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富顺融媒,第一时间了解富顺要闻。
我县有108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8万。作为国家级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试点县,近年来,富顺跳出思维局限,从组织机构、产业园区、政策宣传、资金扶持、党建引领、维权保障、技能培训、便民服务、走访慰问等方面,务实创新开展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资金回流、产业回乡、人才回归”的“雁阵效应”日渐显现。
出好亲情感召牌 增强“归巢效应”
为了让创业者们听到家乡的声音,了解家乡的发展,清楚家乡的政策,近年来,我县因势利导,以情感召,积极探索对接“归雁”的锦囊良策。2015年以来,我县先后在北京、昆明、广州等地成立11个驻外农民工工作站,既回引农民工,也为在外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帮扶救助等服务,全力保证返乡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辐射影响在外务工人员超过10万余人,为富顺“归巢雁”建起了“中转站”,架起了“连心桥”。
打好政策组合拳 提升“叠加效应”
近年来,我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富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富顺县就业创业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富顺县农民工服务保障“十个一”工作方案》《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促进返乡创业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银让有志返乡创业者看到了家乡的诚意,截至目前,我县累计扶持返乡创业项目3200余个,兑现奖补资金3865万元。
2015年建立起了县就业创业工作联系会议制度;2017年,设立了县创业服务中心;2018年,建立起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成立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落实事业编制26个,各镇乡同步成立了农民工服务中心,落实事业编制3-4个。领导机制的建立和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措施,构建起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的“四梁八柱”。
栽好引凤梧桐树 实现“虹吸效应”
为给返乡创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我县深耕细作,发挥产业布局、劳务品牌等优势,整合资源,集聚优质项目与生产要素,为返乡创业者“搭台筑巢”,提供建厂、用工、物流等支持。富顺已发展起建筑、现代农业、白酒等多个产业园区,以返乡创业带动经济价值链提升的雄心进一步彰显。
我县科学编制项目规划,突出基础项目带动作用,返乡创业工作开展以来已建成重大项目约501个,完成项目投资约426.9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11亿元、利税近10亿元、就业人员达1.2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5000余人。在返乡创业工作的有力带动下,先后涌现出黑凼口农场、凰凤君泰、川椒种业、联华科技、滨江竹业等85家示范引领带动性强的返乡创业农旅特色企业。
我县成立返乡创业协会,吸纳会员企业84家,搭建起政府、企业、返乡创业者互联互通合作平台,成功举办“返乡创业人才项目汇”“农民工创新创业大赛”等投资推介活动53场次,签约返乡创业重大项目49个、总投资68亿元。
栽好引凤梧桐树,我县返乡下乡创业“虹吸效应”凸显。近五年新增民营企业4041户,新增个体户16976户,目前全县共有民营经济主体37273户,实现增长129.6%。返乡创业人数的增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目前已经实现农民工县域内就业人数135805人。
亮好精准服务招 激发“倍增效应”
近年来,我县突出服务跟进,率先在全省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并在17个镇乡设立农民工服务中心,3个街道办和37个县级部门设立农民工服务窗口,208个行政村设立农民工服务点,形成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项目筛选、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岗位补贴、技能培训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源源不断地激发出返乡创业的“倍增效应”。
为吸引更多优秀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我县还出台务工农民服务保障及返乡创业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返乡创业提供一系列精准服务:强化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保障,开辟务工农民证照办理“绿色通道”,开通进城务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解决1415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等问题;设立“386199”群体服务站点44个,开展定期巡访、帮扶救助等系列活动,解决外出农民工后顾之忧。
我县还大力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280”政策,成立1个工作推进组,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应急周转、信贷风险2个亿元基金,重点培育扶持民营企业80户,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等现实问题,减少企业在税收、用工、用能、用地、物流收费等方面的负担,让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轻装上阵。
回乡一人,致富一方。富顺这片曾经外出务工的“热土”,今夕变身返乡创业的“沃土”, 一个个返乡创业的“鸿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新途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了新模式,为富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富顺的返乡创业“雁阵效应”已然成型,展望未来,富顺农民工返乡创业必将风生水起,踏浪前行。
编辑:方文俊
编审:罗怀成 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