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哎呀音乐
作者:南瓜
中国当代乐手的特点是什么?
那要看你出生于什么年代,虽然都是玩音乐,不同年代的乐手都有一些时代特征,比如七零后的乐手听力好,扒带特别快,八零后的乐手技术不错,九零后的乐手更有想象力,零零后的乐手更有格局……
这些的特点并不是偶然,是时代发展造成的,如果说对中国乐手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是互联网!互联网前的乐手和互联网后的乐手在意识上有不小的差别,这种差别也让他们有了后来不同的生活环境。
今天跟大家聊聊我对这些乐手的一些认识,主要聊聊常见的,行业头部乐手不在讨论范围。
70后乐手
关键词:听力好、机遇好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从六零后乐手开始讲,周围有很多老前辈技术都不错,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深度。
说真的,如果不是行业头部乐手,六零后乐手活跃在大众视线中的已经不多了,大多数都在五十岁前转行了,现在场子里的乐手基本由七零后和八零后组成,不是说六零后的技术跟不上时代,主要是身体有点吃不消,而且年龄到哪里了,你说让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吉他手给你唱一首纸短情长,难免还是有一些不和谐。
接触这么多七零后乐手,我发现他们有一些共有的特点:扒带快又准,他们听力都特别好。这个倒不是那代人有天赋,是学习的环境造成的。
在老师带入门后,第一步死磕教材!一本教材能被他们练的发黄,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特别喜欢抠细节。
第二步扒带,扒带是七零后主要学习音乐的方式,在咱们国家那个时候没有太多教材,想学就得自己去扒自己去总结。通过漫长时间的扒带练习,他们练了一副好耳朵,你能理解我看一位七零后乐手扒Yngwie Malmsteen时的复杂心情吗?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任务,然而他扒的津津有味,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其实Yngwie Malmsteen的曲子比梦剧院的好扒……
除此之外跑场的工作也逼他们练一副好耳朵,有新歌了你没办法去互联网找谱,而且一般来说只要火了,舞台酒吧马上就要唱,你必须抓紧时间扒出来。除此之外即兴伴奏也比较考验耳朵。
七零后乐手是最幸运的一代乐手,虽然这代乐手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但是他们是收入最高的一代乐手,在九十年代初,厂里的工人工资还在三四百块左右浮动的时候,乐手的收入已经过千了,我认识的一个老前辈早在深圳买了房……在没有卡拉ok的时期乐手是非常抢手的,不用担心没有工作,只有跑不完的场子,挣不完的钱。
在没有卡拉ok的时期,乐手是一个非常拉风的职业,是玩音乐的高收入人群,有钱又有才,肯定少不了女伴,那时候多少姑娘等着和乐手跳舞宵夜,你们猜猜那时候最受欢迎的乐手是什么乐手?吉他手?贝斯手?鼓手?键盘手还是主唱?
据我了解最受欢迎的乐手是萨克斯手,其实想想也有道理,首先萨克斯手属于solo乐器,前奏间奏尾奏都要solo,非常抢眼,其次萨克斯更容易制造浪漫的气氛,在那个时候吹萨克斯是一件非常优雅的行为……
说七零后是最幸运的一代乐手不单是他们经历了没有卡拉ok的时代,更关键的是他们挣钱的时候正是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他们既有钱也有机遇,有更多的选择做更多的事情。因为工作原因接触面也比较广,消息也比较快,所以不少乐手都转行,不过后来挣没挣到钱就不知道了,不过那个时候机遇确实挺多的,政策也不错,用点心都过得不错,给后来的九零后打下了优厚的基础。
作为乐手除了跑场外还有一份可以选择的工作就是做音乐老师,说出来你不一定相信,我初中的音乐老师就是从舞厅里选出来的,有正式编制的那种,不过大多数还是去了琴行。关于这批老师我是有点看法的,这批乐手手上功夫和耳朵不错,但是这并不代表会教学,如果不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教学这块有点小问题。
这里排除那些学会后又去进修的七零后乐手,除此之外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的,这让他们的教学对象有太多不确定性。本身自学的过程就会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各不相同,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去练,效果不一定好。
总的来说如果要找老师学习音乐我更愿意跟八零九零后的老师学习,除了八零九零后年少时受过比较正规的教育条件外,他们的眼光要开阔一些。这是因为互联网。互联网对于七零后来说陌生了一些,就像现在跟说炒鞋这个概念一样,虽然知道能挣钱,但是提不起兴趣。
大多数七零后乐手也是这么看互联网的,他们也知道互联网上有很多知识,但是提不起兴趣,这也让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局限,你跟他们说金属乐也是分几十种类型的,布鲁斯也分很多类型,朋克也有特别复杂的,面对这些情况……也许他不懂这些音乐的理论,但是他可以给你扒出来,弹成原版,这就是七零后乐手!
