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警】站在重刑犯身旁的人——澧县看守所民警谢圣云

2019-08-30     常德公安

他是妻子眼中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他是女儿眼中像无名英雄一样的人,他是领导眼中任劳任怨的工作巨人。在编者眼中,他是站在重刑犯身旁的人。他叫谢圣云,男,中共党员,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澧县,当兵15年后转业回家,先后在甘溪、中武、垱市派出所工作10余年,后在看守所工作至今,亦近10余载。

在押人员的心灵“解读”者

看守所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法律对被羁押的人员实行武装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并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不同的案子,在押人员被关押在看守所的时间也不同,最快的3天便可能被移送,也有三五年还在等待审判最终结果的。对管教民警而言,要顺利开展管教工作,与在押人员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至关重要,如此让人感受到高墙铁网下也有温暖。

谢圣云在看守所负责重刑犯、死刑犯的看押工作,因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他几乎没有过完整的双休日,常常24小时都在看守所。上夜班对于他来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夜里值班的时候,神经也时刻绷紧着,根本睡不了完整的觉,有人生病求医,有人在监室闹小矛盾,都要马上处理。在这里,安全必须始终摆在首位,一旦出了问题,任何人都难逃责任。就是在这样的高压下,他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独有的工作方式,更练就了能够“解读”在押人员心灵的能力。

重刑犯李某关押进所,起初的几日情绪低沉、食欲不振,谢圣云明白,这于在押人员而言,是正常表现。他不着急立即对他进行疏导、教育,而是细细观察着。5日过后,他发现李某偶尔亢奋,偶尔消沉,“不妙,李某心事过重,若不及时疏导,必将造成恶劣影响”,谢圣云心想到。他也不着急和李某交谈,只是在生活细节上给予关心关怀。数日的“特殊照顾”,使得李某对他十分信任,慢慢地李某主动开口说起自己的“心事”。因为自己犯罪,妻子已带着孩子离开,李某觉得生无可恋,心中起了极端想法,并开始幻想实施极端行为。但在谢圣云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改造重生燃起新的希望。

点燃希冀之光的“光源”者

一天,他接手一个被一审判处死刑的犯人,对于这样的判决,犯人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已经完全被击垮,双腿瘫软在地。对谢圣云来说,这也是再一次心理疏导工作的考验。心理疏导是一个“软硬兼施”的过程,既要不失严厉,让在押人员知道自己被看管的身份;也要不失真诚,让在押人员能勇敢地承认和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更要让他看到那剩下的日子里还有一束光。“一审的结果并不代表最终结果,如果不想死,必须要自己争取,说不定二审会改判”,这是他在面对死刑犯时说的最多的话。在他看来,站在生命终结的时刻,或许大多数人都希望有可倾诉的对象。身为管教民警,要做的是从法律的角度,让他们明白自己所犯的过错;同时也从人性的角度,鼓励他们积极“求生”。在他监管重刑犯的生涯中,监所没有出现过重犯、死刑犯厌生求死的事故。他就像一道光源,在重犯、死刑犯的心灵也亮起了一盏灯,点燃一道向往明日的希冀之光。

“不近人情”的“三不”警察

今年入监的方某是谢圣云曾经的战友、也是曾经的学生,方某出事后,他的家人想到了谢圣云,他们将他当成救命稻草,想从他这里走点关系,搞点小照顾。但让他们失望的是,谢圣云还是曾经的谢圣云,走出军营数十年,仍然未改初心与作风。他时刻牢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绝不做逾越规章制度的事。这些年来,即使被别人说成“不近人情”,他也没跟任何人开过后门。方某进监所后,他耐心劝导他这个昔日的战友,不管犯了什么罪,只要自己有一颗真心悔过的心,就可以为自己争取到宽大处理。他同样用他用作为管教的谆谆教诲与真诚打动着他,为他点燃改造重生的希望。谢圣云还是公认的老实人、好人,10年来,他不收管教对象一支烟、一分钱、不带一句口信,因此,同事和群众都称赞他是“三不警察”。这“三不”即是他的清廉之举,也是他的庄严承诺。那些当面求他的人遭到拒绝时,曾经骂过他,但过后还是称赞他为人忠厚,清正廉洁。

他的个子很小,他的外表憨厚;远远看见他时,断然不会令人联想到伟岸这两个字,然而,当我们走近他,了解他时,脑海里却浮现两个字:“伟岸”。他是谢圣云,澧县看守所民警,一个站在重刑犯身边,为他们点亮一束光,燃起一线希望的人。

来源:澧州民警

编辑:钱琼娇

审核:张枫

【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一个边界派出所的治理工法

【践行新使命 忠诚保大庆】神秘的“旅客”—— 安乡县公安局三岔河派出所侦破一起跨省盗窃案纪实

【寻找最美基层民警】 筑梦桃花源 三年铸通途

【警方提醒】银行卡上有这两个字的要注意了!你可能也有一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PhE42wBJleJMoPMveH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