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可 般源神韵
曹村位于于皇城镇政府驻地西北,。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旧临淄城东十五里的雪宫村,明初改为曹村。”村东有雪宫台,雪宫故址,筑于战国时期,为齐宣王之别馆。村依台立,原名“雪宫村”。明朝初期曹氏迁入,由此更名“曹村”。
雪宫台位于曹村以东,据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雪宫,是齐国的宫外之宫,因处齐城雪门外而得名,台东侧立有201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冬日的雪宫台
雪宫台处于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的皇城玫瑰谷淄河东岸玫瑰大道, 附近有齐民要术博物馆、300年崖付祖屋、500年于家庙、六端墓、锡腊营、齐北魏铁佛寺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于家革命烈士祠、北海银行地下印钞厂、郑辛中共临淄县委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
雪宫台现台高5米,南北30米,东西50米。雪宫台是战国时期齐王会见宾客、游乐的地方,为齐王的离宫别馆。《太平寰宇记》载:齐宣王曾在都城雪门外雪宫台会见孟轲。《晏子春秋》也有"齐侯见晏子于雪宫"的记载。雪宫台大约建于公元前600年至前585年之间。齐宣王时又进行了扩建。筑馆阁、浚池沼、植树木、畜鱼鸟,方圆40里,在此宴宾客、恣游猎,百姓不得入。孟子游齐时,曾批评齐宣王所建的雪宫台是"郊关之囿",来阐述他的民本思想。
雪宫台文保碑
相传战国时期,齐宣王沉湎酒色,疏于朝政。村妇钟离春进谏,指出宣王面临秦、楚强国威胁;修宫室、筑高台;近小人、远贤人;沉湎酒色"四大危险"。齐宣王大怒,将钟离春 打入死牢。此时恰遇敌国入侵,齐军溃退,都城危殆。有人推荐钟离春应战。宣王醒悟,亲自到狱中恳求。钟离春要求宣王答应停建宫室、减轻赋税;罢免庸官、重用忠谏之士。钟离春率兵迎敌,取得胜利。齐宣王便把钟离春纳为正宫,并"停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延及侧陋,"齐国大治。至今,当地民谚有:"无盐娘娘生得丑,保着齐王坐江山"。
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留有《雪赋》诗曰:“臣闻 雪宫 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谢惠连(397或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方明之子,谢灵运族弟。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诗品》引《谢氏家录》称:“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据说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就是在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写出来的。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
唐代罗邺 《览陈丕卷》诗曰:“雪宫词客燕宫游,一轴烟花象外搜。谩把蜀纹当昼展,徒夸湘碧带春流。吟时致我寒侵骨,得处疑君白尽头。从北南归明月夜,岭猿滩鸟更悠悠。”罗邺(825—?),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在咸通、乾符年间(860—879),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江东三罗”。其诗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如《仆射陂晚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惟觉到秋忙”之句,颇受宋人称许。
清代诗人于希方到此游览后,曾留下雪宫诗一首,诗云:“凭吊古宫兴未阑,迷离芳草尚留丹。君王自促高贤驾,休作稷门一例看。”
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