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款一朝还,其间讨要多辛酸,不是法庭正气盛,谁惩老赖解民怨?邪不胜正传世间,排忧解难调解员,今生常伴福禄寿,阖家安康喜乐全。”这是当事人老刘在微信上为黄骅法院齐家务法庭特邀调解员戴加洪赋的一首诗。
近年来,黄骅市人民法院为高效快速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基层法庭优势,构建了以智慧法院为依托、以“一乡镇一法庭”为平台的多位一体调解架构,整合司法资源,凝聚社会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向源头前移。
黄骅法院设立城关、吕桥、中捷、南大港等8个中心法庭,并在旧城、官庄、常郭、齐家务挂牌4个诉调对接法庭,实现了“一乡镇一法庭”全覆盖。同时,主动与政法委、司法部门沟通协调,联动建立了13个乡级调解组织、327个村级调解组织。聘请退休老法官驻庭、驻调解点,第一时间化解纠纷,有针对性地指导调解工作开展。
老刘曾被一家砖厂拖欠3000余元砖款,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有拿到钱。后来老刘向齐家务法庭的驻庭特邀调解员戴加洪求助。戴加洪当即给砖厂承包人打去电话,从法理情等方面释法明理进行劝说,承包人当场表示同意给付钱款,并在当天与老刘联系履行完毕。
面对诉讼案件快速增长的现实状况,黄骅法院对矛盾纠纷多发的行业,协调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卫健局、保险公司,成立了道交纠纷、医疗纠纷、校园纠纷等多行业调解室,联动化解纠纷,分流诉讼案件。2018年以来,黄骅法院法官指导线上、线下调解各类纠纷397件,其中医疗纠纷101件,校园纠纷27件,其他涉农、侵权纠纷269件,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黄骅法院以智能化应用为重点,将现代科技与调解工作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诉非衔接”调解平台提档升级。
该院大力推广使用“河北移动微法院”“司法道交一体化”等手机微信小程序,一方面通过法条、类案推送,风险评估等功能,让群众对案件处理结果进行了解预判,进而自愿选择诉外化解和诉前调解,理性解决纠纷;另一方面主动深化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在公安、保险、法院数据共享基础上,引导当事人自行选择线上赔付试算、在线视频调解、手机签字确认、网上一键理赔等。
董某与史某交通事故纠纷,由某保险公司调解点进行诉前调解。第一次调解,董某主张按自己委托的鉴定报告数额赔偿车损,史某和保险公司则要求按法院道交平台重新鉴定报告的数额赔偿,双方各执一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黄骅法院交通审判庭法官适时介入,参与到第二次调解过程中,针对分歧点进行释法答疑,让董某明白单方委托鉴定的程序不合法及不被采用的理由。董某在视频调解过程中当场认可了重新鉴定的损失数额,保险公司也同意按董某要求的日期理赔,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并通过手机电子签字确认,一周之内赔偿款全部给付到位。
黄骅法院通过智慧法院建设和多平台调解在线融合,使大量复杂社会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该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在连续12年增长后,于2018年首次出现拐点,由2017年的8237件下降至7143件,同比减少1094件。
作者:陈兆扬、王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