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合群真的很重要吗?

2019-10-11     江苏专转本百晓生

01


到饭点了,胃受凉的小A只想喝些粥,吃些清淡的食物。小A的室友们却都想去吃麻辣烫。为了不落单,小A只好委屈自己,和室友们一起走进那家“川味麻辣烫”。最后,小A的胃也是雪上加霜,更不好受。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有的人并不喜欢打游戏,但面对室友的邀请,不得不加入其中,开黑到深夜;

有的人也不喜欢聚餐,但为了和社团里的人搞好关系,还是积极主动地加入聚会;

和小A一样,大学里有太多人为了合群,为了不落单,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孤单而委屈自己,逼迫自己去合群。

当我一个人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突然一群熟人从我身边走过,再用异样同情的眼光看着孤零零的我时,可能连我自己都会觉得,我好可怜。

但事实上呢,我不但不觉得自己可怜,反而觉得独处是多么轻松自在。

如果是五六个人一起吃饭,反而不如一个人来的利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吃得快的还要等吃得慢的,吃得慢的还要占用别人的时间,明明半个小时就能吃完的饭,非要拖到一个小时。

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合群呢?

过度的合群,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拿来浪费,我们有太多事情想要去做,也不值得把时间浪费在合群这件事上。

与其花费时间讨好别人,不如花时间来取悦自己。

02


或许有人会说,“我也试过不合群,但那样的后果就是被孤立。”

也往往是因为害怕被孤立,所以有人选择了逼迫自己去合群。

当你觉得自己一定要去合群,当你害怕自己被孤立的时候,很可能你已经把自己置于“被孤立”的境地了。

其实很多时候,孤立并不是别人对你施加的,而是你自己的一种选择。

因为你把自己包裹起来,和别人划清界限,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的时候,你和别人之间的隔阂就产生了。

这种隔阂让你觉得自己是被周围的人孤立了。

但是,正常的人际交往里,又有谁会故意去孤立谁呢?

所以,保持自然而然的心态。

该交朋友的时候就主动和朋友交流,该独立的时候也要学会独立;

朋友间有聊得来的共同话题,无聊的时候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平衡稳定的生活,自己也觉得舒服自在,不是很好吗?

03


“生活中毕竟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如果你合群总是和大多数人做一样的事情,那说明你也就是普通人,而那些佼佼者往往都是内心强大喜欢独来独往的。”

如果宿舍里有个起床很早,回寝很晚,一天到晚泡图书馆,并且拒绝参加一切娱乐活动的人,那么在大家眼中,那个人就是个怪人,是最不合群的人。

渐渐的,室友们的集体活动也会直接忽略她。

看起来似乎那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是被孤立,是不合群,但实际上,别人早已在孤独中找到自己内心的一片宁静,早已悄悄地变得强大。

其实,在大学里,最不需要的就是合群,难道我们本该做的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和明天而奋斗努力吗?

我们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是为了学习知识,获得成长,而不是为了结识那么多无用的人;是为了在最好的年纪做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虚度光阴,花费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

当你把更多时间花在无效的社交上时,你给自己分配的时间也就少了。

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朋友,你是多么的合群,而是,你时刻都明白着自己在干什么,你始终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变得强大时,你想要的都会回来找你。

04


而那些过度合群的人呢?

有的人在合群中堕落,有的人在合群中失去了自己的主见。

他们的选择可以被别人的话语左右,他们自己也强迫别人操控自己的生活。

失去主见的时候也是失去了真正的快乐。

说到底,大学里合群真的重要吗?

其实没那么重要。

虽然我们需要和社会联系,需要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反馈。

但是,我们只是生活在群体世界里的独立个体,我们都是单独的存在,都要独立地面对自己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自己独一无二的轨道上。

村上春树说:不要因为寂寞随便牵手,然后依赖上,人自由自在多好,纵使漂泊,那种经历也好过牢狱般的生活。如果这个群体不适合自己,那我们就选择下一个,做自己更重要。

对啊,为什么要因为怕被边缘化而逼迫自己合群呢?

真正志趣相投的人,往往都有差不多的生活节奏。

这样的人即使不刻意靠近,相似的频率也会将他们越拉越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m3Jum0BMH2_cNUgWD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