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社长讲座No.6
之前社长讲到,美国地广人稀,路很宽阔,所以有各种的大皮卡,大SUV,包括大MPV。
其实,美国最为独特的产品之一、也是马上即将要灭绝的物种,并不是这些皮卡、SUV或MPV,而是“大型轿车”。
纵观历史,近代汽车市场是由轿车而兴起,但慢慢发展到今天,随着油耗下降,油价下降,以及平台架构技术的更新,慢慢地,SUV成为了更加全面的家用车产品,这也导致轿车这个品类,在美国逐步呈现衰亡的趋势。
其他尺寸的轿车,比如紧凑级车(思域(参数|图片),卡罗拉(参数|图片)之类),由于适应性广,可以在多地继续销售。而中级车,像雅阁(参数|图片)天籁(参数|图片)一类,也是在中国非常热门的产品。
而美国独特的大型轿车,则由于一些适应性的原因,渐渐走向了衰亡。
日 系
Maxima与Avalon
日产的Maxima(参数|图片)和丰田的亚洲龙,是美国市场两款典型的大型轿车,而且有趣的是,他们也都在中国国产了。
国产之后的Maxima销量非常平淡。虽然Maxima有着更加运动的外观,但与天籁相同的2.5L四缸发动机,并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运动能量,所以销量平平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Maxima的老家美国,它搭载的可是著名的3.5LV6 VQ系列发动机。可以想象产品的差距有多大。
另外,虽然Maxima的中文是“西玛”,但对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会知道,“西玛”其实指代的是当年日产的顶级车“Cima”,后来变成了英菲尼迪Q45。
而另一边的亚洲龙,似乎销量还可以,但主要因为一汽丰田缺少一台“凯美瑞”定位的产品,而将亚洲龙顶替在这个位置上。而销量可以理解为,如果一汽丰田有个凯美瑞,会比亚洲龙卖得更好。
社长没开过这一代亚洲龙,但在美国试驾过上一代。发动机平顺安静,动力十足,空间很大,但唯独底盘和操控非常不稳定,开高速反而很令人不安心。
接下来我们看看 美系车:
美 系
福特 – 此金牛座非彼金牛座
中国的金牛座,和美国的金牛座,并不是同一款产品– 中国的产品是基于全新蒙迪欧增大的平台开发的,可能和林肯大陆等产品共享车身架构。
而美国的金牛座,则是和上一代Explorer,以及福特Flex这个奇葩车型共享生产线的。
这是一款5米多长,2米多宽的大尺寸轿车。但社长坐进去才发现空间其实并不很大。
不过,这辆车有很多独特之处,比如动力非常澎湃,以及座椅很厚实– 能够充分承载美国人超重的体重。因此,这台车也被美国政府用来作为警车等公务用车。
值得一提的是金牛座的SHO版本,使用365马力的3.5T发动机,可以说是一款高速截击机了。下图是社长在联合国前面偷拍的FBI用车,也是SHO型号。不能拍太多,怕是会被请去喝茶。
可惜的是,金牛座今年已经停产了。我们可能再也感受不到这样独特的产品了。
道奇 – Charger,独特的纵置后驱
美国三大的克莱斯勒,使用的是一款纵置后驱的平台。这主要是因为克莱斯勒没有合适的平台,所以也只能借用当年和戴姆勒合并时候,得到的奔驰E级平台进行开发。本质上,这车就是个克莱斯勒300c了。
但这辆车是真的帅。车头的凶悍造型,尾部的连贯尾灯,独特的美国车韵味,入门V6 3.6L,高配V8 5.7L,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肌肉车。
只是有一点…当你坐进车舱内,看到可怕的内饰质量的时候,你也要承认,这也才是肌肉车的本质。
雪佛兰 – Impala,黑斑羚
Impala是雪佛兰里唯2的,有自己单独车标的产品。一个是克尔维特,另一个就是Impala了。在C柱上有一个椭圆形的羚羊标志,而在早期车型,这个羚羊标志是挂在车头上,代替雪佛兰车标的。有没有想起丰田埃尔法?
末代帝王Impala,使用的是君越的平台 – 来自欧洲的Epsilon,配合3.6L的发动机,着实是一台非常不错的车。空间充裕,价格合适,又有出色的底盘性能,可以说是最为均衡的一台大型轿车了。但可惜也已经停产。
别克君越 – 理论上不是主流品牌
一般来说,主机厂喜欢将豪华品牌与主流品牌区分开来对比,所以君越这辆车就比较独特。
在北美,君越的定位相对要高一些,算“准豪华品牌”,对标奥迪和雷克萨斯。虽然销量没法比,但位置是这个位置。
所以,相对于中国的君越,北美的君越也更加高级– 比如有真木饰条的内饰,更大且表面带有高级涂装的轮毂,更重要的是 – 带有3.6LV6的发动机,四驱,以及更加舒适的五连杆后桥。
有了这些内容,君越也可以称为一个准豪华车了。但在中国,由于别克品牌相对定位下调一些,导致车辆更像一个大尺寸轿车。目前也说不上能比亚洲龙销量和价格好多少,但本质上,这辆车还是个准豪华车的基础的。
有趣的变化 – 歌诗图
大家看完发现,哎?好像本田没有做这样的车嘛? 其实是有的,那个车也国产过,就是– 歌诗图!
其实本田一开始想进入大型轿车这个市场,但看来看去,就觉得这个市场风险很大,大家好像辛辛苦苦都卖不掉多少台的样子,所以如果单纯做个轿车,也没什么独特的竞争力。
所以本田就脑子一歪,做了个Crossover出来,也就是歌诗图了。
歌诗图的尺寸也是非常大,而且大家记不记得,一上来歌诗图是只有3.6L的,这也是完美契合了美国市场的需求。到了后期,才慢慢跟进了2.4L,再把3.6L改成了3.0L。
但很悲伤的是,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歌诗图几乎都卖不出去。
具体原因可能是因为,虽然做了一个crossover车型,好像既获得了轿车的驾驶感受,又获得了SUV的通过性,似乎是一举两得。
但反过来的问题是,这种交叉车型,驾驶稳定性上不如轿车,而空间又比不过SUV,投资较大又导致价格不比SUV便宜多少,结果就凉凉了。
最后想说:
看完了这些,是不是对美国的大型轿车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里社长还没讲完,其实大型轿车,在这个世界的一个地方,还有一点点市场。这部分我们留着下次进行讲解!
原创 | 侯社长
校对 | 木根儿
编辑 | 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