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鲍某明性侵"养女"事件,想要保护孩子,家长应该注意哪几点?
4月9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杂志《南风窗》官方微博一则"总裁父亲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的报道横空出世,并引起轩然大波。
李星星的噩梦
2015年4月李星星母亲通过网友介绍与鲍某明相识,因为鲍某一直说自己一直想要有个孩子并且想要与母女俩组成家庭吗。
后面仅仅用了半年时间鲍某就取得李星星母亲的信任,星星妈妈觉得鲍某事业有成女儿跟着他会得到好的教育,而且鲍某也对自己和女儿比较好,让孩子跟着他挺好的。
就这样,在母亲与鲍某并未结婚的情况下,李星星作为鲍某明的"养女"落入"养父"的网中。
同年11月鲍某明带着"女儿"李星星来到北京上学,此时李星星刚满14岁。16年鲍某明在烟台出任一家跨国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18年兼任国内另一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样高智商、高学问、高素质的"养父"就这样把一个花季少女的人生毁了………
在长达三年的监禁里李星星曾多次自杀未遂,学业也呈半荒废状态,在自己与鲍某明只有两人的圈子里苦苦挣扎。
15年12月在老家天津"爸爸"鲍某将灯关了并开始撕扯李星星的衣服并告诉她"穿衣服不健康",对李星星进行了侵犯。
在随后的时间里鲍某明对李星星说"大家都这么做,你看电视里的人也一样"并持续哄骗着这个年幼无知的孩子。
直到16年初网上一位"奶奶"的出现,"强暴"这个词才出现李星星的世界里。
类似李星星的悲剧在持续上演着,现在及将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可能会存在着。2019年度《上海市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工作白皮书》中指出,在上海法院系统审判的性侵犯罪中猥亵儿童占比达到58.8%。
面对这样一份数据,我们不禁胆颤心惊,中国每年遭受到迫害的儿童成千上万,而这样的悲剧一直在上演,我们目前要做的只能是规避,教会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
家长难以开口的儿童性教育也许正保护着我们的孩子们
1) 家长们不要羞于言齿
可能在我们看来"性"这个东西是敏感话题,只要涉及到这类问题大人们就尽可能地回避孩子。
就像孩子们会经常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会开玩笑地说"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你是妈妈买彩票中的",为什么你不能坦诚认真的告诉孩子你就是妈妈怀胎十月生的。
又或者是当成长期的小女孩第二生理特征发育的时候孩子会因为不理解自己怎么了会来问爸爸妈妈,你会以"这是正常的,没什么"的借口敷衍孩子。
父母可能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性教育,又或者没有经验,这些可以理解,但父母必须要去了解这些知识并以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身上的生理生育特点。
要增强孩子的保护意识,尤其是女孩子。一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的不好意思可能会在将来害了孩子。
2) 在生活中自然地渗透,及时地教育
小乐今年在上初二,对生理问题很好奇,在问了父母并被训斥拒绝回答之后小乐并没有放弃,只是在心里暗自琢磨着。
班上的小芳漂亮,学习又好,小乐在班上也属于乐观积极大方,很受别人欢迎的孩子,这俩人互相都有好感,正值青春期的他们没有经受住诱惑,偷尝了禁果。
13.4岁的孩子对于男女之间的事很好奇,当孩子在问你时要及时地回应孩子,不管你是不是知道的全面,一定要回应,要不然小孩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他们冲动热血又懵懂无知,在这个年纪需要大人的指引。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3) 父母自身的行为规范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会在生活中影响着孩子,父母间情感稳定、美满幸福在简接地养成孩子热爱生活的好习惯,面对性问题也能正确对待。
4) 避免出现性朦胧
有的家长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给男孩子穿裙子、扎小马尾辫,这样会让孩子形成错误认知,自己到底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在起大名和小名时也应该避免女性化名字的出现,孩子出生不管性别如何,也不应与父母的期望做出调整,不能你喜欢男孩子却非要给孩子穿的小垮裤、梳着短头发、这样也只是满足了你自己的欲望,于孩子没有一丝好处。
5) 责任感不可缺少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感情问题,我们运用家庭教育告诉孩子性知识的同时也要强调责任感,教育孩子懂得以责任感去处理性及感情问题。在感情问题上孩子是有决定权的,但是这种决定权是建立在为他人、为自己负责任的基础上。
在性教育方面除了家庭教育,学校和社会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像我小时候并没有生理课,在初中时会有生物课,每当讲到子宫、精子、卵子时,同学们都会小声笑着,也许是害羞,老师会对这方面知识一笔带过。
而且生物课在初中时是副课,时常会因为主课老师被占用。青春期的初中生们敏感、好奇,在这个阶段学校和老师一定要重视,可以一周安排一节课讲述这方面的知识。
社会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国家制度方面也应该完善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严厉打击这类事件。
对于李星星我们是同情的,为了减少、避免更多孩子遭到迫害,需要各方人士的努力。父母对孩子教育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