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学习要靠逼?充分利用“鸟笼效应”,轻松让孩子主动学习

2020-02-28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成了许多家长最头疼的事情。一方面家长们想让孩子不落于人后,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另一方面却为孩子操碎了心,不仅要在功课上能够给予孩子辅导,还得时刻"逼"着孩子学习。家长的良苦用心不但遭到孩子的反感,同时也让自己疲惫不已。

尤其是如今处在疫情的特殊阶段,很多孩子在家根本就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非得家长跟在屁股后面赶着,他们才会有所行动。而家长只要稍微停下来休息,孩子就走不动了。

外甥女小米刚上小学的时候就是一个对学习非常抗拒,需要家长"逼"才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尽管家里给她报了补习班,但是只要没有老师在旁边看着,她就不会主动做作业。后来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而是给小米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片和儿歌。这些东西一播出,小米马上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慢慢地就开始跟着屏幕一起互动起来,半个学期过去,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不少。

在这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孩子的兴趣引导,让孩子慢慢走近学习并且提升了对学习这件事的兴趣,最后让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并取得好成绩。老师所运用的其实就是"鸟笼效应"充分利用"鸟笼效应",能够轻松地让孩子主动学习。

什么是"鸟笼效应"?

首先,"鸟笼效应"是由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在日常中发现并得出的一个理论。实际上"鸟笼效应"又被称为"鸟笼逻辑"。它的本意讲的就是:当一个人把一个空的鸟笼买回家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为了不浪费笼子而购买一只鸟。

也就是说人在偶然之中得到一件可能原本并没有用处的物品之后,就会想要为了这件东西而添加与它匹配的其他东西,尽管新添加的东西可能也是自己用不到的物品。设想一下,当我们在逛街的时候忍不住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为了让帽子能够发挥作用,我们接下来就会想去买一套能够搭配帽子的衣服。这跟家长们在换了新手机之后,也会想要买一个新的手机壳或者钢化膜等等是同样的心理。

学会利用"鸟笼效应",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首先,可以避免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常见的情况里,当孩子被要求,被"逼着"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们都会表现出不满甚至是反抗。有时候,在家长看来,逼孩子学习是为了孩子好,为了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未来。

但是生性贪玩的孩子在被要求每天必须耐着性子完成功课的时候,他们只会觉得家长不顾及自己的想法,只会提命令。因此孩子就容易大吵大闹,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逆反心理。

而"鸟笼效应"却能够在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当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并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和满足,那么即使家长忘了提醒孩子,孩子自己也会主动学习。

再者,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起每天扯着嗓子让孩子去学习,家长们不妨买一个精美的日记本、准备一本本有趣的绘画书等等并将其放置在孩子最能够看到的地方,同时告诉孩子这是给予他的奖品。那么,孩子为了能够让奖品发挥作用,便会主动学习和它们相关的事情。

每天主动地写日记、主动翻阅书籍、主动学习乐器……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够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充分利用"鸟笼效应",家长可以这么做:

1、找到属于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家长想要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就要从找到孩子的兴趣开始。只要找到了属于孩子自身的兴趣点,就好比找到了一个"鸟笼"通过这个鸟笼,家长便可以有效地让孩子主动学习。

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那么家长们就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教育类的电视节目来增长孩子的知识。让孩子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除了能够让孩子有效吸收新的知识,还能够增加孩子内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除此,兴趣除了能够启蒙孩子,还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前进的方向,不断寻找发掘更好的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实现学习目标的方就是从他们自身的兴趣点出发去培养兴趣爱好,再慢慢提升能力。

2.、做好孩子的心理暗示工作

"鸟笼效应"说白了就是给孩子做心理暗示,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去接触尝试自己原本不感兴趣的事情。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暗示,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孩子赞扬,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则鼓励他们。这样的暗示不但能够给予孩子自信心,也能够给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坚持动力。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等于快乐,而这份快乐的萌芽却来自于好奇。孩子之所以抗拒学习,除了缺乏兴趣以外,还在于他们没有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在找出孩子的兴趣点之后,帮助孩子寻找动力和信心。

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容易因为长时间的枯燥无味而感到烦躁,长时间的学习也会慢慢消磨孩子的学习热情,这时候如果孩子能够有一个精美的本子以及一只带有"惊喜"的笔,那么他们会不会因为想要把本子填满而更有兴趣地区学习呢?

3、找准正确布置"鸟笼"的位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往往在很多时候,家长都会不自觉地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总是习惯用我们觉得正确的规则去要求孩子。但其实孩子的世界要比成年人简单很多,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规则是什么,也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找准正确的暗示"鸟笼"。

是非对错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是陌生的,家长在要求孩子必须做什么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孩子对这件事有没有兴趣,还要考虑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如何。在什么样的年龄就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好高骛远只会让孩子更容易跌倒。就好比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学习高数和英语,这样做除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之外还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有些家长在知道孩子想看书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给孩子购买一个手机,想让孩子在看书之余,还能够学习其他东西。但有时候孩子反而会用这个手机来玩游戏或者做其他和学习无关的事,比起直接给孩子买书籍,这样的做法带来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因此,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全面,在权衡利弊之后正确地布置"鸟笼"。家长只有尽可能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多给予动力和肯定,让孩子从兴趣和好奇心开始一步步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轻松解决难题。希望各位家长都能够充分利用"鸟笼效应",让孩子轻松主动学习。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bdcinABjYh_GJGVgoec.html