80后乐手
关键词:互联网 、梦想
如果说八零后跟七零后乐手最大的区别化,就是八零后乐手有梦想,具体表现在七零后乐手几乎不写原创,而八零后乐手会做原创,为了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可以住在地下室,可以跟别人合租在村里,可以过那种一天吃一顿的生活。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行业的认知,越来越觉得不可能,不过不会放弃。互联网让八零后觉得梦想其实挺近的,只要坚持做,也许有一天也会有自己的舞台。然而八零后乐手的生活压力普遍比较大,身上那股倔强已经被生活压的抬不起头,到了一个有梦不敢追的年龄。
大多数八零后都娶妻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奶粉钱,孩子的教育老婆的口红父母的保健品,还得存钱以备突发情况。然而跑场这种工作又不太稳定,琴行生源又是随缘的,线上教学又做不过九零后,真的很难。
如果说七零后乐手是幸运的一代,那么八零后乐手是不幸的一代,相对七零后那时期,可以挣钱的地方少了很多,竞争也激烈了很多,我有年去丽江玩,老板说现在有些弹唱歌手是不给费用的,全凭点歌挣钱,这就是竞争的结果……
为什么八零后乐手面对的竞争这么激烈?上有经验老到不差钱的七零后,下有体验生活不缺钱的九零后!除此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因素,给更多人渠道去学习音乐,让更多的人进入了这个行业……
八零后乐手是第一批接触互联网乐手,作为八零后的我经历了从音乐论坛到现在的图文视频混合时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有个叫高地的bbs,知道的兄弟麻烦点个好看!以前想学点什么得买教材,或者问周围懂的老师,学不学的会看缘分了,有互联网后这些都是不问题,如果你觉得国内的不好,国外还要大把学习资料。
然而互联网的发达有利也有弊,资讯太多也是个麻烦的事,以前的乐手没有太多选择,死磕就好,八零后乐手面对是太多选择,尝试了很多最后也不知道玩什么好!你笑七零后目光短浅,七零后笑你样样不精!
有了互联网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我们跟梦想这么近!这是开心的事也是难过的事,时不时就会有李袁杰陈雪凝摩登兄弟这些歌手出来刷屏,而八零后呢,面对互联网除了听歌找谱看教学外还能干什么?呕心沥血录了点歌发到平台上,除去自己听了1000多遍和推荐朋友听了100多遍,被陌生人听过的次数不超过两位数,为什么苦练这么久,做出这么好的音乐却依然不如别人随便唱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是八零后音乐人普遍的一个困惑吧!
八零后乐手也在面临一个转行的阶段,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开始吃不消,对于大多数乐手来说从业年龄也就那么段时间,做一辈子是不可能的,早转行早解脱,如果成功了还可以玩玩自己喜欢的音乐,找回初心。
我周围八零后乐手虽然接触互联网早,但是对于互联网还是比较陌生的,在八零后乐手眼里互联网是个学习知识的地方,如果说能挣钱就是有了好的渠道开个网店买卖乐器,然而一天比一天难做,总有新的游戏规则……
最后转行多数是落实到酒吧或者琴行两个项目,创业嘛,做熟不做生!然而表面风光,这些熟悉的行业具体好不好做我不知道,冷暖自知吧!打工的时候想创业,创业的时候想打工,突然想起之前的一个好朋友吉他弹的好好的,前段时间知道他去保险公司工作了,难搞啊,八零后乐手!
