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看到孩子将积木扔得到处都是,我有些生气。我问孩子:"你怎么随便乱丢积木呀?前几天,你不是才和我说,你喜欢积木,要我多买几个积木给你吗?"
孩子正在捣弄着他的赛车玩具,然后说:"是啊,前几天我还很喜欢积木的。可是现在我又不喜欢了。"
听到孩子的话,我就更生气了。"你这孩子,做事怎么总是三分钟热度呢?我都要被你气死了!"
都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每当我发现孩子对某一样东西表现出特别感兴趣的一面时,我就会买一些相关的物品,希望孩子能够将兴趣专业化。
谁知,孩子对待兴趣总是三分钟热度。
几个月前,孩子说他喜欢画画,于是我给孩子买了一个画板还有其他画具。结果,还没过两个星期,孩子就将画板丢到地上。
一个月前,孩子说他觉得机器人很有趣,他以后想研究机器人。于是,我又给孩子买了有关编程、机器人的玩具,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在机器人领域有一番建树。结果,有没过几天,孩子就将他的机器人给丢了。
几天前,孩子说他喜欢积木,积木是益智玩具,对大脑的开发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于是,我又给孩子买了几套儿童益智积木。到现在,这些积木就安安静静地躺在我家的地板上。
光是有兴趣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长久的兴趣。所以,当孩子出现兴趣时,父母应该想一个方法,强化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才能将他的兴趣坚持下去。
这个方法便是——"游戏机制"。
"游戏机制"的独特之处
孩子对很多陌生的事情都容易产生好奇心,这也是孩子兴趣广泛的一个原因。孩子没能坚持下去,就是因为进行兴趣的过程是一个无趣、枯燥的过程。
与无趣、枯燥相对应的是有趣,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比较有趣。所以,孩子永远都不会觉得游戏无聊。
那么,为什么孩子对待兴趣总是三分钟热度呢?
1、 兴趣总被打断
当孩子正在进行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时,父母总会因为一些小的事情打断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总是担心孩子渴了或者是饿了。虽然这是一种关心孩子的表现,但是也打断了孩子专心致志的过程。
当孩子被打断时,孩子对兴趣的热度也会随之减少。如果孩子被打断的次数变多了,那么孩子逐渐对自己的兴趣不产生兴趣了。
2、 过分强调理论过程
父母看到孩子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父母便希望孩子能够将他的兴趣专业化。
父母会过分放大某个兴趣的优点,不断地告诉孩子,学了这个兴趣有什么好处。这些话语几乎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没有孩子喜欢听父母不断地讲大道理。
父母过分强调理论,却忽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孩子活泼好动,更喜欢动手去体验兴趣,而不是只学习这个兴趣的理论知识。
3、 学习过程总是枯燥单一的
其实,学习的过程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孩子需要不断地重复某些动作、行
为,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结果。那些能够在某一个领域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凭借着自身的毅力与兴趣。正是这一份兴趣与毅力,这些人才将学习变得有趣。
一开始,孩子因为自身的好奇心,能够在某一样事物上产生兴趣。所以,孩子不会觉得学习无趣。时间一长,学习的枯燥就显现出来了。
看到别的孩子在玩,而孩子却在学习,孩子的内心很容易便产生一种落差,这种落差也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利用"游戏机制"能够强化孩子的兴趣
有些孩子总能在枯燥无味中的学习中坚持下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孩子发现了其他人发现不了的乐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通过一些手段,使这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变得有趣。
一般来说,前者占了少数,后者往往是占绝大多数。
能够把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生动的一种手段便是——"游戏机制"。这种机制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孩子。学习兴趣的过程犹如升级打怪,孩子更容易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仪式感,兴趣也将会得到大大的强化。
那么,"游戏机制"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 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如果孩子的兴趣被强化了,那么孩子就能对自己的兴趣产生一种持久的内在驱动力。因为孩子接触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孩子更会主动去学习和兴趣有关的知识。
与被迫学习相反,孩子愿意主动去寻找资源,而不是等待父母催促孩子去学习。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孩子可能会提出报一个班来学习的要求。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孩子可能会让父母为他寻求一些网络资源。
2、 提高专注度
对于某一样事物的兴趣程度越高,那么孩子花在这个兴趣上的时间也会越长,
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甚至,孩子还可能出现废寝忘食的现象。
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孩子很少会感觉到烦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不仅是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其他方面,孩子也能够变得专注。
3、 增加综合竞争力
俗话说,多一门手艺,多了一个技能,就多了一个就业的手段。除了做同龄
孩子都做的事情以外,孩子如果能够将自己的兴趣学精,那么,这个兴趣无疑会成为孩子增加个人魅力与竞争力的一个东西。
此外,孩子感觉到烦闷或者压力过大时,孩子能够运用他的兴趣进行放松。如此一来,孩子也能够很快地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并且重新投入新的工作和学习中。
3个"设置"帮助孩子掌握"游戏机制",增强专注力
要想强化兴趣,那么父母就必须在孩子进行兴趣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有关游戏的设计这样,孩子不会认为自己只是在学习,而是在玩游戏了。
以下这3个"设置"能够帮助孩子将兴趣当成游戏来进行。
1、 鼓励设置
很多游戏里都有"鼓励设置"这一个设置,当玩家玩得好时,游戏里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声,这些声音通常都是一些正面的话语,比如说Great(好的)。这种鼓励不仅能够增加玩家的信心,还能够增加玩家的游戏时常。
所以,在孩子学习兴趣时,父母也应该进行鼓励设置。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表扬与鼓励必须基于事实,不要随意夸奖孩子,不然鼓励会显得比较廉价。父母最好夸奖孩子努力学习的过程与行为,而不是夸奖鼓励的结果。
2、 通关设置
通过设置几乎是所有游戏里都会有的设置,每当玩家打赢了一关,玩家就会
进入下一关,这种设置也能够增加玩家的成就感。所以,玩家在通关了之后,还会忍不住继续"打怪"。
父母可以为孩子安排一些有关兴趣的课程,将兴趣的整体学习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里又有很多个课时。父母可以将这些课时当成一个个小的关卡,孩子学了一个课时,就相当于通过了一个小的关卡。
3、 勋章设置
勋章设置也是很多游戏里必备的东西,这些勋章代表着玩家不同的段位。就
拿王者荣耀来举例子,这个游戏里面的段位分别是请通过、白银、黄金、钻石、星耀、王者。为了得到更高的段位,更加高级的勋章,孩子会更加努力。
勋章的设置也不难,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长、学习效果来设计不同的勋章,这也有点类似于打卡行为。为了激励孩子,强化孩子的兴趣,父母孩可以在孩子得到某一个勋章之后,给予孩子喜欢的奖励。
我相信,这些奖励也会成为孩子的动力。
对待孩子的兴趣,运用"游戏机制",强化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才能将兴趣专业化,兴趣才会真正地成为孩子的技能!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