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春||随笔:三丢拐杖,三次教训

2019-12-21   百荷书房

我年近耄耋,心还年轻,风风火火地走路,心不在焉地下石阶,没想到“啪”——摔倒,爬也爬不起来了!亲人把我扶到家里,百般呵护,我说:“没什么大不了,过两天就会好!”又是没想到,过两个月也没好!半年过后虽能迈步,却步履蹒跚。外孙女给我买了一根价值超百的拐杖,轻盈美观,帮我出行稳住了脚步,可我有点心疼这笔消费,而且拐杖占去了一只手,剩一只手做两只手的事很不方便。但毕竟是老了嘛,既然外孙女一片孝心给我买来了,出门就拄上这根孝心拐杖。然而习惯没有养成,一不小心把拐杖放在什么地方就忘了带走,酿成丢果,目前已经丢过三次!

第一次是去超市买菜,把拐杖放进超市的购物车,东一趟,西一趟,我选了好几种蔬菜。到打秤台称重,菜倒来倒去,拐杖在车里甚是碍事,就把它拿出来放在附近的空桌上。菜称重之后,我还舍不得离开这个大超市,推着购物车又去日用品货架浏览。我逛累了还找个座位在超市休息一会儿,起来再逛,足足逛了一个小时。最后带上自己所购物品离开超市,因为没有了购物车扶手,腿脚显得吃力,才发现拐杖没了!

我冥思苦想,拐杖丢在哪里了?却是回忆不起来!我重点怀疑收款处,去询问,收款员说没发现拐杖,建议我到所有浏览过的货架寻找;我大致记得走过的地方,唯独没有想起打秤台,所以一无所获。最后怀疑自己出门时可能根本没带拐杖,希望回家“进门见喜”。可是回到家里,寻遍各个角落,只不“见喜”。心里霎时拔了凉!我恨自己老糊涂,重要的是对不起外孙女一片孝心!

外孙女看我无精打采的样子,安慰我说:“丢就丢了,再买一根好的!”女儿理解我,说买来再好的拐杖也顶替不了丢掉的这根!因为它连着姥爷对外孙女的感情!那天我没去别处,只去那个超市。超市再大也不是无边无际,女儿让我再仔细回忆走过的地方,我终于想起没有询问打秤台,女儿不怕麻烦,乘车10余公里替我到哪个大超市。果然,我的拐杖仍然安睡在我放置的桌面,没有任何动过的迹象!我得出教训:以后逛大超市拐杖绝对不能离手!

第二次是乘公交车。我坐K6路公交车回家,中途上来一个欧洲姑娘,年轻美貌,像当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卓雅和苏拉的故事》描述的卓雅,她带了一台婴儿车,车里的孩子看上去5、6个月大,像布娃娃,很可爱。

我国人民向来好客,车上乘客对这位外国人十分客气,有人帮助她把婴儿车台上车厢,她选择在我旁边的一个座位落座。一位中年乘客问:“您会说中国话吗?”那个外国女青年用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回答:“不会!”又问:“您能听懂中国话吗?”回答:“听不懂!”再问:“您好像是欧洲人吧?”回答:“俄罗斯人!”“您喜欢中国吗?”“不喜欢怎么会来这里!”“您在哪里下车?”“华发新城!”……,她的普通话流利异常,居然说“不会”、“不懂”,太逗了!她说要到华发新城下车,这也正是我要下车的车站!我把拐杖靠在车窗旁,像欣赏电视喜剧倾听他们有趣的对话!到站下车,我也伸手帮她抬婴儿车,然后往家走,忽然发现我的拐杖落在车上还没有拿下来,而公交车早已一溜烟不见踪影!

车上人多手杂,行程很远,这次只能忍痛认丢了!我又得出教训:乘公交拐杖也不能离手,本来拐杖手柄处有个绳套,把它套在手腕上,下车自然不会丢在车上,我疏忽了!外孙女最怕我发愁上火,把丢掉的拐杖说得像一根火柴一样不值钱,并且当机立断给我买了一根碳纤维可伸缩高档拐杖!她说:“再丢再买,算得了什么?”

第三次是在银行。我好多年没到银行办理存款了,那天有8000块钱怕保管不善丢失,按多年前的经验送到银行,立个账户,手持银行卡存取款既安全又方便。到了银行先在取号机取一张顺序号,就座在椅子上等叫号,省去了过去排队的疲劳。广播很快就叫到我的顺序号码,我到窗口把钱递给营业员,她问我存什么种类的款,我说“普通种类”,她又说:“新立账户要先到大厅经理处办理立户手续!”我茫然了,哪儿来的这么多啰嗦!我手托8000元钱找到大厅经理,经理又要求我选择存款种类,有什么信用卡、借记卡、储值卡等多种,并且告诉我办卡需交工本费20—30元,而且存款数额低于300元还要缴纳“小额保管费”,储户年底又要交年费……,我更是茫然若呆!这样说来,存款利息本来不多,存来存去还要把我的钱白送银行,我岂不成了傻瓜?一气之下,不存了,我走!

走出银行到附近一个大超市,腿脚不便,发觉手里又没有了拐杖。我想:“大概是落在了银行!”好在不远,我返回银行,在大厅搜寻一圈,没有发现拐杖。又开始怀疑自己出门时或许没带拐杖,赶紧回家!到家一看,仍没有拐杖,证明是带出去了!再回忆去银行之前走过的地方,例如蔬菜店、小区凉亭、养鱼池……。蔬菜店老板热情地打招呼:“欢迎光临!”我故意打趣说:“我早就光临了!早晨在您这里买块豆腐,是否把拐杖落在了您这里?”老板发动全店员工帮我寻找,没有!我再找小区凉亭、养鱼池……,没有,没有!

外孙女又让我放弃寻找。然而,这是外孙女新给我买的升级版拐杖,我岂能甘心轻易放弃?这座城市,许多人让我感动,即使是小偷,也不会喜欢窃取一根老年人的拐杖!我进一步思索,银行是我情绪激动、耽搁时间最多的地方,我不得不“三顾茅庐”!其实那个银行很简单,就那么一个大厅,三个窗口,正常人站在中间四周环顾,有没有拐杖就可以一目了然!这一次我不再只相信自己,还求助了安保人员!安保人员说:“有,有,有!我们见到了拐杖,只是没人认领!”

我再次得出教训:情绪激动时不要“祸不单行”,忘记保护好自己的物品,尤其是没有养成习惯的拐杖!

三丢拐杖,三次教训,归根结底是不得不服老!世界在变化,自己也在变化,用固定模式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都会犯错误;要想不给孝顺儿孙找麻烦,就要与时俱进,慎重做事,多一些风险预判,少一些盲从和冲动!


(附图自拍)

2019年12月18日于珠海

文/李景春,转载需授权;图/部分网络,致谢!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




作者简介:老小孩 本名李景春,作者:李景春(笔名老小孩),大庆石化退休职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