90后乐手
关键词: 海龟、改变
在我印象中网上最早出现的是九零后这个词,有了九零后才有了八零后,然后有了七零后,再到现在的零零后。九零后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好像还是有点贬义,认为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其实刚好相反,九零后乐手是我看到最认真的一代乐手。
九零后乐手是真正的一代互联网乐手,他们出生就伴随着互联网,他们的学习环境跟之前大不相同,在他们正式接触网络,也就是2000年以后,互联网已经比较成熟,不是开始的那种不毛之地,是一个有规则有次序的地带,这个时候不再是老师说了就一定对,每个人可以去网上找找资料确认老师讲的究竟对不对。
这二十年也是国内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的父母赶上了好时候,给他们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七零后如果跟父母说想学音乐,父母会是说,你疯了吧,学那玩意有啥用?跟你二叔学做板凳多好! 八零后如果跟父母说想学音乐,父母会说试试吧,别耽误学习!九零后父母对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培养是最好的一批父母,会要求孩子去学习艺术。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父母开明的态度,让九零后在学习音乐这块有其他时代人没有的条件。
那么九零后乐手怎么样呢?很认真,愿意为知识付费,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是九零后乐手给我的一个印象,就这么说吧,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九零后乐手是愿意去国外进修音乐的。我知道的一些乐手他们工作一些年存钱去国外学习音乐。
出国学习音乐在七零八零后这个两个年龄段是不多见的,如果说七零后的眼光停留在城市,八零后的眼光在全国,那么九零后的眼光就是放眼世界。
可惜如今海龟乐手已经没有那么好的市场,并不是你厉害你有真才实学有好的作品就一定会有大展宏图的机会,我认识的不少海龟乐手过的不如意,要不转行要不艰难的活着,在国内靠做音乐养活自己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呢,好像依然没有降低九零后乐手出国学习的热情,我想起老罗说的一句话:“我不在乎输赢,我只是认真!”
九零后乐手的水准整体不差,首先是眼光,我一直认为你能走多远关键在于你能看到多远。其次相比前两批人,七零八零玩音乐是为了生活,而九零后乐手更多是为自己,所以能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认真了吗?他们想留下一些自己东西给这个世界。
相对前两批人,九零后可能是最喜欢做原创音乐的一代人了,而且他们的原创音乐跟其他还不太相同,七零后的原创作品中常常会有民歌的影子,而八零后的原创作品深受港台流行歌曲的影响,九零后呢?
他们敬畏经典,又想颠覆经典,这可能是九零后音乐人的一个特点?
说个老梗,华晨宇在问李袁杰的时候说能不能不要用4536251写歌了,换个进行行不行?是啊,这个进行已经唱了很多年了,能不能改变一下了,这是八零后最熟悉的进行,作为九零后能不能做一点新的东西?如果你们研究过华晨宇的歌,会发现他的音乐中有一些有意思的和声走向。华晨宇不能代表九零后,但是能算是九零后音乐人的一种声音吧!
不过这些属于家庭条件优越的乐手情况,普通点的九零后乐手也跟其他有些不同,虽然他们也跑场也做商演走穴,但是他们对网络更熟悉,他们有更多挣钱的方式,他们知道怎么在网络营销自己,不管是直播,短视频或者公众号什么的,这是前两批乐手做不到的。
现在是六零七零后的天下,作为九零后的他们有六个钱包做后盾,看到这里可能能明白我之前说的“下有体验生活不差钱的九零后”这句话了吧!可以说现在是九零后乐手最好的时候,没有压力的玩自己想玩的音乐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就是九零后乐手!
00后乐手
关键词:野心、格局
零零后乐手其实还没有怎么登上舞台,他们的父母暂时还不放心把他们丢在酒吧夜场里,不过也是因为互联网,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存在,现在网上看到一些十多岁的小孩乐器玩的很溜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吧?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
看看网上这些小乐手,12岁的YOYO,15岁的刘嘉卓,还有一些只有视频没有名字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更大的格局,为他们铺了一条路更宽的路,在他们登台的时候已经不是什么新人,就像现在的郑成河,从一个网红成长到一位世界知名演奏家,今年才23岁。
零零后是目前网感最好的一代人,他们比其他时代的人更知道互联网的听众需要什么。
像最近大火的陈雪凝就是个例子,他们即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他们的火爆颠覆了音乐人对行业的认知,他们把业内人士打的落花流水,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但是得承认这个时代始终是年轻人的。
以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由他们来决定!作为八零后的我只能酸酸的说做音乐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的,不要过早的耗尽自己对音乐的激情,不要把他当成赚钱的手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