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头条”电影,动画IP的超级TVC

2019-09-22   影视Mirror

潜藏已久的国产动画电影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让人期待。

一边是颠覆,一边是温暖。

一声仰天大叫“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直逼《战狼2》,如今《哪吒》已两次密钥延期,不断刷新着国产动画电影的天花板。

而后,在熙攘的人类世界中,猫妖罗小黑开始了流浪,星星眼的小黑怀着爱与正义,用8.2的高口碑再次为国产动画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紧接着,9月20日3D动画电影《贝肯熊2:金牌特工》发布定档海报,正式宣布定档2020年1月1日上映。

从票房到口碑,如今国产动画电影一改沉默形象,用一个个亮眼的数字刷新着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认知。而在数字之外,动画电影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就像一个超级TVC,让一个个卡通形象破圈,助力动画作品向动画产品的转换。


圈内圈外,从点到线

4年,国产动画电影从点连成线。

“别跟着我,小屁孩儿!”

2015年《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摇身一变《大圣归来》,颠覆之下再次演绎“定海神针,一万三千六百斤,一搅惊天动地。七十二变,如来佛祖,五行山下五百年。”

最终《大圣归来》狂揽9.56亿的高票房,而这部全球首部西游题材3D动画电影,当时更是在戛纳创下中国动画电影海外最高销售纪录,当不少大 V 和观众自发推荐这部" 年度最具诚意的国产动画制作 "," 自来水 " 一词也因《大圣归来》大火,成为现象级的口碑传播效应。

但光辉之下,《大圣归来》更多的是一个独立的现象,它仅仅是《大圣归来》的成功,未能泛起关于国产动画电影的大波澜。

而今年,先是《白蛇》以4.5亿开了一个好头,再到如今《哪吒》以49亿紧追《战狼2》,《罗小黑战记》8.2的高口碑,动画电影连成了一条线。

圈内圈外,关于国产动画电影爆发的声音愈来愈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约为13.53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比仅为2.4%,在2018年国产动画电影达到16.85亿元,占比2.8%。今年上半年动画电影高达37部,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4部,数量与票房与去年相比均有所上涨。

与此同时,院线对于国产动画电影也抱有了更多的信心,不断增加着动画电影的排片。

在国产动画电影一直不温不火的时刻,其首日排片大多都未超过15%,即使是2015年大火的《大圣归来》首日排片率仅为7.8%,而今年《哪吒》首日就高达63%,同时在上映前期并未大肆宣传的《罗小黑战记》首日也占到了34%。

与此同时,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评价也是掌声不断,“国漫之光”“燃爆”“年度最佳”“国漫希望”等对于《哪吒》《罗小黑战记》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彩条屋CEO易巧早前就曾公开表示:“未来存在着有单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超过20亿的可能性。2019年到2020年一定是一个大爆发。”如今《哪吒》做到了,票房更是逼近50亿,这无疑给了陆陆续续赶过来的国产动画电影更多信心。

票房之外,衍生无限

正当《哪吒》等不断刷新着观众的认知,冲击着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时,在票房之外,衍生更是一块有待发掘的金矿,特别是对于动画电影,想象空间极尽性感。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海外版权销售上,动画电影的销售要远远大于真人电影,一部破十亿票房的真人电影,在国外的票房一般为百万美金,而一部千万级的票房的动画电影在海外却能达到500万以上。

而这与动画本身天生的共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直观的就是演员的外貌与语言在转变时的差异,让真人电影在转身投入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时,都会稍有不适,而对于动画电影,天生的卡通形象,语言上的相对简单,将这种因文化转换带来的不适减弱。

同时动画整体的IP运营比真人电影更强。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日本动画产业产值中,大约只有2%来自于电影票房,20%左右来自于国内非票房收入,而70%左右来自于全球版权营收。

此时国漫IP也正依靠国产精品动漫崛起,据《2018年中国动漫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突破1700亿元,在线内容市场规模近150亿元。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近3.5亿,在线动漫用户量达2.19亿。

而在《罗小黑战记》电影诞生前,微信的表情包、毛绒玩具、卡贴、手办、徽章……这些罗小黑的衍生品就已经层不不穷,而木头及团队也靠周边衍生品获得了不少的收入。导演木头就曾公开表示:“番剧本身是不赚钱的,因为更新太慢了。我们在第三集的时候开始出周边,没想到几百套一下子就卖光了,很开心。”

如今“罗小黑”更是在天猫上设有“罗小黑旗舰店”。根据天猫数据显示,该店目前粉丝有14.8万,产品类型覆盖盲盒、抱枕、服饰等,其中销量最高的罗小黑表情包系列迷你手办,月销已破5500。

从番剧到电影,再到一系列产品的开发,内容变身下的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级别。

动画电影,超级TVC

作品非产品。动漫形象IP的衍生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但商业上成熟的动画片,往往不是靠故事取胜,而是依靠片内最核心的动画形象。动画电影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哆啦A梦、大雄、柯南、熊大、熊二......它们从内容IP转化为形象IP,即便当动画片、电影的热度散去,但它们的形象早已深刻的印在了观众的脑子里,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但培育IP最大的成本是时间,运营动漫形象IP更是一项“慢功夫”,它需要长时间番剧的积累浇灌,从而拉近粉丝对形象的距离,当粉丝对这一形象的喜爱足以支撑愿意为其买单时,此时的动漫形象便散发着IP价值,点燃了一批又一批受众的购买需求。

与此同时,当番剧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粉丝作为基础后,它们也开始瞄准电影,在投身电影后,票房数字之下,电影给这些动漫IP带来的是一个更大的曝光量,一个实现破圈的可能。

在电影《罗小黑战记》上映后,原创动画形象罗小黑CAT的官方微博就从原来的60万微博粉丝涨到现在的106万粉丝。在“喜羊羊”等IP的运营上,奥飞娱乐也在一部部动画电影中提高喜羊羊的知名与度影响力,如今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已有8部。

卓然影业创始人兼CEO张进更是曾公开表示,“动画电影就像是一个超级TVC。”

依靠稳定持续的番剧吸引第一波粉丝,当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借用电影助力动画IP破圈,而火爆之后便是将其中的主角拎出开始衍生,完成从作品到产品的转换,动画电影在动漫IP商业化的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热潮背后必然会有一大批的跟随者入局,就像《大圣归来》后便出现了一大批的动画从业者与动画企业,但他们大多都默默无闻,甚至已经离开,并未打造出下一部《大圣归来》,4年后的今天,《哪吒》《罗小黑战记》的幕后操刀者饺子、木头迎来了爆发,此时依然处于起步期的动画市场,已经完成了从点到线的突破,其下的衍生品也在不断向前迈进,动画电影则在其中发挥着超级TVC的作用,且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