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最为炙热的非洲大陆的热带沼泽深处,
生活着一群体型最大的鸟类。
它们浑身上下散发着呆萌的气息,
与其说它们是鸟类中最具威胁性的捕食者,倒不如说它们是鸟类的哈士奇。
它们就叫,鲸头鹳。
人类标榜的头越大越可爱的定律,完全适用于鲸头鹳。
这种呆萌鸟类虽然身长一米五,
但不管怎么看,它呆萌的大头总能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而鲸头鹳会被大众所知,还要归功于它们不可思议的脑回路。
早在十几年前,外界对鲸头鹳这种鸟类还不是很熟,
不过美国一位叫马克·凯的业余摄影师在一家野生动物公园拍照时,
无意间拍下了一只叼着野鸭的鲸头鹳。
当时这种鲸头鹳正摇头晃脑的蒙头往前走,不巧看到一只野鸭在前面挡道。
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的鸟类,鸭子一时间吓呆了站在那一动不动。
两只鸟大眼瞪小眼,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尴尬。
僵持了一会儿后,
鲸头鹳或许是因为不耐烦,一张大嘴扒拉下去,直接一口叼住鸭子。
就在摄影师以为这只鸭子要成为鲸头鹳的腹中之食时,
鲸头鹳却做了一个很迷的举动——
它一甩头把野鸭扔到了旁边,
将这个“路障”清理完毕,头也不回的走...走了。
野鸭当时的心态应该很懵逼:
后来,摄影师把这组照片上传到互联网后,
鲸头鹳从一种原来名不见经传的鸟类,
一夜之间成为了鸟界头条网红。
特别是随着鲸头鹳日常做出的各种沙雕事,
它们凭着“蠢萌”,喜获“鸟中哈士奇”的称号。
比如,走路。
有木有一种领导下乡视察的既视感。
比如,捕食。
区别于传统鸟类下水捕鱼的干净利索,
鲸头鹳的捕食有一种癫痫病发的既视感。
比如,整理羽毛,
你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到底是不是在跳舞,
但你要记住,它,绝对与一般的妖艳贱货不同。
在自然界,鲸头鹳一般都独来独往,
它们的栖息地主要在非洲一些巨大沼泽的地里,
据数据统计,目前全球已发现的野外鲸头鹳,数量已经不足5000只。
造成濒危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捕猎。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
如果你看到下面这组图,你就会恍然大悟——
它们能濒危,估计和蠢离不开关系...
不仅挑食:
吃一条鱼反复在嘴里“颠勺”半天才咽下去:
独特的捕鱼技巧...不对,捕木头技巧:
从不见外,跟谁都鞠个躬自来熟:
不过相传,它们是以捕食鳄鱼为生,是鳄鱼的天敌。
不过这只是谣传,
毕竟鳄鱼的江湖地位那可是浅水一哥,
鲸头鹳也只敢拿鳄鱼宝宝开开荤。
但不可否认,自然界的鲸头鹳真的很强!
它们会飞!
掌握“鸡头防抖”功能!
有优秀的力量和速度,可以一瞬间发起猛烈攻势,
将猎物抓住、压碎、刺穿...
总的来说,
它可是很厉害...很牛...很凶猛的捕食动物...
除了,偶尔犯点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