新年的第一部院线片就这么让人惊喜!

—— @影迷MAX

情节多次反转,细节数量爆炸,结局出人意料。观看前一定要防剧透!!!

—— @乌有预告片

在悬疑片的底色上探讨意识转移带来的伦理冲击……超出预期的表演,给影片真实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陈楸帆

这也许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将古老东方法咒与未来科技融在一起的电影……当科技足以撑起人类不断延伸的欲望,拥有脆弱肉身的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 @许博为_

好奇心再被拉满?

马上把《缉魂》放进你的1月影院必刷片单吧!

01

一宗命案,两个家庭,七个人物

2032年,患病卧床已久的王氏企业董事长王世聪突然遇害,案发地点位于山中的王氏豪宅。

凶手嫌疑人指向王世聪刚娶过门的年轻妻子 李燕,和他与前妻 唐素贞所生的儿子 王天佑

偌大的王氏宅邸华贵清冷,因为唐素贞此前就死在这里,所以透出一股阴森的邪气。

查办这起命案的,是检察官 梁文超和他的刑警妻子 阿爆

天妒英才,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强悍业务能力的梁检察官已处于癌症晚期;阿爆怀着身孕,一边查案一边陪丈夫四处求医问药,想尽办法延续爱人的生命。

面对日渐消亡的生命,“侦破王世聪案”成了梁文超最后的精神寄托。

而这起疑案也真没辜负阿超和阿爆这对“破案黄金搭档”:王宅中诡异事件频出、奇怪的“证据”不断涌现;

李燕的表现前后矛盾、王天佑失踪、王氏集团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顺位继承人 万博士似乎总是心事重重;

已经不在人世的 唐素贞好像一直在暗中“发挥影响力”……

太多不合常理前后矛盾的细节——到底是科学技术?还是巫术

这些神秘线索让梁文超越来越着迷,不顾一切地深陷其中。

王世聪和梁文超两个家庭之间形成奇妙连接,七个主要角色彼此相互拉扯……

在黑科技之下,错综复杂的七人关系

每当你以为看懂了这场追缉,总会有新的发现冒出来颠覆认知。

02

检察官的一次“生命奇旅”

这部电影有种独特的气质。

透过不一样的人物,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角度;从哪个视角看会差好多。

—— 张震

张震饰演检察官梁文超

张震饰演的梁文超代表普通观众视角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被卷入一桩奇案,在发现并详细了解“大脑复制”技术之后,他逐渐体会到科技之下,道德与情感之间的种种博弈。

观众也随之理解了故事中每一方在面对情感选择时的不同立场。

为诠释梁文超这个病入膏肓的人物,张震减重12公斤、剃了光头、抛去一切粉饰,只用“眼神”和极度克制的“肢体动作”挑战演技极限。

对有追求的演员来说,这会不会是一次很“爽”的表演体验?

张震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时而凌厉有力、时而疑惑困顿、时而温柔悲悯;

在他因极度瘦削而变得格外深邃的眼神中,观众们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内心

——当有一天,科技真的对人性发起拷问时,我们会怎么做选择

张震用演技撑起的这段“生命奇旅”,带给所有人的是一次奇妙的生命体验。

《缉魂》张震幕后特辑 >>

03

“轻”科幻,“重”表现

《缉魂》的所谓“轻科幻”,是把科幻融进生活的琐碎之中、藏在人物细腻的情感背后

2032年的“近未来”设定,生活应该是“既熟悉、又不那么熟悉”的;

所以在影片视觉设定之初,导演程伟豪就决定用“颜色”“线条”来营造近未来的科幻感。

《缉魂》导演程伟豪

画面基调采用清淡干净的冷调,以大量特效和特殊拍摄手法烘托氛围。

带有赛博朋克感的近未来场景

片中最重要的王氏豪宅是用“全搭景”的方式拍摄的,细节极其丰富,一看主创团队就是“细节控”。

用搭景方式完成的王氏大宅

阴冷的调色,让故事背景呈现出“客观理性辩证”的基调。

《缉魂》剧照

《黑镜》第一季剧照:偏冷色的基调

包括曲面触摸屏在内的电子产品细节设计,营造一种看似不经意的、与生活自然融为一体的未来感。

《缉魂》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电子产品

《黑镜》第二季剧照

而影片传递情感之暖的画面,又让人联想起同样表现“科技时代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科幻经典——《她》

《缉魂》剧照

《她》剧照

《缉魂》风格化的视觉呈现,在华语影片中相当罕见,一定能带给你耳目一新的观感。

04

介于科幻与玄幻之间的“黑色寓言”

什么是意识?

这是人类最应该解决的问题,然而我们对它还知之甚少。

21世纪,科技会带来无穷的权力和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对“意识”的研究没有突破,人类的伦理基础就不牢固,我们就可能做出可怕的决定。

——尤瓦尔·赫拉利

《缉魂》改编自作家江波的科幻小说《移魂有术》,故事的选题直接切中新世纪人类社会的“要害”——意识

如果“灵魂”指的是能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的意识,那么在人类破解了“意识”这一难题的时刻,道德和伦理会面对怎样的挑战?

偏西方化的假想是,用大脑RNA粉末的形式把人类的记忆和认知留下来,从而实现“灵魂转移”。

高科技“脑复制”呈现

《缉魂》的野心在于,希望把带有东方玄幻色彩的表现融入科幻电影中,尝试一种“东方科幻”的创新做法。

东方玄学元素的加入

于是,中国古老奇书《山海经》中类似”蓐收和句芒”等对生命的讨论被加入故事中,表达导演对“灵魂”概念的敬畏。

科学家、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说,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看起来都与魔法无异。

从西方到东方,“灵魂”在这个阶段的不可知,让《缉魂》介于科幻与玄幻之间的表达方式显得十分贴切。

《缉魂》不止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更像是一部“思辨”片

“思辨”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提出科技对我们的改变,同时反思什么是“生而为人”所不变的、也不该变的东西

这个答案,不在科技当中,而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这部电影的后劲儿很大,看过后那种震撼会在你心里挥之不去,过瘾!

《缉魂》1月15日上映 >>

加收藏或转发到朋友圈吧

本文为极客电影原创,欢迎转载

加入社群 / 转载开白 / 文章投稿 / 商务合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Z898XYBRnIjoXcGuT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