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瑞华,男,1938年7月出生,浙江嘉善人,195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8月卫校毕业后从事法医工作直至1998年退休。四十年间,他先后解剖检验尸体2000余具,为案件准确地定性,为侦察破案提供精准的方向和范围,曾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82岁的蒋法医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湖州公安刑侦工作的亲历者,也是湖州法医事业发展的见证者。退休后,他继续为热爱的法医事业发挥余热。用自己在法医、技术等工作岗位多年的丰富经验积极为刑事侦查破案贡献着。
从黑发到银丝
哪里有命案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记者见到蒋法医,是在初秋的一个下午。老人头发花白,轻轻地坐下,戴好助听器,微笑着说:“可以了!”
1959年8月的一天,蒋法医从嘉兴卫生学校毕业,因公安工作的特殊需要,被分配到嘉兴地区公安处,开始了他长达40年、富有传奇色彩的法医生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蒋瑞华是嘉兴地区公安处唯一的一位法医。从此,哪里有命案发生,哪里就有蒋法医的身影。
浙北地区,水网密布。弃尸之所往往在水井、河湾、粪坑等处。夏天发现的尸体没有不高度腐败的。一次尸检下来,恶臭令人窒息,甚至有蛆虫从鞋子爬上裤腿。那时候,公安民警的作息时间是从周一到周六工作,周日休息。但命案一来,哪还有休息时间。
年轻时,蒋法医长了一张娃娃脸,他常被人称之为“小法医”。这“小”字里,有几分亲密,但也有几分怀疑。因为在老百姓看来,“孩子越小越吵,医生越老越好”。
1962年5月,原吴兴县一位50多岁的农民死在河边的烂泥里。他的死,起初被认为是他杀。因为此前他曾在隔河相望的村子欲行窃而被人发觉。
蒋法医到现场后进行了细致的尸检,发现死者通身上下没有损伤,可排除被殴打致死。口腔、鼻孔、气管内均有现场的泥浆,说明他扑倒在烂泥田前尚未死亡。据此,蒋法医推定,死者是在逃跑过程中因过度疲劳瘫倒在烂泥田里,最后窒息而死。
这一尸检结果却未能让当地村民接受,他们不相信这个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于是,硬是让公安处从省里请来一个老法医,让老法医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从头验起。想不到,老法医的结论与“小法医”的毫无二致。于是,老百姓对这位“小法医”不再是满腹狐疑了。
1991年,在湖州一字桥下河内发现有人体尸块,经初步分析系人为分解,一连二十多天案件都没有进展,案件陷入了困境。这时,已经53岁的蒋法医主动请缨,挑起重担,通过对尸块伤口形状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又专门赴外地请教专家,最终确认这是一起死者生前落水溺亡后,尸体又被过往的机动船螺旋桨打碎的事件。
在蒋法医从警的40年时间里,他先后解剖检验尸体2000余具,档案里找不出一例哪怕是一丁点的差错。
从“ABO”到“DNA”
他比任何人都渴求技术的进步
法医的工作,就是要寻找可疑的痕迹,通过分析推理,为破案提供直接的证据。但在蒋瑞华初入公安时,破案几乎全靠经验。
那时候,经济条件差,蒋瑞华一年的工资才够买一整套解剖检验尸体的工具。每一次到案发现场尸检,他都背着那个被他视为珍宝的解剖包。
在没有线索的时候,想要找到凶手,只能通过检测现场血迹的血型来比对。“那时验血技术还比较落后,需要找到指甲盖大小的血迹,才能确定属于ABO哪一种血型。”蒋法医说,后来科技再发展,仅凭几根棉花纤维残留的血迹就能破案。
让蒋法医印象深刻的是1973年发生在长兴县虹星桥的一起杀人碎尸案。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发生的首例杀人碎尸案。
