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城市纷纷提倡“夜间经济模式”,提出“要把城市夜生活提升为一种文化与审美相融合的‘慢生活’方式。其实,这种夜市的繁荣并不只是现在才有的,往前数个几千年,咱们的老祖宗们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喜欢熬夜了!
长安·西安
盛唐时期的商业以都城长安最为繁盛,颁政坊有馄饨,长兴坊有毕罗店,胜兴坊有推小车卖蒸饼的,辅兴坊有卖胡麻饼的,水昌坊有茶肆……
但当时唐朝的长安城实施着非常严格的“宵禁”制度,居民一切生活起居都得听从晨钟暮鼓的号令。《唐律疏议》记载,“宫卫令: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槌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闭门鼓后,开门鼓前,有夜行者,皆为犯禁。”
别说是夜市,就是闭门鼓响后在外行走都是违法的。
李白、王维、杜甫们欢快的夜生活,都是关起门来过的。而“花间派鼻祖”温庭筠,还曾经因为违反了扬州的宵禁制度挨过打。
不过,长安也不是真没有夜市——至少一年中有3天:元宵节前一天,元宵节后一天,元宵节当天一天。于是,皇亲国戚、庶民百姓们便撒欢了在城里观灯玩乐,好不自在。
不过,宵禁哪里禁锢得了唐朝人那颗爱热闹的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坊间的店铺还是逐渐冲破了时间的限制。
到了唐朝中后期,宵禁政策逐渐被打破,在务本坊西门率先出现了“鬼市”,也就是后来的夜市。唐文宗对此曾下令:“京夜市,宜令禁断。”但夜市仍在发展,以至崇仁坊“尽夜喧呼,灯火不绝”……如此盛况,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千多年过去,盛唐时期宰相魏征的府邸“永兴坊”里,又出现了“唐夜市”。
永兴坊是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小东门里面的一条街道,东临顺城巷,是唐朝108坊之一。“永兴坊·唐夜市”将唐元素与陕西民俗文化完美融合,从环境到美食,倾力在今天重现一个长安城里的盛唐夜市。
千层油饼、澄城羊肉泡、岐山擀面皮、岐山臊子面、潼关肉夹馍、礼泉醪糟、甑糕、米皮、biangbiang面、粉汤羊血、浆水糍粑、彬州御面……选择比一千多年前的盛唐还要多。另外,还有魏征家宴、关中民俗席面、陕西非遗宴等特色宴席,让你“一站式咥美陕西”。
除了丰富的美食,这里还上演秦腔、碗碗腔、华县皮影、陕北说书等艺术表演。传统和民俗交融,历史与文化碰撞,永兴坊里,21世纪复刻的盛唐夜市突破宵禁,让来往的人们感受穿越到大唐的喜悦。
东京·开封
资料显示,夜市始于北宋东京。一千多年前,当北宋明确废除夜禁,并正式宣布“夜市”的合法性时,“夜市”便成了开封最大的城市标签之一。
据记载,北宋时期的开封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的都城。城市人口激增,只能拆除唐时的城墙。人们破墙而出,临街开门,开始大街小巷随意走动,宵禁也随之解除。
开封入夜以后商业活动更为活跃,大部分店铺都是到了三更,五更才歇业,之后甚至还出现了从五更营业到天亮的店铺。开封的小吃一条街里,可以吃到煎鱼,鸭子,炒鸡兔,梅汁血羹,粉羹之类等等。宋朝人夜市菜单还有灶炉内烤熟的炕羊,炭烤的炙子骨头(羊胁排),煎熬的酒煎羊,慢炖的鼎煮羊羔,用外皮包馅卷成条状的羊头签、羊舌签等。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这些小吃每份不过十五钱。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等等。宋朝开封夜晚的娱乐项目也十分丰富,人们可以在酒楼笙歌宴饮,找酒楼茶坊的歌姬作陪,相传风流皇帝宋徽宗与京都名妓李师师常在此相会。不仅是皇帝,来休闲娱乐的人不限阶层、行业、性别,极尽风流。到了每年的中秋夜,开封全城更是通宵达旦地狂欢。那场面,恐怕是连现代人看了都要啧啧称赞。
如今,鼓楼广场夜市是开封最大的夜市。入夜后,广场两侧,统一规格的小吃货车整齐地排列在饮食区内,高吆低喝、餐具碰击,热闹非凡。
夜市小吃的品种繁多,味道各异,有老开封人喜欢的黄焖鱼、馄饨、火烧夹羊肉、油茶、豆沫、胡辣汤,也有年轻人喜爱的杏仁茶、八宝粥、冰糖红梨、花生糕等。夜市上的凉粉摊很多,本地人吃凉粉颇有讲究,红薯粉、绿豆粉做成的凉粉,切成薄片,加入豆酱和辣椒,必得炒得又黄又焦。夜市上的小笼包子也是开封人特别钟爱的美食,它灌汤流油、甜而不腻,味道丝毫不输天津狗不理包子。
金陵·南京
唐朝官方实施宵禁,但仍无法阻止夜市在民间的暗自发展。皇城长安尚且如此,南方的城市就更是拦不住了。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诗人也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所描绘的正是唐末,乱世也无法阻止的醉生梦死的金陵夜晚。
明朝朱棣迁都前,南京作为政治中心和商客会集的地方,市内早有珠宝廓、绫庄巷、锦绣坊、铜作坊、铁作坊、木匠营等坊市。后来据说朱元璋见一班没落的元代贵族生活无着,白天变卖东西不方便,特别设置“黑市”为之遮羞。所谓黑市日落开张,市中不点灯,交易在一片黑暗中进行,也就难免产生欺诈行为。有学者认为这正是现代社会“黑市”的起源。
今天的南京最有名的夜市要数夫子庙夜市。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时期,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派菜系和小吃应有尽有,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种,比如蟹黄包、小烧卖、小茶馓、回卤干、鸭血汤、汽锅乌鸡、油炸臭干、梅花蒸儿糕、雨花石汤圆……歌女是没有了,但是从美食中应该也能感受到大唐时期金陵的繁华。
临安·杭州
南宋时期,夜市更加盛况空前,首都临安城尤甚。
尽管当时的文人总做诗词讽刺朝廷“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而纵情声色”,也无法改变临安城内夜夜的歌舞升平。
临安夜市在交易的形式和时间上更加自由,不仅有永无休止的曼妙歌舞,还有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坊间通宵买卖。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就描绘了当时的临安夜市热闹非凡的景象:孝仁坊卖团子,秦安坊卖十色汤团,市西坊卖泡螺滴酥,太平坊卖糖果……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
除了固定的商铺,还有流动摊贩,他们或头顶盘子,或肩挑担子沿街叫卖,有点才艺的还会唱歌来吸引顾客。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使得临安的夜市在整个江南都颇负盛名。
当然了,除了上述这些地方,还有广州、成都等城市,之前也是有过夜市的,如今我们再次重提“夜间经济”,希望能像当年一样热闹繁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