1973年4月19日晚,虹星桥白洋大队叶家生产队27岁的女社员蔡某突然失踪,其丈夫陈某到处发布寻人启事,先后两次到公安机关“报案”。但蔡某的娘家人根据夫妻俩关系紧张,怀疑蔡某已被丈夫所害。4月29日,陈某在村民舆论压力下,向大队支委会承认了杀妻的罪行,但他以小便为由趁看管不严连夜潜逃。
蔡某被杀,尸体不知所踪,蒋法医紧急赶往虹星桥调查。经细致勘查,他在陈某家的猪棚里找到了一些血迹,经检验确认是蔡某的,他推定,猪棚就是作案现场,蔡某已经被害。很快,蔡某的尸块在离陈家不远的地里被找到了。一周后,潜逃到安吉晓墅的陈某落网。他交代,案发当天他用麻绳将蔡某勒死,后在猪棚用杀猪刀将妻子分尸,抛尸在地里和河里。
以前,破案技术手段有限,但每次发生时,蒋法医都会做好物证提取、目击者笔录等工作。2017年底,震惊中外的湖州织里晟舍“1995.11.29”特大抢劫杀人案这一起22年命案积案成功破获,正是因为有蒋瑞华等老一辈刑侦民警将现场提取到的烟蒂、鞋印等物证、勘察笔记完好地保存至今,才能运用目前最新的现代科技手段将犯罪嫌疑人锁定。
在湖州公安发展进程中,没有一位警察比蒋法医更渴求技术的进步,原湖州公安刑侦支队指纹中心就是他牵头成立的。“现在科技进步了,一根头发丝,一滴体液,就能知道凶手是谁。如果DNA技术更早地运用到命案侦破中,那么织里的案子也许早就破了。”蒋法医说。
从坚守到牵挂
只要单位需要他随时可以回来
在法医的岗位上,蒋瑞华一待就是40年。他在退休时承诺:只要自己没有躺在病床上,只要组织有需要,一定随叫随到。
“只要单位需要,我随时可以回来,继续为公安工作出一份力!”蒋法医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年逾八旬的他仍为湖州市公安机关的法医事业默默地奉献着,将他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志。
2002年1月,吴兴区织里镇发生一起命案,住在一幢别墅里的一对夫妻被害。当时,面对政府领导的追问,年轻的法医迟迟不能确定凶器是什么。就在专案组为难之时,蒋瑞华坐车赶到案发现场。当时,刚刚上任的湖州公安领导不知道这个穿着便衣的老法医是谁。
“两名死者是在极短的时间里被杀,死前都没喊出求救声。”蒋法医推定他们均是被榔头重击致死。后来,凶手落网,供述情况与蒋法医的推断一致。
2017年3月29日中午,浙江警方抓获籍贯台州临海、居住在诸暨市暨阳街道的徐姓男子,破获宁波绿洲珠宝行劫案。此人历年来多次侵入珠宝店、盗抢、杀人的系列案件的凶手。当蒋瑞华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难掩兴奋之情,因为藏在他心中23年的一桩命案可能要破了。
1994年11月,在长兴龙达股份有限公司商场,一名男子杀死商场值班人员,抢走商场黄金珠宝若干,报警价值97万余元。根据蒋瑞华在现场提取的物证,凶手留在案发现场的鞋印也是39码,作案手法与徐某如出一辙。长兴警方随即整理卷宗,传给“绿洲珠宝案”专案组。经审讯,徐某交代了这起发生在长兴的陈年旧案。
上世纪90年代,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很多命案都是流窜作案。“那时候没有监控,一桩案子如果10多天还破不了,就要打持久战了。”蒋法医说,退休20二十多年来,他心里时时刻刻记挂着这些未破的案子。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湖州公安刑事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年来,湖州公安坚持“防为主、防为上”工作方针,全市社会治安越来越好。刑事发案从最高点的4.3万起降至1.4万起,命案从最高点的54起降至11起。织里晟舍“1995·11·29”特大抢劫杀人案、练市白马塘“1998·8·28”特大抢劫杀人案等一批由于当年技术不完善导致破案难度比较大的命积案相继告破。这些成绩,蒋老都看在眼里,十分欣慰。作为一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40年警龄的老公安,他一直关心着湖州经济建设的发展,并积极为公安工作献言建策,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荣誉
本文由“湖州七彩警薇”微信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